乳豬三痢病的防治
乳豬三痢病即為乳豬白痢病,乳豬黃痢病,乳豬紅痢病。是豬一生中發病最早、最快、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嚴重影響乳豬的成活率。因此,積極防治三痢病意義重大。
一、乳豬白痢病 病原由大腸桿菌而引起;因嚴寒、氣候驟變、陰雨潮濕、圈舍泥濘、飼養管理不當,乳豬消化機能障礙等引起。常發生于10—30日齡的乳豬。癥狀病初精神、食欲尚可,只是拉白色、灰白色或黃綠色帶有特殊腥臭味的稀便。隨后乳豬口渴、喝臟水、消瘦、怕冷呈堆地伏臥。最后眼結膜、皮膚蒼白,排糞失禁,終固體力衰竭而死。治療用齊全一支靈(膏劑)涂于哺乳母豬的乳頭上,或投在乳豬的口腔中讓其咽下;用魯諾Ⅱ號(擦劑)涂于豬背部靠近尾根處,l—15日齡每頭乳豬用l—2毫升,斷奶后至20公斤時,按每公斤體重用藥0.02毫升即可:也可選用天迪康、鹽酸環丙沙星、氯霉素、長效沙星等藥物進行治療。
二、乳豬黃痢病 病原由大腸桿病引起;病原菌污染了環境,或沾污了母豬的皮膚及乳頭,當乳豬吃了不潔的乳汁后而感染。主要侵害l周齡以內乳豬,特別是l—3日齡的乳豬多發。癥狀一般于出生12小時以后,一窩乳豬相繼發病。病初拉黃色稀糞,隨著病情的發展,糞便呈半透明的黃色液體,腥臭,嚴重時肛門松馳,排糞失禁。很快消瘦、脫水、停食,繼而昏迷而死。治療同乳豬白痢病治療方法即可。
三、現豬紅痢病 病原是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所致;由病原菌污染環境、或母豬皮膚及乳頭而引起。主要侵害1—3日齡的乳豬。癥狀乳豬出生后l—2天內突然發病,拉紅痢或紅褐色的糞便。隨即全身顫抖,搖頭、抽搐倒地而死,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治療可選用乳豬白痢治療的第l、2方進行治療。對乳豬三痢的預防措施:
1、積極采取綜合治理,加強防疫、檢疫工作,改善飼養管理等。
2、積極開展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特別是對懷孕母豬圈舍要進行定期消毒,保持圈舍干燥衛生,防止污物污染乳頭。
3、加強好娠母豬的飼養管理,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如微量元素,維生紊等配備比例適當,并供給足夠的飲水,以增強母豬哺乳期的均衡泌乳。
4、對初生乳豬應盡早吃到足夠的初乳,以便提高乳豬的抗病力和免疫力。
5、在冬、春季節切實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6、對產仔母豬當天喂調痢生,劑量按每公斤體重150毫克,以后每天一次,連喂2—3天即可預防乳豬白、黃痢。預防紅痢時,在母豬分娩前30天、15天各注射一次C型魏氏梭菌菌苗,促使乳中產生抗體,以增強抗病力。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