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笨也要活著 于 2009-3-7 14:42 編輯
我們常說科學是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需要的是一套嚴謹治學的態度。求實、求是、求知與務實是研究科學的基本之道。而我們往往有些人就是因為沒有做到以上幾點,輕則使被人詬病,重則則身敗名裂。
當我們知道去年“三聚氰胺”事件是因為有些人非理性的追求所謂的“高蛋白”,于是就有人迎合這種心理,利用了檢測方法的漏洞和國內一些企業不具備專業檢測條件的限制,用了根本就不能真實反應蛋白真實質量的凱氏定氮法測定,當然所反應的數據帶有很大的欺騙性。當我們又知道在我們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和以食用瘦肉成為生活水準提高的表象的今天,于是就有人就往動物飼料里面添加一種叫“瘦肉精”的又一種化學物品,強制提高瘦肉率,造成我們人類因食用此種肉類對身體所產生的傷害。凡此種種,對于我們的都是值得深思的事件,依事態來看是我們人類自身出現的問題,是我們一味的以違背自然的方式求得生活質量的差異所造成的今天的惡果。這種非理性的東西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讓我們受到污染的幾率大大增加,并成為一種社會的常態。我們一旦拋棄了傳統的東西,就意味著我們的心態就進入一種浮躁的、使自己不能獨善其身的非理性狀態。
牛奶、雞蛋里面的三聚氰胺,肉類里面的瘦肉精,其他食品以及保健品里面的不知名東西等,都是非理性狀態下催生的產物。我從事微生態制劑方面產品的銷售工作,隨著對微生態產品的了解,我也逐漸的認識到在這個微觀的世界里,“假、大、空”現象也是存在的,而且隨著人們認識的加深,這種現象也隨著越來越離譜的宣傳而進入了一種逐步失去控制的“飆車”狀態。
追求高數值;益生菌”主要指寄生于人體腸道、能夠改善腸道菌群平衡的活性微生物,包括芽孢桿菌、雙岐桿菌、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等。而有的飼料添加劑的“身價”是隨著菌種的添加而“身價倍增”,他們在自己的益生素產品說明里面,說是添加了多少多少種菌,有的甚至說高達幾十種之多,而真正用于動物體當中其作用的只有那么幾種。我還發現,現在為數不少的廠家都在自己產品包裝的顯著位置標明了單位活性益生菌數量,“每克200億個”,“每克500億個”,甚至是“每克富含5000個億個活性益生菌”,著實賺取使用者的青睞。市場上益生菌添加劑產品層出不窮,但由于標志的菌種概念過于專業,消費者根本無法理解和分辨。但是人們的樸實愿望一定會認為應該是越多肯定就越好,而一些商家恰恰就是抓住人們的這種心理。而我們動物真的就需要這么多的益生菌嗎?其實真正的答案是:我們人體和動物體一樣都本身已自帶有一定數量的有益菌群,有一套平衡的菌群系統。如果攝取過多或攝入過少都會破壞人體腸道中的菌群平衡,反而會使消化功能下降。這樣我們就明白了,不是說你產品當中益生菌越多越好,什么都講究一個平衡,破壞了這種平衡,也會好心辦錯事。
當然廠家和商家的宣傳也是基于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來進行監控,也沒相關部門出臺對此類商品名稱和產品屬性標注的相關法規,所以一些添加劑產品包裝上雖然標注著高科技益生菌群,但對于有無添加、添加多少,消費者都無從考證,被吹噓得天花亂墜的益生素很可能與普通益生素并無多大差異。
夸大高能效;眾所周知,飼喂活性益生菌可以使動物腸道回復微生態平衡,更可以增進動物體的健康,提高成活率、改善養殖環境,不但可以綜合降低經營成本,還可以解決糞尿惡臭等問題,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但是,現在一些益生菌制品存在兩個缺陷:1、很難突破胃酸和膽汁的屏障,真正能夠進入動物腸道內并擴繁的并不多。2、單一菌種制品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往往效果不是很明顯。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這種問題在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幾前年日本歐盟相繼宣布取消動物飼料里面添加抗生素,就已經表明作為綠色安全可替代抗生素產品已經接過了傳遞,抗生素時代可以終結了。但是面前在中國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最起碼是在引導方面我們還沒有起到決定性改變的因素。而一些益生素產品在沒有那種功效的情況下過于夸大產品的功效,使使用產品的養殖業者蒙受一定的損失,造成益生素產品信譽欠佳,當然假貨泛濫也是造成益生菌產品市場低迷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我很佩服一些廠家的概念炒作手段,但我鄙視有些廠家在概念炒作時可以做到說黑即白的地步。一個行業的發展不是靠這種吹噓就能夠快速發展,同樣一個企業也不是靠吹噓就能夠騰飛起來的。我認為這種態度歸根結底就是一種浮躁,浮躁是一種心態,是人的一種不自然的表情。他的表現方式往往是使人時常處于一種焦慮狀態。如果這種狀態保持一個較長時間,他就會使人難以保持理性思維。而他就會因為這種非理性而做出越乎常規的事情,甚至做出本意失常的行為。企業也是這樣,超越常規用非理性的心態做產品、做市場、做企業,你收獲的肯定是一次次的失敗。
最后我套用我們公司的理念來做一個注解:“至善、至美、至誠、致信”,是一個企業的根本,一切脫離根本的企業都是站不住腳的。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