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前,管理創新成為熱門話題,現在再提起這個詞,有著非常的意義。
這一段時期,美國模式不斷帶給各國企業以警鐘與鏡鑒,其中通用汽車的命運尤其引人反思:就是這家企業,曾經幫助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寫成了《公司的概念》和《管理實踐》兩本巨著,因此被喻為了現代管理學的發源地;然而半個多世紀后,它卻行將破產倒閉。
哪里出了問題呢?我們沒有進行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策略大師加里·哈默在著作《管理大未來》中的思想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傳統的管理模式正在終結,企業必須及時進行管理創新。
管理能力曾經是美國稱霸全球的核心秘笈: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總指揮韋伯說:“我們沒有一項別人沒有的技術,我們的技術就是科學的組織管理。”美國經濟在二戰后一躍成為世界首極,也被總結為“是靠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再看單個企業,杰克·韋爾奇領導通用電氣創造一個個奇跡,靠得也正是持續的“管理創新”。
然而這些都如工業革命曾經帶給英國的優勢一般,領先的管理能力正在成為美國企業界的歷史。我們一方面看見了由良好管理基礎所推動的對技術創新的迷戀與非凡成就,同時也正在看見由于管理的滯后所引發的金融企業大崩盤和工業制造企業的陸續坍塌,這當中,已經可見的管理問題就有風險管控、董事會制度、CEO角色等。韋爾奇當年大刀闊斧的管理變革打散了一個幾十年不變的僵化的、等級森嚴的世界,帶動了美國經濟一個黃金時代的來臨,現在,這個由于曾經的管理創新所締造的管理世界,正走入新的僵化并開始品嘗惡果。
當然美國經濟中依然保有著亮色,亮色也依然是由管理創新能力所帶來,如谷歌。谷歌真正的長項不是云計算,而是催生云計算的管理。
在這一輪經濟危機中,我們最容易落入的敗筆就是自亂陣腳和條件反射式地頭痛醫頭,切莫忘記最根本的“萬靈藥”依然還是“管理創新”:通過搭建和完善企業自身基礎管理機制的能力,來應對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并求得企業長續的競爭力。
這也正是本刊本期封面專題“60年·中國管理20人”的一個初衷,除了紀念建國60年來中國企業管理的成長,我們還希望從中梳理和尋覓“中國式管理”的可能性與創新之道。可喜的是,包括張瑞敏、馬云、任正非等企業家的管理創新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可與推崇,他們正在輻射出當年韋爾奇式的影響。
除此外,本期雜志還有諸多精彩內容,包括梳理了西方30年來的管理之變,研究了中國服裝業如何應對本輪經濟危機,由管理大師野中郁次郎解析了智慧如何在企業內部“生長”,由管理大師拉姆·查蘭闡述了危機中如何加強管理強度,求解了回力球鞋如何破解品牌復興的連環結,由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回答了如何從歷史中學習領導力等。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