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應大力發展節糧型養牛業
我國的畜牧業發展形勢越來越好,據有關部門統計,豬、禽和肉、蛋類產量都居世界首位,奶牛、肉牛的數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應該承認,我國奶牛、肉牛養殖無論在養殖方式和養殖水平上,還是在數量和質量上與世界畜牧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養牛業的各項經濟指標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目前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節糧型養牛業。
糧食緊缺要求大力發展養牛業
當今世界能源十分緊張,紛紛尋求替代能源,一些產糧大國瞄準生物能源,即用糧食轉化乙醇。美國每年糧食出口量占世界的35%,近幾年,美國用20%~25%玉米生產乙醇引發世界性乙醇熱,新的能源與人爭糧問題遍及世界,造成糧食短缺。同時近幾年世界糧食生產滿足不了消費的需要,糧食價格創造11年來歷史新高,并使全球糧食庫存連續5年下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除了積極發展糧食生產外,發展節糧型養牛業當為理智的選擇,把立足點放在發展養牛業將成為我國的長期戰略方向,這對促進我國養牛業落后面貌的改變將會有很大益處。
發展養牛業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需要
我國家庭菜譜正逐漸從過去以素食為主轉為以肉類為主,牛一生以草為主,它的復胃功能能消化大量秸稈和飼草,其產肉與豬相比可節約糧食40%~50%,發展養牛業可以緩解人畜爭糧和生物能源與人爭糧的矛盾,并可以保證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世界養牛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現代農業強國的標志。養牛業的大發展,能為農業提供大量的肥料,促進生態農業循環,保證糧食的增產增收;養牛業的大發展還能為工業提供大量原料,帶動工業發展和市場繁榮,所以,發展養牛業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需要。
發展養牛業是保證人民身體健康的需要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大國,由于人們從素食轉向肉食后,在我國肉食消費耗量大增。1985年我國年人均肉類消費量僅為20千克,到2000年增到50千克,其中95%為豬肉,而牛羊肉僅占7千克。從營養的角度看,豬肉含高蛋白、高脂肪、高膽固醇,如果適當調整一下飲食結構,改多吃豬肉為多吃牛肉、多喝牛奶,結果就大不一樣了。發展養牛業將會給人們提供大量的牛肉、牛奶等產品,逐漸在人們飲食結構中增加牛產品食用量,自然會保證身體健康。
發展養牛業是人類的需要我國產業化和都市化正在快速發展,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加之世界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所有這些都給我國的糧食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糧食消費不僅是中國的問題,而且會影響到整個世界。我國是個負責任的大國,應積極發展養牛業,養牛業的發展壯大,將增強我國國際農業強國的地位,同時逐步推動國人多食節糧型肉類。
富國強民一直是中華民族的遠大目標,如今,我國正向著富國的目標大踏步前進。按照我們的生活水平,根據專家建議,每個中國人早餐喝250毫升牛奶,中午吃一餐牛肉菜,晚上喝一杯酸奶,這是多數人可以辦到的。因此積極發展養牛業,提高養牛業水平和質量,為人民提供充足的牛產品供應市場,是廣大畜牧戰線科技人員的重要責任。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