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點病
白點病是因為寄生蟲“小瓜蟲”所引起的,書上說:“易發生于早春、晚秋或梅雨季節水溫變異時。”但是我覺得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換水時使用沒有經過晾曬的水,再加上魚的抵抗力如果偏低的話或者是小魚,那么回很容易被感染,病魚的癥狀一般都是體表、鰭、眼、鰓蓋上等任何部位,可以看見很明顯的直徑為 0.5-1毫米的小白點。治療的方法十分簡單,可使用甲基藍,孔雀石綠,硝酸亞汞(市場上賣的白點凈等特效藥,一般的主要成分就是硝酸亞汞),另外如果手頭沒有這些藥,也可以下大鹽并且升溫至28度至30度之間,一般一周之內都可治愈。
2、 立鱗病
又叫松鱗病,病魚鱗片立起腹部沖水漲起,就像松球,主要病原因可能是水治不好引起的或者是其他病引起的,還可能與病菌的感染有關,感覺治療起來比較困難,一般用呋喃西林(但是我沒只好過),在論壇上看到過有人發帖說有大蒜搗碎后泡水也能治。(但是我沒有試過)
3、 爛鰓病
爛鰓病的發病原因很多,環境不好水質的的惡化,寄生蟲的感染與細菌的侵襲感染等都有可能會造成魚鰓的病變,魚鰓可能只有局部爛掉組織壞死,或全部都變白腐爛,病魚沒有食欲,經常單獨漂浮在水面上,呼吸困難,急促。病魚死亡率極高并且發展很快。治療的方法比較簡單,一般呋喃西林,漂白粉,孔雀石綠都可治愈。
4、 爛尾病
又叫爛鰭病,一般由外傷 加上細菌感染,造成體表魚鰭等組織受損。一般下鹽 或呋喃西林都可以治好。
5、 紅斑病
主要病因是由水質惡化、缺氧、飼養密度較大、水溫劇變化等。病魚常有血斑并隨伴著出血癥狀,或腹腔積水、腫脹、立鱗病等癥狀,病魚亡率高。治療時需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劑等配合水質環境改善。
6、 疥瘡病
一般因為魚的體表因捕撈運輸或寄生蟲的寄生等造成傷口魚鱗脫落,再加上水質不好,細菌感染,接著,露出潰瘍傷口,慢慢擴大,有的時候可以露出骨頭,容易引起水霉病發生。治療時可局部消毒傷口,可以有呋喃西林或高錳酸鉀涂抹,也可以藥浴。
7、 水霉病
由水霉菌感染所引起的,水霉菌只會附生于受傷壞死的組織上,病魚可能因為捕撈運輸或寄生蟲的感染或其他慢性病等,使體表組織先有受損壞死病變,水霉菌再附生感染,或是水質不好。病魚會有棉絮物附著,處理時可使用甲基藍、孔雀綠或福馬林等來控制水霉菌。
8、 魚漂是調整
又稱鰾病,病魚的魚鰾常充滿氣體無法調節,魚只無法正常游泳攝食,使腹面朝上翻覆于水面,我覺得發病原因可能是水溫太涼,現在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我覺得審問還是有些效果的。
9、 打粉病
又叫白衣病,病魚剛開始的時候不愛游動,感覺有點呆,經常躲在角落里,也不怎么吃食,魚鰭不舒展身體表面粘液增多,會有小白點]如果粗心大意會當成白點,治療的方法比較簡單,每天用大概2%~3%的鹽水洗浴?;蚴褂脩c大霉素,孔雀石綠等等。
10、腸炎病
病魚一般游動比較緩慢,不怎么愛吃食,糞便不像以前是黑色較粗的而變成白色的像細線一樣的東西。治療起來也是十分簡單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升溫到28度下鹽。也可以用呋喃西林或是痢特靈也是很管用的。
11、魚虱
樣子:灰綠,半透明2~3天找不到計生的主人就會自己死掉。治療也比較簡單。大的蟲子可以直接拿掉,小些的或是比較多的話可以用 敵百蟲 放進魚缸里。(描頭鳋的治療方法也是如此)
12、燙尾病
一般都是在世外,光照強烈,老綠水中的魚缸中較常見,病魚尾鰭下有好多小水泡把魚的尾巴拖到水面時間長了以后 會發生潰爛,還有能發生水霉病。治療方法就是把過老的水換掉一部分,注意遮蔭就可以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