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蘭蘭德瑞斯綿羊品種(又稱芬蘭綿羊),原產芬蘭,如同波爾山羊一樣,是世界級的著名品種,加拿大、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均有引進。芬蘭羊的特點是:能適應嚴酷的氣候條件和飼料條件;產羔率高,幾乎全年均可繁殖,母性強;胴體瘦肉率高;生產同質半細毛或細毛。
繁殖力:平均產羔率高達260—300%,產6羔或7羔的母羊并不少見。不僅產羔率高,而且羔羊的斷奶成活率也高。公羔4—6月齡性成熟,母羊1歲時就產羔。美國芬蘭羊品種協會的品種標準規定,母羊12月齡產羔,2歲時至少已產羔5—6只,3歲時至少已產羔9—10只。公羊的射精量比其它綿羊品種多20—30%。公羊在65天的配種期內可負擔120只母羊的自然交配配種任務。更重要的是,它的產羔率高是受多基因控制。這意味著當芬蘭羊與其它綿羊品種雜交時,不用考慮雜交優勢,其第一代雜種母羊的產羔率應為雙親品種的產羔率的平均數。
外形特點:體型略顯楔形。芬蘭羊屬于短尾羊(尾長7—15厘米),生產過程中不用斷尾。被毛達到頭部的兩眼連線,體軀被毛達到飛節,后腹部無長的被毛,以利產羔,無角。骨骼纖細。美國芬蘭羊的體重為:成年公羊68—90千克,成年母羊55—86千克。
被毛:該品種大多數個體的毛色為白色。少數個體為有色毛。其羊毛細度的分布范圍較大,在各國的情況也有所不同。例如澳大利亞因生產細毛,其芬蘭羊的羊毛細度較細,為58支到60支。而美國注重羊肉生產,其芬蘭羊的羊毛細度為50支到60支(31—24微米)。羊毛彎曲為大彎或波狀彎曲,光澤好。羊毛長度的分布范圍也較大(與羊毛細度有關),為7.5—15厘米。;剪毛量為成年公羊3.3—4.0千克,成年母1.8—3.6千克;凈毛率為50—70%。
胴體瘦肉率高:在其它綿羊品種,皮下脂肪占身體總脂肪量的40—46%,而芬蘭羊的皮下脂肪只占身體總脂肪的27—31%。它的脂肪主要分布在腎臟和其它內臟。因而它的胴體品質好,等級高。
芬蘭羊是過去20年中世界上研究最多的綿羊品種。一致認為這個品種是世界上最高產的綿羊品種。Maijala.K.A根據18個國家的120篇研究報告所寫的綜述中指出,芬蘭羊及其雜種與其它40個品種及其雜種比較,前者的每只母羊平均產羔數比后者多167%。前者的羔羊成活率和斷奶重是后者的105%。Hofmeyr在以美利奴羊為母本的雜交組合比較試驗中指出,除了羔羊初生重較輕外,芬蘭羊×美利奴羊的增重速度最快,繁殖率最高,成活率最高,最早熟,屠宰率最高(一代雜種為43.4%,二代雜種為57.8%)。芬蘭羊×美利奴的產羔率為181.4%,而邊區來斯特×美利奴僅為137.2%。Cochran等人在芬蘭羊雜種母羊與陶賽特雜種母羊的比較研究中指出,每100只產羔母羊的總收入為:一代芬蘭雜種母羊8996美元,二代芬蘭雜種母羊8246美元,陶賽特雜種母羊7144美元。Greef在6個雜交組合試驗中指出,芬蘭雜種羊的生產力最高,其原因是繁殖力和羔羊成活率最高。芬蘭羊及其與羅姆尼、柯伯華斯的雜種,它們的生長速度與薩福克相當,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瘦肉率。
國內河南省有引進。
1.jpg (61.69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1:31 上傳
2.JPG (6.17 M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1:31 上傳
3.jpg (268.96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1:31 上傳
4.jpg (19.61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1:31 上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