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生產主要追求“產肉量”和“肉質”。雄性激素的體內含量是影響生長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雄性激素的濃度在不去勢牛比去勢牛的高,因此不去勢牛的生長速度快。但雄性激素又強烈影響牛肉品質,體內雄性激素越少,肌肉越細膩、嫩度好、脂肪越容易沉積到肌肉中去,從而容易形成大理石紋牛肉。
決定收益的 “肉量”和“肉質”在一定程度上既對立,又統一,是通過生長速度增加產肉量獲益,還是通過提高肉質獲益,需要在肉牛的“性別”上有不同的處理,既要肉質好、又要生長快的去勢時期是6~14月齡,在這段時間內,去勢越早,肉質越好,生長就越相對較慢,越容易形成大理石紋牛肉,相反地,去勢越晚,越能獲得較大的增重,但牛肉的質地就越粗糙。去勢的另一個目的,是讓性情變得溫順,在散養條件下能有效防止爭斗、傷殘。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