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oluren 于 2010-7-17 11:28 編輯
影響制粒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的特性、制粒前的粉料加工、蒸汽與調質、模孔、制粒后的處理以及工藝的設計和人員的操作管理等。
(一)原料的特性(只指與制粒有關的特性)
原料的制粒性能取決于原料中的各種成分的含量,如脂肪、纖維素、蛋白質、淀粉、灰分等。最重要的制粒性能是粘合性和潤滑性。前者影響顆粒質量;后者影響生產能力。
1.表達制粒性能的方法
1)單一原料的顆粒質量標準系數(用0—5六個數字表達)
0——不能制粒(50%以上的細粉)
1——很差(20%以上的細粉)
2——差(6%以上的細粉)
3——中等(3%以上的細粉)
4——好(1%以上的細粉)
5——很好(1%以下的細粉)
2)單一原料的制粒生產能力系數(也用0—5六個數字表達)
0——無(0—12.5kg/kwh)
1——很小(12.5—25kg/kwh)
2——小(25—50kg/kwh)
3——中等(50—75kg/kwh)
4——大(75—125kg/kwh)
5——很大(>125kg/kwh)
最佳狀態下顆粒飼料生產電耗大致為8kwh/噸(不含粉料生產),即度電產量125kg/kwh。但大多數情況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度電產量只能達到75kg/kwh左右。
潤滑性取決于原料中的油脂和水份含量,溫度也有作用。
3)原料制粒性能表
組份
質量系數
產量系數
組份
質量系數
產量系數
大麥
3
3—4
玉米
2—3
4
豆粕
2—3
4
菜粕
3
3
棉粕
4
3
菜粕
2—3
3—4
小麥
4
3—4
油脂
—3
5
麥麩
2—3
2
次粉
3
3—4
肉骨粉
2—3
2—3
魚粉
2—3
2—3
草粉
3
1—2
酒糟
4
2
奶粉
5
1
糖
5
1
礦物質
1—2
1
稻谷
3
2—3
米糠
1—2
1—2
稻草粉
1—2
1
可以用0-10來表示質量參數,好的用10,差的用0,起副作用的用負數。如下表所示:
原料 | 小麥面粉 | 全麥粉 | 玉米粉 | 稻谷粉 | 豆粕 | 菜粕 | 麩皮 | 肉骨粉 | 魚粉 | 米糠 | 酒糟 | 多維 | 礦物質 | 油脂 | 質量系數 | 10 | 8 | 5 | 5 | 4 | 3.5 | 5 | 5 | 4 | 3 | 2.5 | 2 | 0 | -40 |
4)配合飼料的制粒性能系數的計算
只須將配方中各原料的比例乘以各自的系數,相加的總和即為該配方的制粒性能系數。例如:
原料品種
配方比例 %
質量系數
生產能力系數
玉米
59
3
3
大麥
12
3
3.5
肉骨粉
3
2
3
魚粉
5
2
3
豆粕
21
2
4
計算結果如下:
質量系數=59%×3+12%×3+3%×2+5%×2+21%×2=2.71
生產能力系數=59%×3+12%×3.5+3%×3+5%×3+21%×4=3.14
2.不同化學成分對制粒的影響
1)脂肪
原料中的脂肪是良好的潤滑劑。它可以減少物料對模孔的摩擦,使物料順利通過模孔。但添加量超過3%會影響其粘性、硬度及淀粉糊化。
2)纖維素
有一定纖維含量時,可使顆粒具有固結能力(聚合作用)。但纖維過多對制粒是不利的,因為纖維不容易吸收蒸汽而軟化。
3)蛋白質
蛋白質具有熱塑性和粘結性,受熱后可塑性增大,有利于成形。同時也具有相當高的密度,生產率將會很高。
4)淀粉
淀粉對制粒的影響很大。淀粉糊化后能對顆粒起粘結作用。高淀粉飼料一定要采用高溫高水分調質,制粒效果才好。
5)無機質
對環模的磨損較大,成形很難而且容易造成腐蝕,降低產量。
3.原料物理性能對制粒性能的影響
1)密度(容重)
容重小的物料一般纖維含量較高,產量小、能耗高;容重大的物料能更多的吸水,調質效果好。
2)粒徑
小粒經的物料與蒸汽接觸面積大,蒸汽容易穿過顆粒到達芯部因此調質效果好。粒度分布也有影響,小顆粒和大顆粒應有一定比例。如20%的細粉和80%的粗粒相配合可以得到密度更高的顆粒。
3)水份
淀粉糊化條件之一。重要的潤滑劑之一。
4)含沙量
應控制在0.1-0.5%之間,實際上達到0.5-1.0%,這也是國內環模壽命低于國外同類產品壽命的原因之一。
學習一下吧,學完后相信自己就會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