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養殖業的門檻越來越高,逼得很多人不得不退出,這是好事。
養殖業的門檻,主要是這幾個:
一.環保:由于養殖業的污染,很多地區出于環保的壓力都在限制養殖場的建設,我這里所說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對場地選擇、污水處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養殖場或者無地可建、或者污水處理不達標,最終放棄建設。例如北京六環以內、密云水庫環湖,都不再批準畜牧場建設了。
二.投資:養殖是個資金密集型農業沒有自籌資金,很難做了,因為養殖投資大、風險大、收益低,銀行不感興趣,風投只對大企業感興趣,眾多中小型養殖企業,融資難度越來越大,幾乎只剩下賒欠飼料一條不歸路了。
三.技術:養殖應該算作技術密集型農業,當老一輩經驗型的養殖者老去之后,養殖業面臨后繼乏人的危機。君不見學習養殖技術的年輕人,大部分集中在飼料、動保領域,而在真正的養殖領域,則少而又少。
四.勞動力:畜牧業和大農業一樣,都面臨勞動力短缺,這不是一個僅靠提高工資就能解決的問題,問題是,很多年輕人,你給多少錢,他都不干畜牧業了,就像當年蘇聯集體農莊解體后,很多青年農民,即使進城混、也不在農村干了,導致很多農莊都因為年輕人的流失而荒蕪了。
五.至于效益,我認為不是門檻,而是結果,門檻高則效益高、門檻低則效益低。
所以,在未來5-10年,以自動化為標志的行業升級,將進一步提高養殖業的門檻,誰能在跨過這道門檻,誰就能笑在最后。
給同業一個建議,別再低水平重復建設,寧可縮減規模,也要提高自動化水平,退一步,再退一步,為目標留下助跑的距離!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