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分析:家禽和飼料業受到禽流感和經濟下滑雙重打擊
路透北京3月3日電---中國家禽飼料行業高層周二表示,受禽流感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中國上個月家禽存欄量減少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國內三季度家禽供應或將面臨短缺。
一大型家禽和飼料業企業的高層表示,"農歷新年之後,幾乎沒有重新補充,家禽存欄量較去年減少30-40%。"
上述不愿具名的高層還表示,"總體需求正在下滑,尤其是農民工的需求,他們是家禽產品的主要消費者.城鎮居民消費亦已下滑。"
貿易商表示,家禽養殖業低迷,導致高蛋白飼料--豆粕的價格大幅下跌,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已取消了一些從美國進口的大豆船貨。
中國官員表示,國內有2,000萬農民工已經失業,因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玩具和紡織品出口企業關閉。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的孫志強表示,"但隨著眾多外出務工人員回鄉,肉蛋消費不斷減少,生豬價格亦下降很多,因生豬存欄量大但消費低迷。"
山東一大型飼料廠高層向路透表示,"飼料需求十分不景氣,因除了禽流感爆發外,還出現其他多種雞的疾病,我們的銷量至今已大跌30%",1月份,中國有八人感染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中五人死亡。但飼料企業高層對路透表示,禽流感的發生亦使得種禽數量銳減,從而抬高了幼禽價格。
盡管禽類需求面臨壓力,中國政府收儲玉米等糧食卻令成本居高不下,玉米是家禽和生豬飼料的主要原料。
中國政府大舉收儲玉米,總計占東北地區產量的80%,減少了南北方市場的供給.過去幾周玉米價格出現上揚。
上述山東飼料廠高層稱,因玉米價格上漲,中國政府放棄了在華北收儲玉米的計劃。
隨著國內價格上漲,南方一些飼料廠轉而選擇相對便宜的進口玉米.但玉米進口配額有限,且進口集裝箱入關檢疫更為嚴格,相關成本上漲,致使進口價格優勢逐步縮窄。
"集裝箱進口價格不低,而且在港口檢疫需要兩個月,我們也真的承擔不起,"一位行業高管表示。他并稱,從去年末開始,不少小型飼料廠已經關停,大型企業也將產量下調了10-30%。"對于飼料業來說就是寒冬。我們要做的就是熬到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