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全球,讓人們領教到了“蝴蝶效應”的威力。即使是國際化程度相對不高的中國中小企業,在全球化和社會性的背景下也似乎難逃此劫。中小企業由于資金、規模、影響力等資源的有限,受到金融海嘯沖擊的可能性極大,有的甚至會因此而“斃命”。尋求政府和外部的協助固然是一條出路,但胎兒總有一天必須剪斷臍帶離開母體,“自我的生存能力”將決定著中小企業能否走遠。
凜冽寒冬中,要想保存體溫,節省營銷成本顯得尤為迫切;而若想捂熱胸中那團希望之火,或許也到了該添一件新衣、另辟營銷途徑的時候。
白羊網絡的負責人葉皓認為,在經濟危機中,中小企業應積極投身于互聯網市場,開源節流,充分發揮并且享受網絡口碑營銷的優勢,降低營銷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銷量,并長期發展下去。
網絡口碑營銷,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互聯網這個媒介,進行口碑式營銷推廣。口碑(Word of Mouth)來源于傳播學,并被市場營銷廣泛的應用。美國營銷專家Emanual Rosen 認為“所謂口碑是關于某個品牌的所有講述,是相應時間內關于某事物(包括產品,服務,公司等等)人與人之間的全部交流總和。”
網絡口碑營銷相對于傳統營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就是宣傳費用低,這對于處在金融危機下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契機。簡單來說,網絡口碑營銷的成本低,對于有些中小企業來說很可能是零成本,利用網絡的快速傳播特性達到對企業的高曝光率。雖然很多企業在傳統營銷中有顯著的收益,但并不代表他們一定會成網絡營銷時代的霸主,因為“笑到最后才能笑的最好”,能夠通過網絡口碑營銷積累產品美譽度和客群數量、長期生存并發展下去才是真正的成功。其次,口碑是一個企業及其產品形象的象征。不少企業家會發現,產品擁有一個好的口碑,從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并產生更大的利潤價值。
在金融危機依然持續的2009年,中小企業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在危機中“逆勢”營銷,拯救自己。當競爭對手在寒冬中畏首畏尾時,誰最先嘗試網絡口碑營銷,充分發揮其優勢,誰就能堅持過冬,迎來春天的溫暖。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