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食品安全,不光是我們經常要講的食物數量上的供應安全,主要是質量安全。當人們解決完溫飽問題的時候,也就是在保證了食物數量上的供應之后,食品食用后的安全問題也逐漸的納入到國計民生之中來。信息的發達程度讓以前只能影響局部的食品安全問題擴大化,而現代化學工業的發展也另新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越來越曾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如何?主要的食品安全問題是什么?這些問題現在已經不用多問你就可以從個方面的信息反饋上詳細的得到。在愈加透明是社會里,刻意掩飾問題的做法將變得更加的愚蠢。當然,網絡的發達也反應出一個不爭的事實;網絡也有教唆和誤導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善加利用網絡資源,正確的使用他來為我們服務。食品安全危機讓我們看到網絡輿論的強大,也讓我們隱約感覺到,網絡在渲染事態發展的時候,不斷失控的表現,在懲惡揚善的主調下面,也時常掠過被人操控的痕跡。我常常上網查看新聞,尤為是對我從事的這個行業關注更高,其次才是我的興趣資訊。
這次兩會其間關于農業問題的委員提案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莫過于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提案,最為讓人關心的則是國家出臺的《食品安全法》。催生這部法律的不是那些有遠見卓識的理論專家學者,而是持續不斷曝出的食品安全危機。雖然這部法規已經在人們的呼聲之中“破土而出”,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追查一下是誰阻礙了這部早就應該出臺的法律呢?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存在了很長時間,而食品安全造成的漏洞直到今天才將他補上,這其間造成的巨大的風險與信譽成本到底要誰來承擔呢?以前每次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雖然也處理了相關責任人,但是無論從解決問題根本上與量刑上都存在著很多過錯問題,往往是治標不治本。于是問題出現周期性發展的態勢,讓我們不得不面對司法上尷尬局面。
有委員要求強烈治理圍堵食品安全的三大源頭——動物飼料、養殖用藥物和各種名目的添加劑。這種呼吁本身是沒有什么錯誤的,近年來多次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多與飼料及相關行業有關,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我看了金衛東先生的一篇文章,深有同感。的確飼料行業也是三聚氰胺等毒物的受害者。飼料講究的是食用動物在食用后所產生的功效,飼料廠家不會為了追求表面上的蛋白而去忽略最實際的東西。當然由于一些企業檢測手段的落后活著檢測不認真,讓一些以次充好的原料產品匆忙過關,以致釀成禍根,讓飼料行業承擔了過于過重的承擔。我不是說一些委員專家說法不準確,而是當你們為兩會曾上一條提案之前,在還沒有做好充分調查,充分聽取業者的意見的時候,一定要謹言慎行。因為作為有著廣泛影響力的兩會委員一句話就有可能給這個行業造成不必要的沖擊。委員的提案意在懲前毖后,意在根除利弊,下藥溫和當然不能立時解決問題,下藥過猛則有可能扼殺他。中國是最講究策略的國家,治家也好,治病也好,多角度、多方法、多層次的考慮問題,然后在配套施以“藥石針砭”之術,這樣才是既治了標有治了本的好政策。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