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東京5月21日電 日本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個生物科學研究小組近日發布消息稱,他們經過試驗發現,在脊椎動物背部骨骼形成過程中,有一種特定的遺傳基因能夠將原本細長的組織器官分割開來。
研究人員首先開發出一種在雞受精卵由胚胎分化成長過程中,在特定時期導入遺傳基因的試驗方法。他們利用這種新方法研究分析胚胎中可發育成背部骨骼的,被稱為體節的組織中約20種遺傳基因的活動情況。結果發現,一種被稱為“艾弗琳”的遺傳基因不但可以將組織器官分割開來,而且還有使分割后的斷面變得平滑,使之呈現“上皮化”的功能,而如果阻止其活動,那些比較雜亂的組織就可以結合在一起。研究人員認為,通過控制“艾弗琳”的活動就達到修飾組織器官形狀的效果。
以往研究發現,“艾弗琳”是一種可將相連的細胞分離開的遺傳基因,在分離開動脈靜脈和大腦的區域劃分方面發揮主要作用。
研究人員稱,該研究成果有助于在再生醫療領域,按需培育與患者更加匹配的器官和組織,在整形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