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籠養技術。在集約化水平較高的兔場宜采用室內籠養,在廣大農村可推行籠舍合一的室外籠養。
二是常年繁殖技術。因地制宜地加強環境(如溫度、濕度等)調控,縮短季節性難育期,提高家兔的繁殖效率。
三是青飼料四季輪供技術。在有條件的地區,利用飼料地種植牧草,做到四季供青,降低養兔生產成本。
四是自動飲水技術。有條件的養兔場可使用自動飲水器供水,也可用自制的自流水瓶等供水設施,同時做好飲水凈化處理。
五是良種繁育技術。在特定區域應選擇適宜的家兔品種和優化的經濟兔種雜交組合,同時強調科學的制種體系,以提高良種化程度。
六是仔兔適時斷奶技術。根據我國養兔實際,大、中、小型兔的仔兔適宜斷奶時間應分別為生后40-50天、30-40天和30天,同時要做好早期補料和預防接種工作。
七是兔病綜合防治技術。包括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和合理而適時的疫病預防體系,以便及時采取隔離與封鎖措施等防治技術。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