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輝
目前,中國飼料業雖然呈激烈競爭態勢,但人均飼料占有量遠遠達不到歐美國家的水平。飼料入戶率也僅為。同時,雖然一些“一線”品牌企業在業內聲名赫赫,但卻還沒有一家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10%。歸總原因,這與我國養殖集約化程度不夠高密切相關。但目前,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養殖業的集約化程度正在迅速提升,這給區域性的中小飼料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這些企業如何在當前的產業變遷的背景下生存,并可持續的發展,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方法,但筆者以為,不管是何種方法,勤練內功方是首要。
質量是企業生存之本,尤其是對區域性的中小飼料企業更是如此,質量涉及的領域很多,最基礎的是原料領域,而這也是企業必須要練的內功。
1 原料的采購
1.1 隨用隨采的策略
原料的采購是原料領域工作中極重要的一環,因為原料的成本是飼料企業最大的成本,以至近年在飼料企業中流行一句話,叫利潤靠采購。
那能不能通過較準確的預測行情來降低采購成本?筆者認為不能,這句話如果放在股市里,可以翻譯做“我是股神”。
短期內,采購到低于市場行情的原料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拉長到較長一段時間,比如2年、3年,除非是上帝,否則采購到低于市場平均行情的原料,其幾率類似于零。
有一些大企業能夠采購到這樣的原料,并非他們能“猜”準,而是他們有規模優勢。
利潤靠采購?
那原料商不個個成為賣飼料的老大了?
那飼料企業還生產飼料干什么?一起轉行賣原料好了。
原料成本固然占企業總成本的很大比例,但其是靜態的(行情對所有企業是平等的),對企業成本影響反小。相反的,銷量、品牌、服務等動態因子才是影響不同企業間成本的更重要因素。飼料企業應關注更重要的事才對。
所以,區域性中小飼料企業在原料的采購策略上要堅持隨用隨采,而不要有賭行情的心態。
1.2 形成科學長效的原料采購流程
流程科學,有助于提高采購工作效率和減少灰色交易。
首先采購流程中要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技術部確定采購原料的等級和標準,行使立法權;品管部根據標準對原料進行鑒定,行使司法權;采購部具體實施采購,行使行政權。
其次要建立合格供應商評審制度。一是選擇合格的供應商,確定之后長期穩定,以期形成伙伴關系;二是淘汰合格供應商,以期保持合格供應商隊伍的競爭機制和品質。
第三要有采購計劃,分年度、季度和月度三種。
第四確定品管部對采購來的原料有一票否決權。
第五明確讓步接收和緊急接收制度。
第六采購完成后,采購部經理要向總經理或主管副總提交采購報告。內容至少應包括:數量、原因、選擇某一供應商的原因、實施進程簡況等。
采購渠道不宜多變,飼料企業應建立合格供應商制度。通過對供應商的既往質量記錄、價格、供貨的及時性、實力等因素進行評審,由采購部和品管部共同提出合格供應商名單,然后提請總經理批準。
合格供應商名單每年都要重新進行評審:一次不合格,對供應商提出口頭警告;二次不合格,對供應商進行扣除部分貨款處理;三次不合格,取消合格供應商資格。同時補充新的合格供應商。通過這些措施激勵合格供應商,從而有效保證質量的穩定性。
1.3 警惕采購作用擴大化
對飼料企業而言,簡單的說,競爭力就是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有兩種方法:一是創造效益,途徑為“擴大銷量、提高售價、購買價值高于價格的原料”;二是降低成本,途徑為“通過技術降低產品成本、通過管理降低費用、采購低于市價的原料”。可見,原料因素雖然在飼料企業競爭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并沒有成為構成飼料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作用。
采購部門在飼料企業中地位上升,是好事,但若因此過度夸大采購的作用,則會好事變壞事。采購作用擴大化給飼料企業帶來的負作用,首先是使飼料企業不能從增加銷量稀釋成本角度看成本問題,并進而有了推諉理由;其次會弱化飼料企業在技術和管理上控制成本的努力。長遠看來,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利!
1.4 提升采購人員競爭力
優質采購人員不是憑空而來,它從飼料企業以人為本工作中來,兩點:一是用對人;二是用好人。前者指用怎樣的人從事采購工作,后者指如何使采購人員100%投入工作。
用對人:品性為一,能力為二。品性主要指職業道德,能力主要指飼料原料知識、動物營養知識、采購管理知識、市場分析能力等。
用好人:核心是責、權、利的統一。
飼料企業在采購管理中要體現以人為本,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首先是充分授權。實際上這是對員工價值的充分認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換來的是高效采購管理工作。飼料企業要避免那種“嘴上用人不疑,實際處處提防別人”的用人手法,誰也不比誰傻多少,拿人當傻子,其實就是拿自己當傻子。
其次是科學激勵。一項工作成績如何,科學激勵是重要的一方面。設想一下,一家飼料企業的采購部今年節約了50萬采購費用,但企業僅給了5萬元的獎勵,這樣的激勵顯然不科學,讓人很擔心下一年這家企業的采購費用,同時還讓人很擔心其它部門的工作熱情。
飼料企業如何科學激勵采購工作,“企情”不同,方法、手段或會不同,但基本原則還是要有的,即激勵收入不低于暗箱操作所得!
飼料原料市場風云變幻,實力之外,企業拼的就是采購人員的實力,誰家采購人員實力更勝一籌,誰家就會在原料成本競爭中占得優勢!因為采購每降低一分錢,都是純利潤!
1.5 建立原料價格預警機制
影響原料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對這些因素進行仔細分析,形成一套原料價格預警機制,飼料企業面對原料市場才會胸有成竹。
設立預警點是原料價格預警機制的關鍵所在。通常飼料企業可以把下述指標作為體格預警點:當前原料價格和庫存,可替代原料當前價格和庫存,今后可預期的進口量,去年同期原料價格和庫存,去年同期可替代原料價格和庫存,當前和去年同期的養殖需求量等。
2 原料的質量管理
優秀的原料質量控制是飼料品質卓越的源頭,更是基石!
飼料企業好的原料質量控制工作,一是能降低原料的不合格率,二是能降低原料庫存損耗,三是能有效防止原料采購過程中的灰色交易。客觀上都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那么,如何搞好原料的質量管理?
2.1 工作上有準備
2.1.1 “三權分立”制度體系的建設
制度是工作質量的前提和保證。飼料企業要想搞好原料質量控制,需要建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的制度體系:采購管理控制程序,合格分承包方控制程序,檢、化驗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搬運、貯存和交付控制程序,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控制程序,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質量記錄控制程序,原料質量標準,崗位責任制。
另外,這些制度要充分體現“三權分立”的思想。這是因為“三權分立”能形成有效的權利制衡機制,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邊際成本。一般而言,飼料企業采購工作的“三權分立”:行政權由采購部實施,司法權也就是監管由品管部實施,立法權也就是原料的標準由技術部實施。
2.1.2 建立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飼料企業要想搞好原料質量控制,也要有這樣的規矩,重點是采樣標準、原料標準、檢化驗標準、貯存標準。標準在本質上而言,是企業的技術性法規,所以一經確定,不宜隨意更改。
標準制定的要點:
l
必須遵守行業的強制標準,如衛生標準。
l
企業配方、行業原料標準、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成分表或行業標準,是制定原料營養指標參數的主要依據。
l
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比照行業標準,標準可以制定的稍寬或稍嚴。由于行業標準比較低,對于打質量牌的飼料企業,標準一定要嚴于行業標準。
l
驗收指標參數要明確。哪些成分必須檢測,哪些可以忽略?參數是多少?要明確。
l
合格不合格的判定要明確。哪些驗收指標不能有彈性?哪些驗收指標能有彈性,可以讓步接收?讓步接收的標準是什么?誰有權力決定讓步接收?要明確。
2.2 飼料原料質量控制方案
2.2.1 原料的接收程序
l
采購部提前通知原料保管和品管部將有原料到廠,做好接收準備。
l
由保管對原料進行過秤,核實與采購合同中數量的一致性,檢查有無標簽、產品質量合格單等原始質量證明文件,并填寫進貨單。
l
品管部接到保管原料到廠的報告后,要到現場進行采樣,通過感官初步對原料的質量進行判斷,合格的允許入庫(待檢區)。
l
品管部若檢驗合格,出具入庫單,通知原料保管可以入庫(合格檢區);不合格,對產品質量影響又明顯的,出具退貨通知單通知采購部退貨。同時向總經理提交質量報告。
l
緊急放行。對合格分承包方供應的原料,如因生產急需來不及對原料進行檢驗,可以緊急放行。緊急放行需由生產部提出申請,品管部同意并經主管副總審批,作出明確標識和記錄后再放行,以便一旦發現不符合規定質量要求能及時退回和更換。
l
讓步接收。原料不合格,但對產品質量影響不明顯,且生產又急需。這種情況下,品管部需要填寫“讓步接收申請單”,在技術、生產、采購、品管經理都簽字后,提請主管副總批準。此外,原料價格要相應下浮。
2.2.2 原料的檢、化驗控制方案
品管部負責檢、化驗工作的實施和管理。相關部門對涉及本部門的工作予以配合。
工序要點:
l
判定接受原料檢、化驗的條件
具備合同、原料供應商提供的質量證明文件、進貨單。同時,三者的內容還要相符,這種情況下接受原料的檢、化驗。
l
原料檢、化驗工作流程
可以自檢的項目:采樣,制樣,進行檢、化驗,分析檢、化驗結果,出具化驗報告,檢驗人員、審核人分別簽字。
需送檢的項目:由化驗室填寫送樣單,送具有資質的相關部門委托檢驗。
l
檢驗結果的處理
檢驗出的結果以檢驗報告形式反饋給有關部門,以便對不同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處理,并作出合格與否的判定。
3種可能的處理結果:合格,允許入庫;不合格,退貨;不合格,讓步接收。
l
質量記錄的管理
品管部按規定要求填寫各項質量記錄連同質量原始證明文件一起保管、歸、存檔。包括:原料標簽、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合格單、進貨單、入庫單、化驗單等。
質量記錄要求正確、齊全、清晰、有效。
檢驗記錄必須有質量判定結果并有檢驗人員和審核人簽字。
持證上崗。檢驗人員應熟悉和掌握原料質量標準和檢驗方法,按規定對原料質量進行檢驗。檢驗人員需經過培訓后持證上崗——飼料檢驗化驗員上崗證。同時,飼料企業還要鼓勵檢化驗人員在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比如飼料檢驗化驗員職業資格,初級過了,要鼓勵過中級,中級過了,要鼓勵過高級。
2.2.3 原料的貯存控制方案
l
搬運工序的控制
搬運工主管部門負責本工序的實施和管理。原料保管負責并監督工序的正確有效運作。
工序要點:
搬運工裝卸原料時接受原料保管的管理。
搬運工在裝卸時不能用手鉤去搬運,在搬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注意包裝的封口是否結實,包裝有無破損,發現上述情況即時就地解決;
搬運工裝卸過程中要按照原料保管的要求把原料分類碼放整齊;
搬運時不得損壞標識。
裝卸完成后按原料保管要求清理現場。
l
貯存工序的控制
負責儲運職能的部門負責工序的管理。原料保管負責工序正確有效的運作。
工序要點:
一是貯存場所的環境要求。
簡易倉庫:臨時存放穩定性強原料的場所,如石粉等,要求地面不積水、防雨。
大宗原料庫:存放玉米、豆粕、魚粉、菜粕、棉粕、次粉等大宗原料的場所,要求能通風、防雨、防潮、防蟲、防鼠及防腐等。
添加劑原料庫:存放微量元素、維生素、藥品添加劑等原料的場所,除能通風、防雨、防潮、防蟲、防鼠及防腐外,還要求防高溫、避光。
每日工作完畢后要對各個倉庫進行清掃、整理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定期對原料貯存場所進行消毒。
二是貯存場所的原料驗收。
原料入庫前要進行下列檢查:包裝是否完整,有無破損;實物和包裝物標識內容與合同是否相符;有無檢驗合格單等。
不符合質量或待檢的原料,由原料保管做出明顯標記、隔離并妥善保管。
三是入庫原料的堆放要求。
原料入庫要放至不同庫房,分類垛放,下有墊板,各垛間應留有間隙。并做好原料標簽,包括品名、時間、進貨數量、來源、并按順序垛放。
四是原料出入庫的管理和檢查。
對入庫原料建立完整的帳、卡、物管理制度,原料保管對所有的出入庫原料按照規定手續進行登記、清點和變更,半年盤點一次,做到帳物相符,報表上報財務等相關部門。
嚴格執行先進先出的原則。生產領料時,要對領料憑證進行確認無誤時方可發放,領、發人員雙方簽字。
原料保管每星期檢查一次庫房,檢查時要做好各項記錄。若發現原料受潮、發霉或被蟲、鼠損壞等而至影響原料品質時,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不能處理的上報品管部和技術部。
五是過期入庫原料的管理。
原料保管在定期檢查貯存的原料有過期情況時,要及時填寫《過期原料檢查記錄表》,并上報品管部和技術部。
品管部對過期原料進行檢、化驗。
根據《過期原料檢查記錄表》和檢、化驗結果,技術部提出處置方案,主管領導批準后實施。
結語
原料領域的工作是飼料企業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區域性中小飼料企業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亟需加強。近年來,隨著飼料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經營同質化的現象越來越來嚴重,飼料企業的原料工作越來越受到老板的重視,重視了,距問題的解決也就近了一大步。
所謂“態度端,百事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