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物質采食量的技巧
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奶量及牧場的經濟效益取決于奶牛是否能吃到足夠多的飼料干物質。大多數奶牛“飽”了以后就不再吃料,而一名優秀的牧場管理人員能促使其奶牛再吃1—2公斤干物質。因而能使其牛群的產奶量比其它牛群要高。在大多數奶牛場增加干物質采食量(DMI)的最佳機會是加強奶牛的食槽管理并合理配制日量。
DMI簡單描述為:喂下去的飼料與吃下去的飼料的比較。請記住如果你無法測量你就無法監督,如果你無法監督,你就無法進行管理。在牧場內只存在一種日兩——即奶牛吃下去的日量。目標是監測奶牛的吃料情況,以便盡量縮小奶牛吃下去的飼料、在紙上配置的日糧和倒在食槽中的飼料之間的差異。下面幾點可幫助我們提高奶牛的DMI:
1. 奶牛不能喝西北風。每天食槽的空置時間不應超過2—3小時,如果奶牛需要的飼料,則應均勻增加所有飼料成分—而不應僅僅增加粗或精料,如果奶牛剩料較多,則應重新配制日糧,并提高日糧濃度,以確保奶牛的營養攝入量。
2. 水。飲水的管理比飼料對DMI的影響更大,奶牛擠奶后需要立即飲水45—67升,理想的情況是水槽應配置在離飼槽30米以內的地方,為了確保足夠的飲水空間,每20頭奶牛應配置1只水槽,或每10頭奶牛應有30厘米水槽空間。檢查一下水槽邊緣的電源情況,避免水槽帶電。如果一頭奶牛每次喝水時得到電刺激,則將停止喝水。
3. 盡量減少吃料理時的擁擠現象。奶牛需要一定的空間并感到舒適才愿意吃料,為了減少霸道奶牛在吃料時的影響,每頭奶牛應有45—70厘米的食槽空間。飼料應均勻放置在整個食槽。
4. 吃料情況。在栓系式牛舍頸鏈應有足夠的長度,否則吃料時頸鏈會壓迫脖子。在散放式牛舍牛頭架不要卡得太緊,應使奶牛吃料時處在舒適的位置。
5. 奶牛有時會玩弄飼料。應檢查一下飼料中是否有泥塊、植物莖等。剩料的重量大約為喂下去的料的3—5%左右,且看上去結構上與原喂的料一樣。
6. 奶牛喜歡吃新鮮料,飼料應涼爽且有甜香味,如果飼料在食槽中發熱,則很快就會變酸、發霉,如出現這種情況,應考慮增加飼喂次數。
每天應有2—3次時間撥弄飼料,如增加一次飼喂次數或撥弄飼料能增加1公斤的飼料攝入量。則應繼續這種做法。每天應清理剩料并喂青年母牛,而不是干奶牛。
7. 食槽表面。奶牛用舌頭吃料,食槽表面光滑則有助于奶牛添干食槽中磨得很細的精 料,且使得清洗(理)食槽變得很容易。食槽表面粗糙會造成舌頭潰瘍,并導致DMI下降。
8. 熱應激。在炎熱的夏季,任何可使奶牛涼爽的方法都能促使DMI的增加,如果奶牛飼喂區在室外,則應搭諒棚,在某些情況下,噴淋系統可有效降低奶牛的體表溫度,尤其是當氣溫超過30℃時效果更明顯。在夏天,60%的飼料應在晚上飼喂。也許需要增加飼喂次數。
9. 健康的奶牛產奶多。日糧應配制平衡以確保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恰當和瘤胃的健康。在白天,至少應有40%的奶牛在進行反芻,如果反芻的奶牛比例小于40%,則可能存在奶牛健康問題,并影響DMI。
10. 肢蹄的健康。定期進行肢踢修整可改善奶牛的運動能力,并進一步提高DMI。
11. 蛋白質的平衡。日糧中適當的可溶性蛋白質、降價蛋白質及蛋白胨可提高瘤胃內纖維的消化率及DMI瘤胃蛋白含量的不足影響粗纖維的消化吸收并減少DMI,日糧中蛋白質含量過高,促使過多的脲的合成,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并造成血液中氨基酸把平衡或胺毒性而降低DMI。
12. 纖維素平衡。為了保證足夠的DMI,酸性洗滌纖維(ADF)應保持在19—24%之間,中性洗滌纖維(NDF)應在28—32%之間,了解日糧中纖維素含量的唯一方法是對粗料定期進行恰當的分析。為了滿足有效的纖維素需求量,并促使瘤胃功能的正常發揮,日糧粗料中NDF應達到65—75%,混合料中的NDF至少應達到25%。
13. 日糧中水份含量。如混合日糧中的水份含量大于50%,就影響采食量,這是因為過高的含水量影響飼料的適口性,含水量高的飼料(包括青儲飼料和蔬菜類)易發酵,造成適口性下降,并進一步影響DMI。
食槽的管理和恰當的日糧平衡包含著許多管理技巧,各種原料的選擇、混合、及飼喂環境都影響DMI,對以上各種因素進行良好的管理將使得奶牛生產者能以比較經濟的方式達到生產大量的優質牛奶的目的。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