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Trace minerals Amino acid chelated)飼料添加劑的開發源于美國,最早是利用動植物蛋白質和鐵元素制備蛋白鐵,用于產前母豬以預防哺乳仔豬貧血。而對其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2001年美國飼料管理官員協會(AAFCO)正式確定了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概念[1],即由可溶性金屬鹽與氨基酸按一定摩爾比以共價鍵結合而成,水解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必須為150左右,生成的螯合物分子量不得超過800。和無機離子相比,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有很多優點:生物利用率是無機離子的2~3倍,化學結構穩定、吸收快[2],增強免疫力[3],提高畜禽生產能力[4],減少抗營養因子,改善適口性,轉化率高,利于保護環境[5]等。但其在飼料生產中的應用還比較滯后,究其原因除了價格因素外,合成工藝的粗放和缺乏合適的質量檢測方法也是其推廣應用的一個主要障礙。本文綜述了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合成工藝和螯合率的測定方法。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合成及螯合率測定的研究.pdf
(210.93 KB, 下載次數: 23)
2010-6-8 13:01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