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鎂,通常泛指七水硫酸鎂(MgSO4•7H2O),其制取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采用硫酸與菱鎂礦等含鎂礦石反應制取;另一種方法是從海湖苦鹵中制取。
七水硫酸鎂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用途十分廣泛。在醫藥上,用于調配防護藥膏、瀉劑、鎮痛劑、解毒劑,可加工成抗驚厥藥、麥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肌酐、三硅酸鎂、灰黃霉素、鹽霉素、霉菌素、妥布霉素、腎炎康、赤霉素、硫酸卷霉素等;在微生物工業中,用作培養基成分,釀造用添加劑,發酵時的營養源;在輕工業中,用于生產鮮酵母、味精、飲料、礦泉水、保健鹽、海水晶、沐浴康、“波頓”型啤酒和牙膏生產中磷酸氫鈣的穩定劑;在食品添加劑中,用作營養增補劑、固化劑、增味劑、加工助劑;在化學工業中,用于制造硬脂酸鎂、磷酸氫鎂、氧化鎂等鎂鹽和硫酸鉀、硫酸鈉等硫酸鹽;在印染工業中,作為抗堿劑用于印染細薄的棉布、絲,也作為棉、絲的加重劑、木棉制品的填料和用于人造絲的生產;在制革工業中,用作填充劑,增強耐熱性;在電鍍工業中,用作導電鹽,加入鍍鎳鍍液,使鍍液有較好的導電性能,且鍍層白而柔軟;在防火材料方面,用作丙烯酸酯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和聚氨酯等塑料的阻燃劑;在農業上,用作肥料;在環保上,用于工業污水處理等。
1 物化性質
1.1 物理性質
硫酸鎂屬斜方晶系,四角粒狀或菱形晶體,五色,透明,集合體為白色、玫瑰色或綠色玻璃光澤。形狀有纖維狀、針狀、粒狀、塊狀或粉末,無臭,清涼,有苦咸味,相對密度1.67-1.71,分解溫度1124℃。易溶于水,慢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中性。
硫酸鎂在48.1℃以下的潮濕空氣中穩定,在溫熱干燥空氣中易風化;高于48.1℃時,失去1分子結晶水,成為六水硫酸鎂;在67.5℃時,溶于自身結晶水,同時析出一水硫酸鎂;在70℃-80℃時,失去4分子結晶水;100℃時失去5分子結晶水;在150℃(有報道120℃)時失去6分子結晶水;在200℃時失去全部結晶水,成為粉狀無水硫酸鎂;加熱到1124℃時以較大速度分解為MsO、SO2、SO3及O2,當有SiO2存在時分解速度增大。脫水物再置于潮濕空氣中又能重新吸收水分。
1.2 化學性質
1)硫酸鎂與堿溶液進行復分解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
MgSO4+2NaOH=Mg(OH)2↓+Na2SO4
MgSO4+2NH3•H2O=Mg(OH)2↓+(NH4)2SO4
2)硫酸鎂可以制取其他鎂鹽,如與泡花堿反應生成三硅酸鎂,與碳酸氫銨反應生成堿式碳酸鎂:
MgSO4+2Na2O•3SiO•5H2O=
2MgO•3SiO2•5H2O↓+2Na2SO4
5MgSO4+10NH4HCO3=
4MgCO3•Mg(OH)2•4H2O↓+6CO2↑+5(NH4)2SO4
3)硫酸鎂制取其他硫酸鹽,如與氯化鉀反應可制取硫酸鉀:
MgSO4+2KCl=K2SO4+MgCl2
2 生產方法
2.1 工業級和肥料級七水硫酸鎂生產方法
2.1.1 硫酸法
氧化鎂、氫氧化鎂或碳酸鎂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反應式如下:
MgO+H2SO4+6H2O=MgSO4•7H2O
Mg(OH)2+H2SO4+5H2O=MgSO4•7H2O
MgCO3+H2SO4+6H2O=MgSO4•7H2O+CO2↑
以氧化鎂為例,先將硫酸和含氧化鎂的礦石(白云石、菱苦土、蛇文石)或其煅燒粉按比例計量,在中和罐中加入水或洗水、母液,在攪拌下先徐徐加入煅燒粉等,再加入硫酸進行中和反應,控制pH=5,密度在1.370g/cm3-1.384g/cm3,將中和液保持在80℃,經葉片過濾機過濾,將清液打入結晶器,冷卻至30℃以下進行離心分離(可在離,心機中水洗),將濕料送入振動流化床,于50℃-55℃干燥制得七水硫酸鎂。其工藝流程見圖1(略)所示。
2.1.2 鹽湖苦鹵法
山西運城鹽湖鹵水屬Na+、Cl-、SO42-、-H2O四元體系,生產芒硝后含MgO4150 g/L-200g/L、NaCl 65 g/T-80 g/L、MgCl2 25 g/L-45g/L的苦鹵經夏秋兩季自然蒸發濃縮后,放入結晶池至冬季鹵溫降至15℃-5℃時,排走上層母液即得粗制七水硫酸鎂,其反應式如下:
Na2SO4+MgCl2+7H2O=MgSO4•7H2O+2NaCl
將粗七水硫酸鎂于80℃-90℃下溶化為1.370g/cm3-1.384g/cm3溶液,經板框壓濾機過濾或澄清分離后進行冷卻結晶,析出MgSO4•7H2O,用三足式離心機分離,于50℃-55℃干燥,得七水硫酸鎂。其工藝流程見圖2(略)所示。
2.1.3 苦鹵復曬法
鹽田苦鹵法生產的氯化鈉是飽和的,硫酸鎂是不飽和的,當溫度降低到5℃時,便開始有MgSO4•7H2O和NaCl一起析出。在工業上,先將苦鹵在復曬池中復曬到相對密度為1.26-1.296,析出NaCl,再將上部苦鹵排入鹵坑中,借助冬季嚴寒使MgSO4•7H2O析出,得到粗制七水硫酸鎂。其產品雜鹽(NaCl)含量較高,產品質量差,采用水洗法或重結晶法提純,可制得精制七水硫酸鎂。其工藝流程見圖3(略)所示。
2.1.4 高溫鹽溶浸法
海水日曬苦鹵,用兌鹵法蒸發時產出高溫鹽,其組成為w(MgSO4)330%,w(NaCl)<35%,w(Mg-Cl2)≈7%,w(KCl)≈0.5%。用360g/L-380g/LMgcl2和淡水按質量比1:土混合配制成200 g/LMgcl2溶液,在48℃左右溶浸。由于NaCl溶解得很少,而MgSO4溶解得較多,保溫澄清后,溶浸液與未溶解的高溫鹽分離后,冷卻到10℃以下即可析出七水硫酸鎂。其工藝流程見圖4(略)所示。
2.1.5 震蕩轉化法
用硫酸鎂飽和溶液(結晶母液)與高低溫鹽配成懸濁液,然后在震蕩槽中震蕩。氯化鈉顆粒大,迅速沉降;一水硫酸鎂細小,不易沉降。震蕩后分離出沉降鹽,給清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淡水,在25℃下攪拌,一水硫酸鎂轉化成七水硫酸鎂,離心脫水即得七水硫酸鎂。其工藝流程見圖5(略)所示。
2.1.6 碳酸化法
將CO2通入氧化鎂和石膏的懸浮液中,碳酸化后生成CaCO3沉淀,過濾后,進一步加工制得七水硫酸鎂。其反應式如下:
MgO+CaSO4•2H2O+CO2=CaCO3↓+MgSO4+2H2O
MgSO4+7H2O=MgSO4•7H2O
2.1.7 二氧化硫催化法
將SO2通入Mg(OH)2漿液中,在催化劑作用下于50℃-60℃通入空氣進行氧化,分離后得到七水硫酸鎂。其反應式如下:
Mg(OH)2+SO2=MgSO3+H2O
MgSO3+O2+7H2O=MgSO4•7H2O
2.1.8 副產法
1)硫酸分解硼鎂石生產硼酸的母液,經濃縮、冷卻、分離,制得七水硫酸鎂。
2)生產玻璃瓦時產生的廢料與硫酸反應,制得七水硫酸鎂。
3)雜鹵石中提取硫酸鉀,副產硫酸鈣及七水硫酸鎂。
4)生產鈦白粉副產硫酸與氧化鎂反應,制得七水硫酸鎂。
5)合成氨中變催化劑副產硫酸銨與氧化鎂反應,制得七水硫酸鎂。
2.2 高純級七水硫酸鎂生產方法
將工業七水硫酸鎂加入盛有80℃-90℃的熱蒸餾水槽中,邊加熱邊攪拌,溶解至質量濃度為1.21g/cm3,用堿除去砷、重金屬等雜質,過濾后用活性炭脫色,濃縮至質量濃度為1.370 g/cm3-1.384g/cm3,冷卻結晶,溫度達25℃-15℃時分離洗滌,在50℃-55℃下用振動流化床干燥,依據水質、除雜、脫色、洗滌程度的不同,得到不同等級的高純七水硫酸鎂。其工藝流程見圖6(略)所示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