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畜牧人論壇是個百家爭鳴的地方,以下是一家之言,與大家共勉。
發酵床是個好東西,想當年學校的一位教授把豬養在綜合樓一樓的。開始還有點異味,到后來基本不見動物異味,幼豬一直養到育肥中期,是大學乏味生活之一道趣事,每每回想,竟如此奇妙。一是,此樓是學校的標志性建筑,二是,此房間是最顯眼的房間,靠近電梯,三是,此房間是白天經常房門敞開。教授何以在此養豬,不是為了像大家推廣,只是沒有豬舍而已,但是,他也很自信,不會有什么很重的味道,事實如此,即使傳說中途有重要人物干預,幾只豬也是在茁壯成長,前后飼養時間超過一年,幾批次就忘了。
轉回正題,就是發酵床的菌種問題。和相關的教授聊過天,也探討過上述實驗的菌種問題,結果令我詫異,就是沒有使用任何菌種,不需要任何菌種。發酵床的關鍵是其實就是下面教授所談到人工環境氣候的調控,監控相關的數據。至于菌種,豬的糞便里含有大量的菌種,來源于本身,足以。每每想起可能又是一場炒作的旋風,如同當年的**羊,**豬等等,當然炒作也不是壞事,一個事終究是有兩面性的,它可以讓我們關注一些實際生產中可以用到的有效技術。
寫了這么多廢話就是想說,發酵床是不錯,但是,關鍵點不僅僅是菌種吧。還有學術界內,自然發酵是非常合理的。選好墊料,配好墊料,學習環境控制才是關鍵。管理員師父給我加分吧,呵呵。
當年學校投訴箱:
強烈要求禁止在**樓養豬
今天到**樓上班,剛進大廳等樓梯,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再探望,發現正對著**樓北大廳的一間辦公室里,用磚圍了起來,幾頭豬在四處張望。真是感到好笑,在逸夫樓里面養豬!!**樓是**先生捐建的辦公大樓,各大高校莫不如此,我們竟然用來做豬圈。夏天就要到了,每次在**樓等電梯,都要掩鼻屏氣。要求把豬趕出**樓,要求拆掉**樓的豬圈,要求人豬分離!!
[ 2006-05-09 ]
回復:
謝謝你對**樓秩序的關愛,贊賞敢于直言的無畏精神。
**樓2035為動科院的人工氣候室,經過1年的試運轉環境調節已日趨完善,MP10等環境指標符合人居標準。
豬與人相伴已歷上下五千年,萬年農耕文化氛圍下,有豕乃為家,江南塞北人豬居于一室,窯洞、圈宅比鄰隨處見,做得好則泰然處之,家道興旺。國外、國內豬為實驗動物,諸經濟發達國家的大學中,豬都堂而皇之進入大雅之堂。關愛動物福利為現代社會之常識,愛玩動物、伴侶動物深入生活,東西方對動物的愛心存在差異,日久生情、愛心因常在、相知而萌生。
我們的研究內容旨在改善動物福利、不人為接種各種致病因素、不添加抗菌素類添加劑、請安心,我們改善動物福利的終極目標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感謝校長對民意的關注,如果學校在可能范圍內給與資助,也可由學校另行安排更合適的地方,將人工氣候室建設得更加完善。
**樓1035室主任***教授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