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jpg (77.4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10-13 13:14 上傳
草魚,拉丁名稱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英文名稱Grass carp,異名鯇、草鯇、白鯇、草根魚、草包魚、厚魚、草鯤、草棒、鮑魚、白鮮、餛子。
形態特征:草魚體較大。體長,略呈圓筒形,腹圓無棱,尾部側扁。頭頂寬平,口圓鈍,上頜稍長于下頜。無須。下咽齒2行呈梳狀。體被大圓鱗。側線微彎,后延至尾柄正中軸。鰭無硬棘,。胸鰭不達腹鰭,腹鰭不達肛門,尾鰭叉形。體呈茶黃色,背部青灰,腹面白色,胸鰭、腹鰭略為灰黃色,其余各鰭淡灰色。
生活習性:通常生活于水體下層,性情活潑,游泳快。喜清新水質。魚苗至夏花階段以輪蟲、枝角類為食。成魚攝食浮萍,幼嫩水草和陸草,也食各種瓜葉、菜葉等。草魚生長很快,平均2齡3.60千克,3齡5.40千克,4齡7.0千克。長江流域雌魚一般4齡、體重6千克性成熟,雄魚一般早一年成熟。珠江流域比長江流域早一年,黑龍江流域晚1-2年。繁殖期4-7月,于各江河及大型水庫上游產卵,卵順水漂流發育成幼魚。
產地及產季:草魚是我國主要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分布廣,南北均產,因輪捕全年都有,以11-12月份產量最多。
經濟價值:草魚是大型魚。肉厚刺少味鮮美。每百克草魚肉含蛋白質 17.9克、脂肪 4.3克,并含有多種維生素。其肉質白嫩、韌性好、出肉率高(特別是活草魚宰殺洗凈血污),除烏鰭外,其他種魚肉都不及,是賓館飯店烹制魚片用的主要原料。一般家庭食用多紅燒、清燉、瓦塊魚等,還可做熏魚和鹽干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