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5321|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藥與營養配套應用] 中草藥添加劑對豬肉品質影響研究進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9-13 13:5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草藥添加劑對豬肉品質影響研究進展

  陳清華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長沙,410128)

  (作者:男,1971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單胃動物營養和添加劑應用研究)


  摘要:本文結合評價豬肉品質的指標,如肌肉pH、肉色、嫩度、系水力、肌內脂肪含量、脂肪酸組成和風味等方面,詳細闡釋了中草藥添加劑對豬肉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并對其在生產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藥添加劑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無毒副作用和無抗藥性的特點兼優點, 是替代抗生素類和激素類藥物的理想飼料添加劑,不僅可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且能顯著改善其產品的品質。中草藥添加劑作為替代抗生素及化學合成藥物的綠色飼料添加劑,能解決畜產品的藥物殘留問題及其風味、品質下降問題,已成為國內外研究開發的熱點。評價豬肉品質的指標有肌肉pH、肉色、嫩度、系水力、肌內脂肪含量、脂肪酸組成和風味等,有報道說,添加中草藥添加劑能明顯改善生長育肥豬的胴體性狀和肉質特性,增加眼肌面積,提高胴體瘦肉率和肌內脂肪含量,降低平均背膘厚、脂肪率和板油重(腹脂),同時降低豬肉的失水率和貯存損失,并提高熟肉率(陳錦順等,2002;田允波等,2003)。譚麗勤等(2002)研究也表明,中草藥添加劑能提高肌肉的大理石紋評分和肌內脂肪含量,使嫩度改善,而降低失水率和貯存損失。中草藥作為一種提高動物生產性能及改善畜禽產品品質的綠色飼料添加劑應用于實際生產已成為必然趨勢。可以預測,隨著不斷出現的抗生素藥殘等問題及人們對綠色食品的呼喚,中草藥添加劑在畜牧業生產中必將有良好的發展趨勢。
  1 豬肉品質評定指標
  豬肉品質是一個較復雜的概念,決定肉質的是眾多綜合的因素,包括肉的理化特性、營養價值、風味等。豬肌肉理化特性主要指肌肉pH 值、肉色、大理石紋、嫩度、失水率、貯存損失、熟肉率等。營養價值包括肌肉中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風味包括香味和鮮味。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等酸性氨基酸是肉味鮮美的主要成分。肉類食品的香味主要由脂肪酸加熱產生,它是豬種間特異性肉味的重要來源。一定比例的肌間脂肪既增加了豬肉的嫩度,又提高了豬肉的營養價值。
  1.1 肉色( Meat color)
  肉色由肌肉中的色素、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決定的。屠宰放血良好時, 肉色主要由肌紅蛋白決定。新鮮肌肉切面因還原型肌紅蛋白( 紫紅色,Fe2+) 而呈紫紅色; 當與空氣接觸, 與氧結合生成氧合肌紅蛋白( 鮮紅色, Fe2+) 時, 就變成鮮紅色, 這種現象叫增艷現象, 這種反應在切后15~30 min 完成。氧合肌紅蛋白非常穩定, 長時間放置會被緩慢氧化生成偏紅蛋白( 褐色, Fe3+) 。有時肌肉因細菌分解產生硫化氫( H2S) 。H2S 和O2 與肌紅蛋白結合形成硫化肌紅蛋白( 綠色, Fe2+) 呈現綠色。因此,肉色是肌肉的生理學、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變化的外部體現, 是肌肉重要的食用品質之一,其本身不影響肉的營養價值,但影響消費者的感官判斷。
  1.2 pH 值
  肌肉的pH值不僅是肌肉酸度的直觀表現,而且對肌肉品質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并成為肉品質測定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它對肌肉的嫩度、滴水損失、肉色等有直接影響(Fletcher,1995)。畜禽屠宰后,肌組織處于缺氧狀態,卻仍然要消耗ATP,但除短時間內磷酸肌酸由肌酸激酶使用ADP外,不會再產生ATP。這時隨糖原酵解產生的乳酸使pH值降低。但隨ATP分解產生的胺和低pH值使糖酵解的酶活性減弱或失活,導致糖原分解停止,在不繼續生成乳酸時達到死后肌肉的最低pH 值, 稱為極限pH 值。由于不同品種肌肉中ATP 分解酶、糖原酵解酶活性不同, 所以pH 值降低速度不一樣, 極限pH 值也不一樣(Karlsson等,1994)。pH 值與肌肉的保水性密切相關,在蛋白質的等電點附近, 蛋白質帶的電荷最少, 蛋白質和水間的相互作用力也減少到最低。因此, 一般在肌肉pH 值遠離等電點時, 肌肉的系水力高。正常豬肉pH 值為6.1~6.4,通常是在豬屠宰后45min 測定。pH 值對肉色、系水力和嫩度都有較大的影響。肉品的系水力直接受到pH 值的影響,有研究表明, pH 值與系水力和肉色呈顯著正相關升高,pH值越高,系水力就高, 因而在一定范圍內, pH 值高的肌肉嫩度也高。一般認為, 屠宰后45 min 時pH 值低于5.8, 同時伴有肉色灰白和大量滲出現象的肉, 可判定為PSE( 蒼白、柔軟、滲出)肉; 當宰后24 h pH 值高于6.0, 又伴有肉色暗褐色和表面干燥現象, 可判定為DFD ( 深色、堅實、干燥) 肉。
  1.3 系水力( Water- holding capacity) 、滴水損失( Drip loss) 和熟肉率( Cooked meat percentage)
  這三項指標著重反映豬肉品質的多汁性( Juiciness) 。系水力和滴水損失也反映肉在冷藏、運輸、解凍、切碎等一系列加工過程中保持原有水分的能力,是肉品質評定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肉的滋味、香氣、嫩度、色澤等食用品質。滴水損失越小,則肌肉的系水力就越大,肉品質越好。熟肉率主要用來衡量肌肉在蒸煮過程中的損失情況。肉中的水分可劃分為三部分: 一是化合水, 它是構成非水物質組成的那部分水, 占肌肉總水分5%; 二是不活動自由水( 鄰近水) , 這部分水是高度有序排列的, 占總水分85%; 三是自由水, 存在于細胞間隙與組織間隙, 占總水分10%。肌肉水分僅有5%左右為結合水, 肌肉系水力的變化主要是其余95%的肌肉水分。因此系水力是反映肌肉蛋白結構和電荷變化極其敏感的指標。肉品在加熱熟制過程中, 會發生收縮, 重量減輕。這既有水分的損失, 也有脂肪和可溶性蛋白的損失。水分的損失與肉品的系水力有關, 系水力高的肉損失少, 所有影響系水力的因素也影響到肉品的加熱水分損失, 從而影響肉品的多汁性。脂肪和可溶性蛋白的損失量與脂肪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加熱方法、溫度和時間等外部因素有關。因此,肉品加熱熟制過程中所發生的收縮和重量減輕的程度直接影響肉品的多汁性和口感。
  1.4 嫩度( Tenderness)
  嫩度是肉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人們對肌肉口感滿意程度的指標,直接影響著肉的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劉冠永等,2000)。它是肉品內部結構的反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肉中肌原纖維、結締組織以及肌肉脂肪含量、分布和化學結構狀態。嫩度受多種因素影響,然而肌肉中結締組織、肌原纖維和肌漿等三種蛋白成份的含量與化學結構狀態是決定肉品質嫩度的主要物質基礎。Cassens等(1984)研究指出,肌肉質地越好,肌束內的肌纖維數越多,肌纖維越細,肌肉就越細嫩。有報道指出中草藥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纖維組成,且肌節長度與肌肉嫩度存在明顯的正相關(譚麗勤等,2002)。家畜屠宰后肉的嫩度是一變化過程, 首先糖原經葡萄糖分解成乳酸。pH 值由7.0 下降到5.5 左右, 而且糖原分解, 或由肌酸磷酸再次產生ATP。ATP 在某種程度存在下不發生僵直( Rigor mortis) 現象。隨著ATP 濃度的下降, 逐漸發生僵直, 僵直結束時ATP 完全消失。在ATP 降解過程中, 在肌肉從僵直到熟化( Aging) 的過程中, 肌肉的嫩度也得到改善(Marsh等,1981)。
  1.5 大理石紋( Marbling)及肌間脂肪含量
  構成肌肉基本單位的是肌纖維。每50~100 根細長的肌纖維聚集在一起形成肌束, 肌束聚集在一起被堅韌的厚膜包圍, 構成肌肉。包圍在肌肉外的膜叫外肌周膜, 包圍在肌束上的膜叫內肌周膜。每個肌纖維之間的結締組織性的纖維網叫肌內膜。肌肉內的脂肪細胞在外肌周膜上很難沉積, 肥育良好的豬的肌肉組織, 內肌周膜和肌內膜處都有脂肪沉積, 形成大理石紋狀肉。
  大理石紋即肌肉可見脂肪的分布情況, 與豬肉的風味直接相關, 含量過低, 風味差, 含量過高又使豬肉過肥。大理石紋在3-5 級最為理想,風味也最佳。大理石紋常以倒數第3~4 肋間處眼肌為代表,用5 分制大理石紋評分標準圖目測對比法進行評定,用標準評分圖比色的結果與肌間脂肪含量的分析值相接近。大理石紋評分高者, 肌間脂肪含量分析值亦高。肌間脂肪有利于保水,同時也是肌肉香味的來源,因此脂肪含量直接影響到肉的風味。
  1.6 脂肪酸與氨基酸
  一定比例脂肪酸(尤其是肌間脂肪酸),是優等肉質的一個重要指標。脂肪酸中含有較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油酸),有利于在烹調過程中產生足夠的香味。肌肉中游離氨基酸也是評定肉質好壞的因素之一。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肉類及其制品的鮮味進行了廣泛研究,在與鮮味有關的化合物中,對鮮味貢獻最大的有兩類物質即氨基酸和肌苷酸(inosinic acid, IMP),其中肌苷酸是構成肌肉鮮味的主要成分之一(李慧芳等,1999;Fuke等,1991)。動物被宰殺后,在肌肉僵直達到極限pH值過程中,部分三磷酸腺苷(ATP)在ATP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磷酸腺苷(ADP),ADP在肌酸激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腺苷酸(AMP)。AMP在脫氨酶作用下,脫氨形成肌苷酸(IMP ),IMP又可在磷酸脂酶的作用下形成肌苷,并進一步在核苷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次黃嘌呤和核糖。肉中次黃嘌呤核苷酸和其它分解產物的積累可使肉鮮味變濃。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肌苷酸和糖蛋白在水中或脂肪中加熱能產生明顯的肉鮮味(Heath,1986;Lawrie,1991;孫玉民,1991)。
  風味的主要前體物質為游離糖、糖磷脂、核苷酸、游離氨、肽類和其它含氮成分如硫胺素等。經研究測定在加熱過程中這些水溶性化合物的數量變化,結果發現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完全消耗,其中,核糖和半胱氨酸(Cys)的損傷最為顯著。對加熱氨基酸和糖混合物所產生香味的研究證實了半胱氨酸在肉類風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故迄今為止大多數肉類風味劑與硫化物(通常是半胱氨酸或其它含硫的氨基酸或硫化氫)有關。氨基酸對食品的味道有重要貢獻(Haefel and Glaser,1990),肉味成分一般都在肌肉成熟過程(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的分解)中產生,其中與肉鮮味有密切關系的游離氨基酸有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等幾種,其含量與肌肉成熟過程的時間、貯存條件及組織蛋白降解酶的活性有著直接的關系。食肉水溶性呈味成分的基本來源是肌苷酸(IMP)和谷氨酸(Glu),在此基礎上與其它氨基酸協同產生肉的風味。因此,肌肉蛋白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游離氨基酸含量的平衡及其氨基酸之間的相乘作用也是食肉風味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 中草藥對豬肉品質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
  影響豬肉品質的因子很多, 主要包括品種、性別、年齡、營養、環境、飼養方式和屠宰等。其中營養因素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Andersen(1999)認為,肉品質的不利基因被剔除后,遺傳對豬肉品質的影響只占30%,其它70%則由飼養等環境因素決定。動物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 氟烷基因(HAL) 導致PSE 肉產生, 酸肉基因(RN) 導致酸肉產生, 心臟脂肪酸結合蛋白(H- FABP) 基因和脂肪組織脂肪酸結合蛋白(A- FABP) 基因影響肌內脂肪含量, 肌細胞生成素(MyoG) 基因、鈣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 基因、鈣蛋白酶I(CAPN1) 基因和鈣蛋白酶II(CAPN2) 基因對肌肉纖維組成和嫩度有影響。通過遺傳育種方法培育有益基因表達高、有害基因不表達或表達低的品系, 較有意義, 部分已經取得成功, 如避免和剔除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但是由于多數與豬肉品質密切相關的基因遺傳力很低,完全依賴遺傳育種方法改良豬肉品質并不可行。目前較多是通過營養學方法, 在宰前飼糧或飲水中添加某些物質,或合理調整某些營養素含量, 以達到改善豬肉品質的目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除了具有促進動物生長、提高動物免疫性能的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動物熱應激、屠宰應激、運輸應激等造成的應激綜合癥,從而減少PSE 肉的發生。有些中草藥還具有抗氧化、抑制豬肉酸敗變味、降低滴水損失、延長保質期、提高豬肉品質的作用(賀建華和王建輝,2006)。
  2.1 中草藥對生長育肥豬胴體性狀的影響
  中草藥添加劑對生長育肥豬胴體性狀的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豬的宰前活重、屠宰率、瘦肉率、脂肪率、板油重、眼肌面積和平均背膘厚等指標。張先勤等(2002)研究發現,添加中草藥添加劑對生長育肥豬胴體品質有顯著影響,胴體瘦肉率顯著提高,胴體脂肪率和背膘厚降低,板油重、背膘厚的降低,反映了天然植物中草藥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胴體脂肪的效應,這與胴體脂肪率的顯著降低是一致的。陳錦順等(2002)和田允波等(2003)在研究中草藥有效成分對生長育肥豬胴體性狀的影響中發現,添加含有中草藥有效成分的添加劑, 能顯著提高豬的胴體瘦肉率、眼肌面積;而脂肪率、板油重(腹脂) 和平均背膘厚顯著下降。許梓榮等(2001)報道,眼肌面積與胴體瘦肉率呈正相關。所以眼肌面積的增大,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天然植物中草藥有效成分能提高胴體瘦肉率。并且天然植物中草藥有效成分也能提高豬血清中cAMP 含量。血清中cAMP 含量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引起脂肪組織中激素敏感酯酶(HSL)的活化,加快脂肪的分解(楊在清和金公亮,1992);另一方面cAMP可作為激素介導物使機體能量重新分配,使更多的能量用于體蛋白的合成(昝林森和邱懷,1994)。cAMP還可減少胰島素與脂肪細胞的結合,以對抗胰島素對體脂沉積的促進作用,最終表現為生長育肥豬胴體品質的改善。
  2.2 中草藥對生長肥育豬肌肉理化特性的影響
  豬肌肉理化特性主要指肌肉pH 值、肉色、大理石紋、嫩度、失水率、貯存損失、熟肉率等。研究表明(單安山等,2006),一些中草藥因富含多糖、有機酸等活性成分, 對畜禽肉質有調控作用。添加中草藥能顯著降低肌肉的滴水損失,失水率下降,表明水分不易滲出,這對維持肌肉的嫩度、多汁性與肉制品的品質十分有利。陳錦順等(2002)在研究中草藥有效成分對生長育肥豬肉質特性的影響中發現,添加含有中草藥有效成分的添加劑, 能明顯改善生長育肥豬肉質特性,豬的大理石紋評分顯著提高;失水率、貯存損失顯著降低;熟肉率、肌肉干物質和肌間脂肪含量顯著提高。張先勤等(2002)的試驗也證明,添加中草藥添加劑對肌肉pH、肉色評分、大理石紋評分和嫩度的影響均不顯著(P>0.05),而失水率、貯存損失都顯著下降(p<0.05),熟肉率有所提高(p>0.05)。田允波等(2003)報道,添加天然植物中草藥提取物, 顯著降低豬肉的失水率和貯存損失(P<0.05) ,熟肉率和肌肉間脂肪含量顯著提高(P<0.05)。失水率下降,表明水分不易滲出,這對維持豬肉的嫩度、多汁性與肉制品的品質十分有利。貯存損失的大小與失水率密切相關,并且貯存損失的大小與失水率的高低變化是一致的。楊在清和金公亮(1992)研究結果表明,添加中草藥添加劑能極顯著提高肌內脂肪含量。豬肉所含的揮發性香味成分,主要因存在肌內脂肪(昝林森和邱懷,1994),因此肌內脂肪沉積的多少,對風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增加肌內脂肪含量,能增加肉的柔嫩度、多汁性和香味。肌肉的品味鑒定結果表明,添加中草藥添加劑后豬肉的嫩度、滋味、多汁性和湯味都有提高,具有肉質細嫩、肉味郁香、湯味鮮濃的特點。
  2.3 中草藥對生長肥育豬肌肉營養成分的影響
  肌肉的營養成分包括肌肉中干物質、蛋白質、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 有報道說,肌肉間脂肪含量與肌肉的保水性能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肌肉中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肌肉滴水損失就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品質。研究發現中藥添加劑“川育5號” (陳皮、蒼術、苦參等)能促進體內營養物質的代謝,提高豬肉干物質和粗蛋白的含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豬肉品質(梁歌,1995)。
  添加中草藥能提高肌肉間脂肪含量,而畜禽肉所含的揮發性香味成分,主要存在于肌肉間脂肪中,肉中脂肪沉積的多少,對風味有重要意義(劉希良和葛長榮,1997)。有試驗結果表明,中草藥的添加降低了肌肉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提高了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尤其是亞油酸和亞麻酸的比例(劉彥慈,2004),進而提高了烹調過程中產生的肉香味。田允波等(2003)研究發現在豬日糧中加入中草藥添加劑后干物質含量、肌肉間脂肪的含量分別比對照組增加了8.40% (P<0.05)和52.77% (P<0.01),且試驗組的嫩度、滋味、多汁性和湯味都達到優良,而對照組,除嫩度、多汁性指標達到良好外,滋味和湯味均為中等。
  劉彥慈(2004)研究發現,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從而增加了肉鮮味。雙金等(2001)研究表明,在育肥豬日糧中添加由甘草浸膏副產品組成的復方添加劑,能明顯增加豬肌肉中游離氨基酸的含量,從而增加其游離氨基酸的營養特性和肉鮮味;也有報道說,中草藥添加劑的添加能有效地加速體內蛋白質的沉積和周轉速度,使肌原纖維酶系活性升高,氨基酸在體內重新分配,使得其在肌肉中的沉積增加(劉彥慈,2004)。 但有關中草藥對氨基酸和肌苷酸的影響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4 中草藥影響生長肥育豬肉品質的機理研究
  磷酸肌酸激酶(CPK)是一種器官特異性酶,在橫紋肌中最多,此酶催化肌酸與三磷酸腺苷作用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肌酸在動物體中可由氨基酸合成,它的生理功能是以其磷酸化的形式作為肌肉收縮時能量的儲藏庫。肌酸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是肌酐。Dahl等(1965)發現,瘦肉中的肌酸含量基本恒定,并研究了用肌酸作為度量食肉質量的指標。曾士元(1983,1986,1989)的研究表明,肌酸激酶可以作為肉質評定的生化指標,同時對不同解剖部位的肌肉肌酸激酶進行測定后發現,肌肉中此酶的活性大小和肌肉的食用品質驚人的一致(背最長肌>腰大肌> 崗上肌) ,而且CPK的活力和豬體不同的生理狀況有關。Smith(1977)和Beckman(1983)報道,磷酸葡萄糖異構酶(GPI)的基因位點與豬應激敏感基因的HALn 位點有連鎖遺傳,而且GPI 活性與CPK的活性呈正相關,也因肌肉的解剖部位不同而異。這兩種酶的活性高低與不同部位肌肉的食用價值(就水溶性蛋白質含量而言)相一致。GPI與肉質也具有很大的關聯性(曾士元,1986,1989)。
  韓劍眾等(2002)從肌肉的CPK及GPI活性變化與肉質的關系,對中藥添加劑改善肉質的作用機理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對添加中草藥和常規抗生素試驗豬的背最長肌進行相關酶測定,發現飼喂中藥飼料添加劑后,其背最長肌的CPK及GPI 活性均大大高于對照的抗生素組,分別提高了30.54 %和20.04 %(P<0.05),瘦肉率及眼肌面積分別比對照組提高5.79 %和8.48 %(P<0.05),而脂肪率、膘厚、失水率和貯存損失則分別下降31.40 % ,28.21 % ,50.03 %和20.35 %(P<0.05)。而抗生素化學合成藥物的大量使用導致豬肉質量的下降,很可能是因為改變或降低了肌肉中CPK 及GPI 的活性。與食物有關的酶,不論是內源酶還是外源酶,皆可決定或影響食物的屬性-色、香、味、質地。
  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氫酶(CAT)一起,通過清除超氧化物陰離子自由基和H2O2 ,以減少和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的引發作用,構成體內的酶保護體系。天然植物體內某些化合物如黃酮、多酚、多糖類化合物等的抗氧化活性與調節和提高動物體內抗氧化酶(SOD、CAT、GSH-Px 等) 活性密切相關(方若瑩等,1997)。諸多報道,中草藥添加劑能降低肌肉的滴水損失,主要原因是中草藥方劑中的一些藥物,如小茵香(佘世望等,1995;楊曉泉等,1998)、肉桂(許士凱,1994;王桂杰等,1998)、山植(武晉孝等,2002)、甘草(王擁軍等,1992)等含有抗氧化物質,能降低體內自由基代謝產物含量,提高組織膜酶的活性,改善細胞膜脂流動性,提高體內抗自由基能力、減少脂質過氧化,從而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正常發揮,降低滴水損失。中草藥可增強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對體內氫或脂過氧化物有較強的還原作用,減少自由基對肉品的損害, 保護細胞膜結構的完整和功能正常, 阻止胞液外流,從而改善肉品質量。
  3 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1豬肉品質是一個較復雜的概念,決定肉質的是眾多綜合的因素,包括肉的理化特性、營養價值、風味等。豬肉品質評定指標是一個綜合的因素,不僅包括肉的理化指標、營養價值,還與影響肌肉風味的某些養分有關,如氨基酸、肌苷酸、脂肪酸,特別是很多醇類、醛類、酮類等化合物也是評定肌肉風味的主要指標,但目前報道中草藥影響豬肉品質的測試指標有限,今后仍需在中草藥添加劑對豬肉品質的測試指標等方面作更深入的試驗研究。
  3.2 諸多文獻報道,中草藥能改善豬肉質和風味,大多集中在中草藥復合配伍或中草藥粗提物效果研究,對中草藥中的真正發揮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理報道甚少,今后利用現代醫藥學對中醫藥的研究成果,提取中草藥的有效成分,通過此途徑來實現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微量化,減少飼料配方中的使用量。同時從多角度、深層次揭示中草藥活性成分的作用機理,為中草藥在畜牧養殖中的使用提供科學的依據與實踐指導。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xishuanhu + 1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9-13 14:16:01 | 只看該作者
很專業。。。此貼必須收藏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該貼得到樓主的二次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9-13 15:03:22 | 只看該作者
什么中草藥  一個具體的名字都未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0-9-24 19:31:22 | 只看該作者
用什么中草藥啊/如果加到飼料里會不會影響適口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9 05:1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