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4089|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營養] 關于加強對進口美國苜蓿草檢驗檢疫的警示通報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8-2 10:5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于加強對進口美國苜蓿草檢驗檢疫的警示通報
  閱讀次數:425 轉發時間:2010-8-2 10:58:27
  質檢動函[2010]58號
  關于加強對進口美國苜蓿草檢驗檢疫的警示通報
  各直屬檢驗檢疫局:
  近日,江蘇檢驗檢疫局從一批進口美國苜蓿草中檢出苜蓿黃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該病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中的檢疫性病原菌,主要分布在日本、歐洲、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新西蘭等國,國內僅在新疆自治區局部分布。苜蓿黃萎病菌致病力強,病原菌可隨病殘株或種子遠距離傳播,主要危害紫花苜蓿、馬鈴薯、番茄、甜菜、黃瓜、辣椒等多種寄主植物。中國栽培的所有苜蓿草品種均為易感品種。總局已通報美方,并要求美方立即暫停生產該批苜蓿草的注冊登記企業(USDA090501 Triple C Farms, LLC)的對華出口業務。中方將拒絕接受其4月18日及以后離開美國港口的貨物。
  為防止苜蓿黃萎病菌傳入,現發布加強對進口美國苜蓿草檢驗檢疫的警示通報。
  一、各局暫停受理2010年4月18日及以后啟運的來自美國“Triple C Farms, LLC”公司的苜蓿草報檢。
  二、加強對進口美國苜蓿草的檢驗檢疫力度,特別要加大對苜蓿黃萎病菌的檢疫,有關檢疫技術問題可咨詢江蘇檢驗檢疫局。
  三、確認檢出苜蓿黃萎病菌的,對有關貨物做除害、退回或銷毀處理,并及時上報總局。
  四、本警示通報涉及商品HS編碼為:1214900000。在總局解除本警示通報前一直有效。
  特此通報。
  二〇一〇年 四月十六日
  附件
  苜蓿黃萎病菌簡介
  一、分類地位
  1、學名 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
  2、異名 V.albo-atrum var.coespitosum Wollenw.
  V.albo-atrum var.tuberosum Ruooph
  3、英文名 Verticillium wilt of alfalfa
  Verticillium wilt of lucerne
  Verticillium wilt of hop
  Verticillium wilt of tomato
  病原菌隸屬于半知菌亞門(Deuteromyootina),絲孢綱(Hyphomycetes),絲孢目(Hyphomycetales),淡色菌科(Moniliaceae),輪枝孢屬(Verticillium)。
  二、寄主
  病原菌的主要寄主為一些經濟作物,如紫花苜蓿(lucerne)、馬鈴薯(potato)、蛇麻草(hop)、番茄(tomato)、甜菜(sugarbeet)、黃瓜(cucumber)、甜椒(pepper)、黃楊(yellow poplar)、挪威楓(Norway maple)、楓樹(sycamore)、花椰菜(cauliflower)等。病原菌根據寄主的不同至少可分為2個致病型,苜蓿致病型以及其它寄主致病型,但侵染苜蓿的致病型寄主范圍相對狹窄,具有較強的寄主?;?。
  三、分布
  最早于1918年發現于瑞典、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傳入西歐大陸和英國并進而向東歐、南歐擴展。1962年曾一度傳入加拿大,但未能定殖。1976年突然在美國華盛頓州哥倫比亞河流域發現大批病株,翌年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也發現多處病田。1980年傳入日本北海道。該病菌現分布在日本、歐洲各國、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阿爾伯特、薩斯喀徹溫、安大略、新斯科舍、愛德華王子島、新布瑞斯威克等省)、美國(華盛頓、俄勒岡、愛達荷、蒙大拿、威斯康星、明尼蘇達、賓夕法尼亞、紐約、懷俄明等州)、墨西哥、新西蘭。
  四、生物學特性
  病原菌在PDA(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菌落白色至淺灰色,絨毛狀,后因形成黑色休眠菌絲,菌落中部變黑褐色。分生孢子梗直立,有隔、無色,至淡色,但在植物基質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颗虼蟀瞪9I厦抗澼喩?~4個小梗,可有 1~3輪。小梗20~30(-50)×1.4~3.2μm,其端部(產孢瓶體)連續產生分生孢子,聚集成無色或淡色易散的頭狀孢子球。有時小梗發生二次分枝。分生孢子橢圓形、圓筒形,無色。單孢,但少數孢子有1隔,大小為3.5~10.5(-12.5)×2~4μm。本菌產生暗褐色至黑色休眠菌絲,直徑3~7μm,分隔規則,隔膜間膨大,呈念珠狀,有時集結成菌絲結或瘤狀菌絲體,不產生厚垣孢子和微菌核。
  病原菌在瓊脂培養基平板上的生長適溫為22.5℃,在30℃時不能生長。但是,自苜蓿上分離到的菌株生長適溫較高,為25℃在20~25℃范圍內生長良好,在15℃和27℃生長較差,在5℃和33℃時停止生長。在PLYA(梅干煎汁酵母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溫度為20~27℃,培養20天后生成暗色菌絲體,培養溫度為10℃或15℃時,延遲數周后,方能形成。
  五、傳播途徑
  苜蓿黃萎病菌傳播途徑較多,種子帶菌是黃萎病菌遠距離傳播、特別是傳入無病地區的主要途徑。病區種子普遍帶菌。帶菌方式除前人報道的種子表面帶菌和混雜病株殘片外,美國和加拿大學者都證實種子內部帶菌。據Christen(1982)測定,變色小種子內部帶菌率高達25%,大小正常的種子帶菌率甚低,帶菌部位為種皮外珠被的骨狀石細胞,種子間夾雜的病株莖桿、花梗和莢的碎片均帶。此外,病田收割的苜蓿干草和加工制成的脫水苜蓿粉也都帶菌,病菌干燥處理后仍然存活,有可能進行中、遠距離的傳播。
  苜蓿黃萎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農業機械工具和人畜攜帶病田土壤和病株殘體是最有效的田塊間傳播途徑。病原菌通過羊的消化道后仍能存活,因而飼喂病草后得到的畜糞也可傳病。田間病株周圍土壤帶菌,鄰近健株根系與病株根系或帶菌土壤直接接觸后可被病菌侵染使田間病株不斷增多。
  苜蓿黃萎病菌還可由風、灌溉水和昆蟲傳播。田間上一季遺留的病株殘茬和當季被侵染但已壞死的苜蓿葉片、葉柄和莖桿有溫濕條件下都能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由氣流傳播或灌溉水傳播引起再侵染。Huang等(1981)首先發現昆蟲可傳播分生孢子,豌豆蚜(Acyrthosiphon plsum)、苜蓿象甲(Hypetapostica)、切葉蜂(Megachile rotundata)以及其他多種昆蟲都是有效的傳病介體。
  苜蓿黃萎病初侵染菌源主要來自土壤中病殘體和帶菌種子,病原菌由根部侵入并迅速進入寄主維管束組織,在導管中產生孢子和菌絲體,傳輸擴展到整個莖部,造成系統發病。在當季收割后的殘枯上和病株已壞死的莖、葉上都能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流水和昆蟲傳播后進行再侵染。孢子降落在沒有傷痕的葉片表面,不能系統侵染和表現癥狀。人工接種試驗表明,葉片傷后接種,可以發生系統侵染,出現典型癥狀。在系統發病植株中,病原菌可由維管束進入莢和種皮,造成種子內部帶菌。另外,苜蓿切葉蜂等授粉昆蟲,可將病原菌分生孢子傳給花器,病原菌定殖在柱頭和花柱頂部,潛伏下來,當莢變黃時,才由殘留花柱組織侵染莢和種皮,也可能造成種子內部帶菌。
  種植感病品種,土壤帶菌量大,田間郁蔽,灌溉增多、田間積水,天氣涼爽多濕等因素都導致黃萎病嚴重發生。
  六、檢測方法
  (一) 針對帶菌種子,可采用以下方法瓊脂培養基檢驗法和吸水紙培養檢驗法,其它樣品可參照進行。
  1、瓊脂培養基檢驗法
  供檢樣品種子用含2%有效氯的次氯酸鈉溶液或其他消毒劑表面滅菌后,用無菌水充分洗滌,置于PLYA培養基或Christen選擇性培養基平板上,保持22℃,培養14天左右,根據菌落特點和分離菌形態,檢出帶菌種子。檢查時由培養皿底部觀察,帶菌種子周圍的菌落有暗色休眠菌絲體形成的輻射狀結構。必要時可挑取病原菌鏡檢鑒定。
  PLYA 培養基(簡稱梅干煎汁培養基)配方如下:梅干煎汁100ml、酵母浸膏1g、乳糖5g、瓊脂30g、蒸餾水900ml。制取梅干煎汁需將50g梅干切成小片,在100ml水中煮沸30分鐘,梅干渣滓榨出汁液后棄去,煎汁調至pH5.8~6.0備用。
  Christen選擇性培養基配方如下:在1000ml蒸餾水中加入L-山梨糖2g、 L-天門冬素2g、K2HPO41g、KCl0.5g、MgSO4·7H2O0.5g、Fe-Na-EDTA0.01g、75%五氯硝基苯1g(有效成分)、牛膽汁0.5、NaB4O7·10H2O1g、鏈霉素0.3g,高壓滅菌后pH值調至5.7。2,4-D
  2、吸水紙培養檢驗法
  用0.2%2,4-D鈉鹽溶液浸漬吸水紙(濾紙),然后將吸水紙鋪在9cm直徑的塑料培養皿底部,作成培養床。苜蓿種子不經表面消毒直接置床,每皿等距植入25粒種子,然后將培養皿移入20~25℃條件下培養。每晝夜用黑光燈(或日光燈)照明12小時,10天后取出培養皿,用實體顯微鏡(25~50×)逐粒檢查種子,根據菌落特征,主要是輪枝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著生的狀態,檢出帶菌種子。上述瓊脂培養基檢驗法適于檢驗內部帶菌種子,對瘦小變色的種子應作重點檢查。若必需檢查種子外表帶菌,則可先用滅菌水洗滌種子,取定量洗滌液在Czapek培養基平板上展布培養,然后選取類似輪枝孢菌落,挑取孢子接種PLYA培養基或Christen選擇性培養基,作進一步檢查。2,4-D吸水紙培養法適于快速檢驗大量種子,所檢出的具有輪枝結構的帶菌種子,有可能帶有其他種類的輪枝孢屬真菌或類似菌,需要時亦可挑取孢子接種瓊脂培養基,進一步鑒定。
  (二)針對植物組織,可參照SN/T 1145-2002 8.1.3.3推薦方法進行組織塊分離培養。
  (三)PCR檢測方法,參照ZHANG(2005)方法,可向江蘇局咨詢。
  (四)致病性測定。按照SN/T 1145-2002中的規定,對于分離獲得的菌株,須做致病性測定。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綠緣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8-2 11:04:55 | 只看該作者
路過學習了,非常感謝?。?!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該貼得到樓主的二次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8-2 19:41:30 | 只看該作者
苜蓿黃萎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外來物種病害,我們統統拒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樓主| 發表于 2010-8-2 19:55:13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朋友說得沒錯呀!
來年息呀:1586272788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0-8-9 11:33:59 | 只看該作者
支持,狠揍美國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10-8-19 07:40:57 | 只看該作者
呵呵,也不能臺絕對呀!是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10-8-19 09:41:29 | 只看該作者
外來病蟲害入侵比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更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2-9-3 21:11:19 | 只看該作者
支持,謹慎對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0 10:2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