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文峰 于 2009-9-16 16:00 編輯 [/i]
[b][size=4][color=red]國家將免除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學費么????[/color][/size][/b]
[size=3]2009年9月12日,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2009年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如此呼吁。 [/size][size=3]未來中國糧食需求還會增加,但耕地面積卻在減少。柯炳生認為,要確保有效的糧食和農產品供給,不能期望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只能靠推廣現代農業科技,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size]
[size=3]農業專家指出,到2020年,中國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5.7-5.8億噸。但是,2008年中國糧食雖然已連續五年豐收,總產量也就5.285億噸,還有4000多萬噸的缺口。同時,2008年中國進口了3743萬噸大豆,如由國內生產,還需增加3億多畝耕地。 [/size][size=3]在柯炳生看來,在耕地不斷減少的前提下,保障糧食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只能依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而要提高糧食單產,辦法有三:一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三是推動農民應用先進科技成果。 [/size]
[size=3]柯炳生認為,中國在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動農民應用先進技術上,政府的投入與現實需求相比,差距相當大。他呼吁,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培養更多的農業科技人才,強化先進農業技術的應用。 [/size][size=3]據柯炳生介紹,農業院校占農業科技創新的“半壁江山”,是農業基礎科研的主力軍,也是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主渠道。但是,中國農業院校獲得的政府投入,無論是與其需求相比,還是與其他綜合類大學相比,差距都很大。 [/size]
[size=3]柯炳生舉例說,在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985”工程中,前34所大學中竟無一所“農業高校”。這使得“985工程”首期用于高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未能惠及農業院校。 [/size]
[size=3]中國農業院校目前歷史包袱沉重,科研成果以公益性為主,貧困大學生比例較高。由于政策支持不夠,目前農業院校數量日漸減少,招生占全國高校招生的比例也在降低,生源質量受影響。 [/size][size=3]柯炳生說:“越是農業大省,學生和家長就越不愿報考,認為農業院校是培養農民的,生源質量越不好。這種誤解給農業院校的招生錄取帶來困難。” [/size]
[size=3]農業院校在校生占全國大學生的比例在下降。柯炳生指出,近十年來,學習農科專業的大學在校生,總數從11萬名增長到33萬名,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國大學生總量增加了5.5倍,農業院校大學生占全國大學生的比例,從3.1%降低到2.9%。 [/size][size=3]中國的農業院校數量也在減少。目前,全國只有29所獨立的農業院校,八個省份已沒有獨立的農業院校。浙江、上海、重慶等地的13所農業院校已并入綜合性大學。[/size]
[size=3]雖然并入后生源質量提高,但柯炳生認為,其招生規模和發展空間已大大縮小。 [/size][size=3]據柯炳生介紹,對過去五年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去向調查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二學生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密切相關。[/size]
[size=3]由于農業院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柯炳生建議,應無條件免除農業院校大學生學費。 [/size][size=3]柯炳生預計,以每個學生四年需繳納1.2萬元學費計算,實現全國農業院校大學生免費,每年只需投入10億元,但對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而言,卻影響深遠。他還建議,國家可設立數十億元的農科院校發展基金。[/size]
[size=3][/size]
[size=5][color=red]農業院校將延續師范院校免除學費的路徑么???是否會那么一天,大家試目以待。。。。[/color][/size]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