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意外,在思索養豬業的幾個關鍵點許久之后,發現他們居然都與時間相關,下面逐個說明:以時間為評價標準,也就是以動物反應為評價標準。
母豬第一次發情時間:由于現在豬品種瘦肉率的提高,其體成熟發育需要的營養素總量不斷增加;但是為了追求瘦肉率胃腸道容積不斷被減小,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需要飼料營養濃度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人保守而陳舊,加上飼料銷售中價格的惡性競爭,不少飼料企業,做不到有效的飼料濃度。這時候,飼料廠業務人員不對用戶進行產品使用指導,用戶還是以前的習慣,在后背母豬時期進行限飼----他們經常見到母豬偏胖了,實際上呢,那所謂的胖,是蛋白質沉積(品種必須的),不是脂肪沉積,這時候還要限飼,小母豬們就營養貧乏,不發情干活了。
母豬分娩時間:分娩前三天的采食量,對他們血糖濃度有關鍵的影響。還是沿襲舊法,采用限飼的母豬,因為品種問題,血糖可動用總量遠遠不夠,于是他們分娩無力,被迫延長產程。這個指標,反映了妊娠、泌乳母豬料的設計問題和妊娠期,尤其分娩前幾天的飼喂問題。母豬分娩時間,也與分娩時期血鈣濃度高度相關,這個指標,是妊娠期母豬飼料設計的一個關鍵點,普羅頓妊娠期母豬料,每胎產程在2.5小時以內,80%母豬在1.5小時內。
哺乳母豬達到最大采食量的時間:產后哺乳母豬料,應該以促進母豬復原為第一要義,而不是營養供養標準。在母豬最快復原的背景下,才有體力進食和泌乳,因此用達到最大采食量時間來衡量泌乳母豬料的質量好壞,我們評價產品的標準,有很多種,但是動物的反應,也就是飼料消費者的反映,是最終評判。普羅頓泌乳母豬料,產后5-7天達到高峰采食量。
乳豬吃到1公斤教槽料的時間:這是教槽料最重要的指標,這個指標也與養豬場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對乳豬而言,只有達到這個總采食量,斷奶后應激才會小,成活率才會達標。這個時間越少,母豬年內循環利用次數越高,經濟效益越大。更重要的,這個指標是教槽料質量的綜合反映,參看本專區這個帖子:教槽料的質量衡量標準---達到采食固定總重量飼料所用的時間,適口性、消化率等指標不好的產品,這個時間肯定要長。
保育豬吃完25公斤保育料的時間:
中大豬吃完250公斤飼料的時間: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