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借花獻佛,也貼一篇有關纖維素酶的資料,在此分享:
纖維素酶的研究進展 地球每年通過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數億噸的植物干物質,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然而,目前為止,這部分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纖維素半纖維素“酶學降解生產簡單糖”是公認最理想的轉化方法,因此,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的研究也就成為了生物學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纖維素酶可以將纖維素直接降解為簡單糖及葡萄糖,因此在飼料、食品、造紙及紡織等領域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纖維素酶用于飼料中,可明顯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粗飼料的營養價值,降低飼料成本,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1.纖維素酶的結構及功能 纖維素酶根據其催化反應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內切葡萄糖苷酶(來自真菌的簡稱為EG,來自細菌的簡稱Cen)、外切葡萄糖苷酶(來自真菌的簡稱CBH,來自細菌的簡稱Cex)和纖維二糖酶(簡稱BG)。大多數纖維素酶都有一個或幾個催化結構域(catalytic domain,CD)和纖維素結合結構域(cellulose bingding domain,CBD)組成。由一段柔性的連接肽(lingker peptide)連接CD與CBD。內切葡聚糖酶隨機切割纖維素多糖鏈內部的無定性區,產生不同長度的寡糖和新鏈的末端。外切葡聚糖酶作用于這些還原性和非還原性的纖維素多糖鏈的末端,釋放葡萄糖或纖維二糖。葡萄糖苷酶水解可溶的纖維糊精和纖維二糖產生葡萄糖。 2.纖維素酶的基因克隆及表達 工業化生產纖維素酶常會碰到一些問題,如:產生纖維素酶的菌種容易退化,導致產酶能力降低;因為纖維素酶是3種酶共同起作用,所以產生的纖維素酶難于進行提純。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通過基因克隆得到編碼纖維素酶的核苷酸序列,并進行異源表達,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并已取得一定的進展。2003年,我國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所王驥從軟體動物福壽螺中分離得到了一個同時具有外切-β-1,4-葡聚糖酶、內切-β-1,4-葡聚糖酶和內切-β-1,4-木聚糖酶3種活性的多功能酶(EGX)。并將該多功能纖維素酶基因重組進畢赤酵母表達系統中,成功表達出具有多種活性的多功能纖維素酶。在50~55℃具有最大酶活力,在pH值5.0~10.8下顯示出較高的穩定性。EGX可以把未經處理的天然干稻草水解成為簡單糖,并且100Mm
的纖維二糖對其無反饋抑制作用,顯示出了較好的應用潛力。2007年從福壽螺中克隆得到EG65內切-β-1,4-葡聚糖酶,并在畢赤酵母中成功表達出有活性的酶蛋白。 3.纖維素酶在飼料中的應用 纖維素酶作為飼料添加劑,在動物體內的主要營養作用有: ①增加內源酶,既可補充體內微生物形成纖維素酶量的不足,又可增加其他酶,如半纖維素酶、淀粉酶、果膠酶和蛋白酶等,它們與纖維素酶協同作用于天然纖維素,形成可被動物利用的還原糖及揮發性脂肪酸; ②改善胃中菌群關系。纖維素酶可促進有益微生物生長,提高微生物對飼料的消化作用,同時增加單細胞蛋白含量; ③消除抗營養因素。纖維素酶可降低因部分果膠、半纖維素、葡聚糖和戊聚糖溶解在水中而產生的黏性,促進內源酶的擴散; ④提高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以及與細胞壁結合的礦物質的吸收; ⑤提高小腸絨毛的完整性,促進小腸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⑥對無瘤胃動物來說,可改善其消化道的環境,增加酸度,激活胃蛋白酶。 4.飼用纖維素酶的應用前景 飼料纖維素酶可明顯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粗飼料的營養價值,降低飼料成本,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酶的生產技術和菌種篩選的不斷探索,酶的活力單位在不斷提高,酶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對酶的應用研究不斷加強,使纖維素酶在飼料中的應用出現了光明的前景。在沒有找到新的飼料源取代常規飼料之前,纖維素酶在未來的動物生產中,將會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