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樓
發(fā)表于 2010-7-12 21:10:46
|
只看該作者
雞法氏囊病防疫失敗的原因及控制
由于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會造成中樞免疫器官法氏囊的損害,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影響其它疾病的免疫,給養(yǎng)雞業(yè)造成嚴重損失,目前農村大部分畜牧獸醫(yī)站為了更好地控制本病,多采取集中育雛防疫后再進行銷售,此法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擁護,然而許多地方由于對該病的免疫失敗,而導致發(fā)病,嚴重挫傷了養(yǎng)雞者的積極性。
一、免疫失敗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母源抗體的干擾
由于近幾年本病的流行,種雞免疫帶來了雛雞母源抗體的水平提高,對免疫產生了一定的干擾作用,另外在進雛雞時,雛雞來源廣雜,使雛雞母源抗體的離散度較大,導致防疫失敗。
2、疫苗選擇的不合理及保存和使用方法不當
毒力較弱的疫苗對高免區(qū)的雛雞來說,不能突破母源抗體的干擾,而毒力過強的疫苗又會象自然感染那樣,對淋巴器官特別是法氏囊和胸腺造成損害,引起對疫苗的免疫應答降低。
3、免疫程序單一化
目前各獸醫(yī)站多采用雞新城疫--法氏囊油性劑二聯苗,于12-14日齡一次頸部皮下注射進行免疫。然而,由于傳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程度及雞所受到的威脅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保護率不高而使免疫失敗。
4、環(huán)境衛(wèi)生較差,消毒藥物不合理
由于環(huán)境的污染不清潔,使得雞舍內強毒存在的數量就比較多,雛雞感染的機會增大,另外由于法氏囊病病毒的抵抗力較強,消毒藥及濃度的不合理不能對病毒起到殺滅作用。
二、控制措施
1、了解每批雛雞母源抗體的差異程度,對母源抗體中等稍低的雞群,可在10日齡、15日齡、21日齡用弱毒疫苗各進行一日飲水免疫;對母原抗體較高水平的雞群可在2周齡、3周齡、4周齡左右各進行一次免疫;對母源抗體水平差異很大的雞群應在10日齡、15日齡、3周齡、4周齡各進行一次免疫,這樣只要有一次避開母源抗體的干擾,就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2、選用信譽高,免疫效果穩(wěn)定的疫苗,并嚴格按規(guī)定做好運輸、保存和免疫工作。在流行嚴重、發(fā)病率與死亡較高的地區(qū),選用中強毒疫苗;在疫情相對穩(wěn)定的地區(qū),選用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弱、中毒疫苗。
3、根據流行特點和母原抗體的水平,合理確定首免日齡。一般情況下,8-12日齡首免,以后每間隔一周選擇地進行二免、三免、四免。
4、定期搞好雞舍內的清潔衛(wèi)生,合理選用消毒劑(法氏囊病毒一般對酚類、季胺鹽類等消毒劑的抵抗力較強,應選用氯胺、過氧乙酸類消毒劑)并嚴格按有效濃度進行配置,消毒時應徹底清除墊料、糞便等雜物,并沖洗干凈待干燥后再進行消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