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生后的第1個小時
(1) 處理臍帶,在距腹部10~15厘米,揉搓臍帶1~2分鐘,消毒剪刀剪斷搓揉部位遠端,5%碘酒浸泡斷口1~2分鐘。
(2) 盡早吃初乳 確保犢牛在出生30分鐘~1小時內吃上初乳,日喂量為犢牛體重的4%~6%,約2-2.5kg(越早越好),出生8小時再喂2-2.5kg初乳,連續飼喂5~7天。
(3) 確保小牛呼吸,防止窒息 小牛出生后要清除鼻腔、口腔及周圍的黏液,方法是使小牛的頭部低于身體其他部位或倒提幾秒鐘使黏液流出; 然后用人為的方法誘導呼吸,也可用稻草搔撓小牛鼻孔或冷水灑在頭部以刺激呼吸。
(4) 肚臍消毒 呼吸正常后,應立即注意肚臍部位是否出血,如有用一干凈棉花止住。殘留的幾厘米臍帶內的血液擠干后用5-7%碘酒或其他消毒劑浸泡或涂抹在臍帶上,最好不用碘伏,絕對不能用乳頭藥浴液,并與母牛分開飼養。
此外注意母牛的舔犢之情,母牛舔3-10分鐘,對胎衣排除有好處。
2. 出生后的幾周內:
(1) 小牛登記 建立犢牛檔案(出生重、標號、斷奶重,連同父母親、祖父母親號一同記入檔案)。10日齡左右打耳號,耳號按出生年月和出生頭數編寫,也可按照其它編寫。
(2)小牛與母牛隔離開 小牛出生后立即從產房內移走并放在干燥、清潔的環境中,確保小牛及時吃到初乳,最好放在單獨圈養小牛的畜欄,剛出生的小牛對疾病沒有抵抗力,給小牛創造一個干燥、舒服的環境可減低患病和疾病傳播的可能性;也便于飼養人員監測小牛的采食情況和體況。
(3)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保持小牛舍的環境衛生;及時清洗飼喂用具;小牛舍必須空欄3—4周并進行清潔消毒;
(4) 7日齡左右,補飼精飼料,顆粒料最佳。10日齡左右,補飼優質干草。
(5)疾病觀察 營養缺乏和管理不善是犢牛死亡率和發病率高的直接原因,因為健康的小牛經常處于饑餓狀態,食欲缺乏是不健康的第一癥狀,必須注意觀察和及時治療。
(6)小牛去角 7~14日齡去角,去角用專用的去角器,注意去角要徹底,嚴格按去角器說明操作,同時嚴格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和破傷風病的發生。
(7) 去副乳頭 2~6周齡剪除副乳頭,以能區分開副乳頭時間為佳。方法是:a 先用5%碘酒消毒副乳頭;b 用75%酒精脫碘;c 用無菌的手術剪剪掉;d 用酒精棉球壓迫或縫合線結扎止血;d 外面涂消炎粉。去掉犢牛副乳頭,有利于今后奶牛乳房的發育,提高泌乳期的產奶量。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