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研究前沿進展情況(一)
對抗菌肽作用機制的研究:Shahabuddin研究發現昆蟲抗菌肽對感染蚊子的瘧原蟲發育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作用,主要對瘧原蟲的卵囊期和子孢子期造成明顯的損傷。國內外已對抗菌肽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進行了廣泛研究,發現抗菌肽對體外培養的癌細胞的作用主要是使癌細胞膜上形成孔洞,內容物外泄,線粒體出現空泡化,嵴脫落。核膜界限模糊不清,有的核膜破損,核染色體DNA斷裂,并抑制染色體DNA的合成,細胞骨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通過對荷瘤小鼠的研究證實,抗菌肽能顯著抑制ECA腹水瘤荷瘤小鼠腹水的積累;對S180肉瘤和U14宮頸癌的抑瘤率亦達30-50抗菌肽還可以調動機體的免疫機能,從體液免疫方面來反抗癌瘤的入侵。
抗菌肽基因的融合表達: 謝維等合成了家蠶抗菌肽CMIV基因,并將其克隆到金黃色葡萄球菌A蛋白和IgG親合的結構域ZZ的融合表達載體中,得到Pezz318-CMIVV質粒,以此質粒轉化EcoliHB101,得到ZZ-CMIV融合表達的蛋白,用CBr切割后,得到CMIV肽。李秀蘭等對天然抗菌肽CMIV的氨基酸序列作了50的改動,根據Ecoli偏愛的密碼子人工合成了肽基因片斷,重組到測序載體,再將此片斷重組到表達載體Pet28上進行表達,融合蛋白經CNBr裂解后,具有與天然抗菌肽相同的生物活性。吳映雅等將柞蠶抗菌肽D基因連接在牛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cDNA的上游,在酵母中成功地得到了表達,表達產物具有抗菌活性和牛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抗原性。Kevin等HNP和CEME分別與GST、ORRF、IgG結合序列及SPA在Ecoli或Saureus中融合表達,結果在Saureus中雖實現了與SPA的融合分泌表達,但表達產量較低;Zhang等選擇RepA蛋白的序列作為抗菌肽的融合表達伴侶,并插入Histag等序列作為純化親和位點,實現了在Ecoli中的融合表達。Christsnen B等研究中得到的融合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比其任何一個供體抗菌肽的活性都高。
抗菌肽轉基因研究 王志興等把大麥α-淀粉酶的信號肽序列和抗菌肽Cecropin B基因或Hhiva A基因構成嵌合基因,并把此基因導入馬鈴薯,結果加信號肽序列的Cecropin B轉基因植株發青枯病延遲,病情指數降低。Yarus等用顯微注射法將牛氣管抗菌肽基因轉入小鼠,轉基因鼠在牛氣管抗菌肽基因控制序列的驅動下成功的表達了牛氣管抗菌肽,在鼠乳中的牛氣管抗菌肽對大腸桿菌具有抗菌活性。Reed等研究了以IL-2啟動子/增強子控制轉基因鼠中抗菌肽的合成及隨后對布氏桿菌的抑制作用。Reed構建了這樣一個DNA片斷:Shivala片斷,SV40多腺苷酸化/剪切信號肽基因片斷,此片斷加到鼠IL-2基因5’側-593─ 110區域。在受精卵精前核時將此融合基因注入受精卵,得到26系小鼠。RT-PCR檢測:有兩系轉基因鼠,當其脾淋巴細胞置于325mg/kg的conA時,可以誘導產生成熟的Shivalam RNA。用一定量的布氏桿菌接種時,有兩系小鼠遭到攻擊。四星期后,在轉基因鼠脾臟組織布氏桿菌比非轉基因鼠少得多。David Winder等把編碼Ceropin或Melittin的基因放置在MLV的啟動子下,轉染到EJ細胞,然后把這些細胞注入到裸鼠內,發現這些腫瘤細胞停止生長或生長減弱David Winder等用PCR擴增,Prepromelittin,Premelittin和Prececroppin三種核酸片斷,均置于MLV啟動子下構建融合基因轉染進EJ細胞。三種類型的EJ細胞分別注入裸鼠后,測定50d后的腫瘤生長情況,無抗菌肽基因片斷的EJ細胞致瘤率為70,帶Cecropin基因片斷的EJ細胞致瘤率只有39,PPM為50,PM為65,其抑制腫瘤的效果明顯。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