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jpg (19.8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10-12 11:06 上傳
產地與分布:內蒙古大尾羊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草原上經長期選育逐漸形成的蒙古系統的優良類型,目前有500多萬只,中心產區在蘇尼特草原和東、西烏旗。
外貌特征:內蒙古大尾羊公母羊多無角,頭頸部以黑、黃為主,體驅白色,背腰平直,脂尾肥厚,尾尖細小。該羊具有體格大,體質結構豐滿,背腰平寬,生長發育快,適應性強,產肉多,瘦肉率高,肉質細嫩,高蛋白,低脂肪,多汁味美,無膻味等生物學特性,是中國少有的綿羊品種資源。
品種性能:種公羊平均69.74公斤,最大84公斤;母羊體重平均54.24公斤;羯羊69.24公斤,最大81公斤;周歲羯羊平均56.61公斤,母羊48.22公斤。羔羊年生長發育快,6--7月齡羔羊平均38.2公斤,最大47.5公斤.屠宰率成年羯羊58.58%,凈肉率38.05%,公羔可達成年公羊的51.9%,初生至6個月齡母羊羔體重可達成年母羊的63.3%,公羔可達成年公羊的51.9%,初生至6個月齡羔羊平均日增重母羔為172.2克,公羔為167.5克。
內蒙古大尾羊羊肉是屬于低脂肪高蛋白的肉品,粗蛋白含量平均在19.59%,高于一般雜種羊(林肯雜交一代羊粗蛋白含量17.28%,小尾寒羊粗蛋白含量17.06%),這就說明該品種羊瘦肉率高的原因所在。因此,羊肉吃起來脂肪少,瘦肉多,是人體必需的高營養的肉品。羊肉中脂肪碘價較低,平均為27.96,這就說明脂肪酸的不飽和程度低,脂肪品質好,經檢驗,不同年齡的羊各種氨基酸的含量都不同,在個體間的差異程度卻很小,變異系數范圍一般在10%以內。特別是該品種的“涮羊肉”聞名全中國,頗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并且具備“綠色食品”和有機“天然”食品的基本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