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4872|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國生豬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3-4 15:19: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養豬業是我國農業中傳統的優勢產業,是城鄉居民肉食品的重要來源,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養豬業的發展不僅滿足了人們對豬肉及其產品的消費需求,而且為農民增收、農村勞動力就業、糧食轉化、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等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進一步深化畜牧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生豬區域比較優勢,提高我國生豬的市場競爭力,穩定市場供給,確保我國養豬業持續與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我國生豬發展現狀
 ?。ㄒ唬┗靖艣r
  1.生豬生產
  2007年,全國生豬存欄4.40億頭,出欄5.65億頭,豬肉產量4287.8萬噸,豬肉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62.5%。生豬產值6443.5億元,占畜牧總產值的48.4%。
  —— 區域布局初步形成。我國生豬生產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中原、東北和兩廣等地區,其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是我國主要的生豬、豬肉生產區和調出區。在這些區域中,2007年出欄生豬4000萬頭以上的有四川、湖南和河南三省,年出欄豬在2000萬頭-4000萬頭以上的有河北、山東、湖北、廣東、廣西、江蘇等省(區),東北已成為我國生豬生產的新產區。
  ——規模養豬發展迅速。2007年全國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專業戶和商品豬場共 224.4萬個,出欄肉豬占全國出欄總量的比例達到48.4%,其中年出欄萬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有1800多個。京、津、滬三市生豬生產基本實現規模化。規?;B豬場和養殖小區正成為生豬主產區規?;B豬的新趨勢。
  ——生產水平不斷提高。通過良種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了良種覆蓋率、胴體瘦肉率和飼料轉化率,大大縮短了飼養周期。2007年全國生豬出欄率達到了135%,出欄生豬平均胴體重75.9公斤。
  2.豬肉消費
  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2007年,全國人均占有肉類52公斤,其中豬肉占64.5%。城鎮居民每年人均購買豬肉(不含戶外消費量和肉制品)為20.15公斤,占肉類購買量的62.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豬肉約13.6公斤,占肉類消費的80%左右。農村居民人均豬肉消費量僅為城鎮居民人均豬肉購入量的 67.5%。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豬肉消費正逐漸由追求數量的溫飽型向追求質量安全的小康型轉變。
  3.進出口貿易
  生豬、豬肉及其副產品一直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2007年,生豬產品出口金額達到9.08億美元,占畜產品出口總額的22.4%,是畜產品中出口額最大的產品。在出口產品結構方面,活豬出口呈下降趨勢,鮮冷凍豬肉和加工豬肉出口不斷增加。生豬產品主要出口到香港地區、日本和朝鮮,出口金額占總額的4.1%。2007 年生豬產品進口金額為4.70億美元,占畜產品進口總額的7.3%。其中豬雜碎和鮮冷凍豬肉是主要進口產品,主要來自法國、美國、丹麥等。
  (二)主要制約因素
  近年來,生豬生產和產品價格波動比較明顯,對居民生活乃至宏觀經濟運行產生了一定影響,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生豬業發展進入了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生豬生產面臨著新的形勢,同時也暴露出我國養豬業發展面臨的一些新問題。
  1.資源環境約束日益明顯。一是飼料價格持續上漲。受國際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玉米等主要飼料原料價格持續高價位運行,加之國內深加工消耗玉米量的增加,加劇了飼料用玉米的供應緊張狀況,且這種趨勢短期內難以緩解。二是勞動力成本增加。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增加,發展生豬養殖勞動力成本明顯加大。三是用地難。多數地方沒有把生豬規模養殖用地納入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地問題已成為加快規模養殖發展的制約因素。四是糞污處理難。養豬業污染問題已廣為關注,環保壓力日益增大,排污投入不斷增加,行之有效的養殖場大中型沼氣發展緩慢。
  2.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不健全。一是良種繁育體系不完善,層次結構不分明,種豬場基礎設施薄弱,選育水平低,供種能力小,難以適應生產發展需要。同時,地方豬種資源開發利用也不夠。二是技術服務機構不完善,技術服務設施和手段不完備,制約了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三是產銷信息服務網絡不完善,不適應市場經濟形勢下養豬業發展的需要。四是養豬業發展信貸機制不健全。由于圈舍和牲畜不能作為資產抵押,農民無法從銀行借貸到擴大養豬生產規模所需的資金。
  3.產業化程度低。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公司與生產基地、農戶結合不緊密,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各環節的利益分配矛盾突出,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尚未形成。養豬業中千家萬戶小規模分散養殖仍占很大比重,規?;I化、組織化程度不高,小生產與大市場脫節,抗風險能力較弱。
  4.生豬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近幾年來,我國生豬常見病呈多發態勢,由4-5種增加至12種左右,增加了養豬戶疫病防治的難度。重大動物疫病時有發生,2005年部分地區發生的豬鏈球菌病和 2006年以來南方部分省區發生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對生豬生產構成嚴重威脅。部分地區村級防疫員隊伍不健全,工作經費沒有保障,防控措施難以全面落實到位,存在很大隱患。
二、市場前景分析
 ?。ㄒ唬﹪鴥仁袌?/font>
  從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習慣和經濟發展形勢來分析,國內豬肉市場出現新的趨勢。一是生豬產銷區對接更加緊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二、三產業比重提高,養豬業向內地主產區轉移,全國產區、銷區更趨明顯,銷區生豬調入量逐年增加。二是國內消費量呈剛性增長。雖然肉類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豬肉消費比重有所下降,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豬肉仍將是我國肉類消費中的第一大品種,絕對消費量持續增長。特別是廣大農村市場增長潛力巨大。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逐步實現,農民收入將有較快增長。三是市場對豬肉及產品品質要求更高。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對豬肉及其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安全衛生的無公害豬肉已顯示出很好的市場前景。四是市場流通方式發生變化。當前,冷鮮肉、分割肉及豬肉肉制品的花色品種越來越多,其占豬肉消費量的比重越來越大,專賣店、連鎖店、超市等銷售方式正在興起。
  (二)國際市場
  目前,世界活豬年貿易量每年約1800萬頭,豬肉貿易量約600萬噸。豬肉凈出口大國主要為歐盟和北美,凈進口大國主要集中在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及俄羅斯,進口量約300萬噸。據預測,未來世界肉類消費增量的80%在亞洲,我國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出口潛力較大。隨著生豬優勢產業帶建設的不斷推進,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不斷提高,生豬屠宰加工業不斷發展,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逐漸縮短,逐漸與國際標準接軌,豬肉及生豬產品出口前景看好。
  總的看,我國養豬業飼養基數大、消費需求多,發展潛力巨大。只有立足我國養豬業發展的現狀,不斷鞏固產業基礎,進一步挖掘優勢產區生產潛力和示范帶動作用,穩步提升養豬業的市場競爭力,才能滿足我國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豬肉消費需求,同時努力增加生豬產品出口,提高養殖效益。
三、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科技為支撐,以資源為依托,優化區域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組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種業集團,大力推行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組織化管理,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產品品牌,完善生豬生產市場預警體系,把握市場周期性波動規律,促進我國生豬及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全面提高,發揮生豬優勢產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我國現代養豬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城鄉居民豬肉消費安全。
  (二)發展原則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國內不同地區的生產、區位和市場優勢,有針對性地進行市場定位,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豬肉消費需求,以質量安全和區位優勢努力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在鞏固城市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廣大農村消費市場;充分利用我國豬種資源豐富的優勢,開發特色豬肉及產品,滿足不同消費層次和多樣化的需求。
  堅持以質量安全為核心。強化質量安全意識,推廣健康養殖,制定和完善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規范指導生產,對投入品、飼養、加工、銷售實行全程監管,全面提高生豬及豬肉的質量安全水平。
  堅持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加大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走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對制約生豬生產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形成面向市場的技術創新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抓好技術培訓,提高生產者素質,增加科技含量。
  堅持以產業化發展為方向。大力發展生豬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實施名牌戰略,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大型骨干龍頭企業;培育新的市場主體,大力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生豬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采取合同契約、股份合作等多種模式,使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戶之間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提高生豬生產的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三)發展目標
  根據各地區資源優勢和發展現狀,選擇沿海地區生豬產區、東北生豬產區、中部生豬產區和西南生豬產區共19個?。▍^市)的437個生豬養殖基地縣,進行重點建設。到2015年,優勢區域生豬出欄達到4.0億頭,年均遞增 3.4%,豬肉產量3240萬噸,年均遞增3.5%。其中,規模養殖的比重達到65%以上;生豬出欄率達到150%以上;每頭存欄豬年產肉量提高到120 公斤。良種繁育體系建立健全,種豬供應能力滿足生產需求。優勢區域生豬的調出量達到2.4億頭,占出欄總量的比例達到60%,實現國內市場產銷的緊密銜接;生豬產品出口增加到80萬噸。
四、優勢區域布局和主攻方向
 ?。ㄒ唬﹥瀯輩^域布局原則
  從我國實際出發,并借鑒美國依托糧食資源、丹麥發揮技術優勢成為生豬生產、出口大國的有益經驗,我國生豬優勢區域布局選擇的依據是:
  飼料資源優勢。糧食資源豐富或飼料工業較發達。
  生產基礎優勢。生豬生產水平高、規模大、具有較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且相對集中連片。
  市場競爭優勢。商品率高,外銷量大,區位優勢明顯。
  產品加工優勢。加工業基礎較好,擁有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
  (二)布局與發展重點
  根據上述依據,選擇沿海地區的江蘇、浙江、廣東和福建4省,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中部地區的河北、山東、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7 省,西南地區的廣西、四川、重慶、云南和貴州5?。▍^市),共19個?。▍^市)為優勢區域。依據19個?。ㄊ袇^)生豬生產的優勢布局,共優選出437個生豬生產優勢縣(團場)。2007年,437個優勢區域縣(團場)生豬存欄約2.2億頭,占全國生豬存欄的50%,出欄3.2億頭,占全國生豬出欄的56% 左右,人均出欄0.97頭,是同期全國人均出欄0.42頭的2.3倍。
  1.沿海地區生豬產區。包括沿海地區的江蘇、浙江、廣東和福建4省的55個基地縣。
  主攻方向:本區域靠近港澳、東南亞等傳統豬肉貿易地區,種豬產業基礎好,生豬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較高,商品豬在港澳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發展的重點是確保一定的自給率,同時發揮種豬生產優勢,建立出口豬基地,增加出口。
  2.東北生豬產區。包括吉林、遼寧和黑龍江3省的30個基地縣。
  主攻方向:本區域是我國玉米主產區,飼料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生豬生產的規?;⒔M織化程度較高,生豬加工業相對發達,雙匯、得利斯、金鑼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相繼在東北建立豬肉加工企業。發展重點是發揮成本優勢,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生產基地,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進行精深加工,確保京、津等大中城市的供應,努力擴大對俄羅斯的豬肉出口。
  3.中部生豬產區。包括河北、山東、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7省的226個基地縣。
  主攻方向:本區域為我國傳統生豬主產區和糧食產區,主要特點是糧食資源豐富,生豬生產總量大,調出量大。不但區內人口眾多,消費市場潛力大,而且鄰近上海、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市場容量大。發展重點是進一步轉變傳統養殖方式,采取農牧結合的方式,不斷提高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擴大屠宰加工能力;完善良種繁育體系,開發利用優良的地方品種資源,培育特色優勢,立足于擴大本地市場,確保大中城市銷區市場供應。
  4.西南生豬產區。包括廣西、四川、重慶、云南、貴州5省(區市)的126個基地縣。
  主攻方向:西南地區也是我國傳統的生豬產區,大多數地方是丘陵山區。發展重點是因地制宜發展各種類型的生態養豬業,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改善生豬良種化水平,確保本地區消費的同時,努力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增加農民養豬收益。
五、建設重點
  按照生豬優勢區域建設的發展思路,圍繞建設目標,重點進行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標準化養殖基地、質量監控體系和龍頭企業等的建設,全面提高優勢區域的生豬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
  (一)良種繁育體系
  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以完善現有種豬場,提高種豬質量,通過原種場、擴繁場、生產場的配套建設,形成以省級為主體的寶塔式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鼓勵和支持種豬場(企業)間的聯合、兼并和擴大,開展種豬測定、拍賣,建設種公豬站,應用人工授精技術,促進聯合育種,提高種豬質量和供種能力。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兩場三站”,即種豬場的完善和提高、資源場的建設和完善、種豬性能測定中心站、省級人工授精中心站、縣市改良配種站的建設。
  (二)生豬標準化養殖基地
  按照 “統一標準、規模飼養、提高質量”思路,建設一批生豬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基地,重點發展養殖大戶,推行規范化、標準化生產,促進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在養豬業中的應用,提高基地縣(市)生豬生產水平,實現生豬糞便排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三)質量監控體系
  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建立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加快質量標準的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完善種豬、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的監控手段,實行產品標識,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制度。
  一是標準化體系:建立生豬及其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主要制定生產技術規程、獸醫衛生操作規程、豬肉質量標準、豬肉制品質量標準和加工標準等。
  二是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和完善19處畜產品質量監測中心,重點對生豬及其產品的瘦肉精、藥物殘留及重金屬超標等進行監測。同時,基地縣配備瘦肉精、藥物殘留等快速檢測儀器和相關試劑,提高基層檢測手段。
  (四)龍頭企業
  對生豬加工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生產工藝,擴大豬肉加工能力,提高產品質量,配套建設儲運系統和環保設施。
  (五)數據庫平臺建設
  對重點生豬養殖基地實行動態管理,確定固定監測點,建立全國生豬生產定點監測制度,切實做好生豬生產動態監測數據統計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生豬生產基礎數據,做到數據準、情況明、底數清,對生豬生產形勢進行分析和預警,合理指導養殖戶發展生豬生產。
六、保障措施
 ?。ㄒ唬┩晟瓢l展生豬生產的政策體系
  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精神,落實和鞏固能繁母豬補貼制度、能繁母豬保險、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對生豬調出大縣進行獎勵、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飼養等現有扶持政策,向優勢區域傾斜,不斷完善扶持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快構建生豬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切實解決發展生豬生產貸款難、用地難以及糞污處理難問題,為生豬產業穩定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加快科技進步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是降低生豬生產、加工成本,提高生豬及產品質量的根本出路。堅持引進良種和發揮國內地方豬種資源優勢相結合,利用先進技術開展商業育種,面向不同的市場培育一批品質優良、抗病抗逆性強、生產性能高的新品種(品系)。加快對飼料、飼養、疫病防治、環境控制、屠宰加工等技術的攻關研究、組裝配套和推廣應用,良種良法相互促進,提高養豬業生產水平。
  (三)提高生豬飼料質量安全水平
  大力發展優質高效安全飼料,推廣應用配合飼料,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生豬的抗病能力。嚴格飼料市場準入,加強對飼料質量的監督檢查;規范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使用,以打擊“瘦肉精”為重點,嚴肅查處在豬飼料中違法添加違禁藥品和化學物質的行為,保障豬肉產品的質量安全。
  (四)加強生豬疫病防控工作
  強化種豬場重點疫病凈化工作,從源頭提高生豬健康水平。切實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口蹄疫等重大生豬疫病防控工作。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加快推進動物疫病標識追溯體系建設。強化檢疫監管,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抓好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加強業務技能培訓,保障基層生豬疫病防控工作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
  (五)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
  鼓勵生豬屠宰加工企業通過招商引資、社會融資、聯合兼并等多種方式擴大生產規模,增強企業發展的內部活力和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名牌戰略,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實力強、標準高、牽動力大的現代化加工企業。完善生豬產業鏈利益連接機制,協調和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通過契約、股份合作等方式結成利益共同體。引導建立生豬合作社等合作組織,穩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六)加強生豬生產信息的分析和預警
  建立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采集系統,以養豬大縣和生豬規模養殖場為重點,加強定點跟蹤調查,強化生豬生產形勢分析,定期進行信息發布和預警,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加強生豬產區和銷區供需信息交流,促進生豬產銷銜接,引導合理出欄,促進均衡上市。
附表:
全國生豬優勢區域優勢縣名單(437個)
優勢區
省份
縣數
縣市名稱
沿海優勢區
(55個縣市)
江蘇
22
阜寧縣、泰興市、沭陽縣、如皋市、濱??h、鹽都區、淮陰區、漣水縣、姜堰市、海安縣、東臺市、如東縣、東??h、邳州市、楚州區、大豐市、灌云縣、射陽縣、新沂市、泗洪縣、通州市、灌南縣
浙江
11
嘉興市南湖區、杭州蕭山區、衢州市衢江區、嘉善縣、湖州市南潯區、江山市、金華市婺城區、海鹽縣、德清縣、龍游縣、平湖市
福建
5
新羅區、福清市、上杭市、延平區、永定縣
廣東
17
五華縣、高州市、化州市、四會市、廉江市、電白縣、新興縣、三水區、蓬江區、高要市、懷集縣、博羅縣、信宜市、鶴山市、陽春市、清新縣、南雄市
東北優勢區
(93個縣市)
遼寧
18
普蘭店市、凌海市、黑山縣、昌圖縣、阜新縣、新民市、莊河市、綏中縣、北鎮市、遼中縣、彰武縣、開原市、海城市、義縣、康平縣、臺安縣、大連市郊區、瓦房店市
吉林
7
農安縣、榆樹市、公主嶺市、梨樹縣、德惠市、九臺市、舒蘭市
黑龍江
5
望奎縣、巴彥縣、肇東市、寶泉嶺分局、紅興隆分局

中部優勢區
(226個縣市)
河北
36
定州市、玉田縣、唐山豐潤區、藁城市、撫寧縣、遵化市、灤南縣、鹿泉市、正定縣、新樂市、遷安市、辛集市、大名縣、晉州市、魏縣、唐山豐南區、灤縣、易縣、欒城縣、承德縣、三河市、武安市、永年縣、無極縣、平山縣、元氏縣、深州市、徐水縣、盧龍縣、定興縣、涿州市、安平縣、館陶縣、行唐縣、趙縣、高碑店市
安徽
21
霍邱縣、利辛縣、臨泉縣、太和縣、墉橋區、長豐縣、肥東縣、泗縣、靈壁縣、壽縣、蒙城縣、渦陽縣、阜南縣、譙城區、穎上縣、明光市、固鎮縣、懷遠縣、濉溪縣、五河縣、蕭縣
江西
11
南昌縣、上高縣、東鄉縣、樟樹市、高安市、袁州區、新干縣、新建縣、豐城市、余江縣、進賢縣
山東
40
諸城市、高密市、莒南縣、新泰市、曲阜市、梁山縣、泗水縣、汶上縣、商河縣、萊西市、膠南市、章丘市、鄒城市、平邑縣、單縣、肥城市、樂陵市、鄒平縣、壽光市、齊河縣、膠州市、騰州市、寧陽縣、牡丹區、安丘市、臨朐縣、即墨市、兗州市、莒縣、岱岳區、陵縣、歷城區、鄆城縣、沂水縣、萊城區、禹城市、陽谷縣、曹縣、長清區、濟陽縣

中部優勢區
(226個縣市)
河南
45
正陽縣、西平縣、鄧州市、唐河縣、固始縣、杞縣、太康縣、許昌縣、葉縣、鄢陵縣、臨穎縣、遂平縣、禹州市、汝南縣、長葛市、西華縣、輝縣市、尉氏縣、新蔡縣、汝州市、商水縣、夏邑縣、淮陽縣、鹿邑縣、沈丘縣、永城市、虞城縣、通許縣、鎮平縣、拓城縣、確山縣、項城市、舞陽縣、內鄉縣、衛輝市、襄城縣、上蔡縣、武徙縣、睢縣、中牟縣、睢陽區、民權縣、新野縣、方城縣、浚縣
湖北
23
襄陽區、松滋市、鐘祥市、曾都區、仙桃市、潛江市、當陽市、枝江市、夷陵區、南漳縣、京山縣、恩施市、棗陽市、鄂州市、黃陂區、天門市、監利縣、利川市、武穴市、宜都市、建始縣、宜城市、巴東縣
湖南
50
湘潭縣、長沙縣、寧鄉縣、汩羅市、湘鄉市、洞口縣、衡陽縣、雙峰縣、武岡市、衡南縣、瀏陽市、岳陽縣、新化縣、耒陽市、望城縣、邵東縣、攸縣、桃源縣、湘陰縣、衡東縣、常寧市、茶陵縣、道縣、石門縣、寧遠縣、灃縣、赫山區、平江縣、桂陽縣、鼎城區、漣源市、邵陽縣、隆回縣、新邵縣、溆浦縣、桃江縣、永興縣、零陵區、冷水灘區、南縣、安化縣、安仁縣、沅江市、宜章縣、東安縣、嘉禾縣、株洲縣、慈利縣、藍山縣、屈原農場
西南優勢區
(126個縣市)
廣西
29
博白縣、興賓區、武鳴縣、桂平市、八步區、全州縣、鐘山縣、陸川縣、北流市、平南縣、象州縣、昭平縣、興安縣、荔浦縣、興業縣、武宣縣、宜州市、臨桂縣、橫縣、鹿寨縣、靈山縣、合浦縣、忻城縣、富川瑤族自治縣、覃塘區、平果縣、岑溪市、容縣、浦北縣
重慶
26
合川區、開縣、江津區、萬州區、永川區、云陽縣、巴南區、長壽區、涪陵區、榮昌縣、綦江縣、墊江縣、奉節縣、梁平縣、潼南縣、南川區、大足縣、銅梁縣、忠縣、豐都縣、黔江區、璧山縣、彭水縣、巫山縣、武隆縣、巫溪縣
四川
55
安岳縣、三臺縣、中江縣、巴州區、簡陽市、邛崍市、仁壽縣、雁江區、武勝縣、宜賓縣、渠縣、達縣、岳池縣、資中縣、安居區、樂至縣、射洪縣、平昌縣、通江縣、蒼溪縣、南部縣、廣安區、宣漢縣、鄰水縣、大竹縣、崇州市、儀隴縣、營山縣、會理縣、大邑縣、綿竹市、南江縣、劍閣縣、榮縣、嘉陵區、合江縣、閬中市、彭州市、金堂縣、東坡區、雙流縣、富順縣、瀘縣、南溪縣、江油市、東興區、鹽亭縣、都江堰市、萬源市、威遠縣、井研縣、廣漢市、蒲江縣、犍為縣、古藺縣
貴州
8
遵義縣、興義市、畢節市、仁懷市、正安縣、習水縣、思南縣、威寧縣
云南
8
宣威市、會澤縣、陸良縣、富源縣、麒麟區、尋甸縣、沾益縣、騰沖縣



(農業部)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hrdong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3-5 14:54:47 | 只看該作者
中原仍是兵家必爭之地啊。不知當地政府是否真正支持養豬?恐怕沒有吧。現在要找一塊可以大搖大擺養豬的地,確實很難哦。
板凳
發表于 2009-3-7 09:50:41 | 只看該作者
怎么沒有西北地區的縣市。
地毯
發表于 2009-3-7 22:21:17 | 只看該作者
還是湖南和四川多一些

不過四川那么多有名飼料廠   可湖南的有名氣的飼料廠確不多
5
發表于 2009-3-10 08:37:13 | 只看該作者
好,或許會有很多的項目支持!
6
發表于 2009-3-13 11:02:24 | 只看該作者
個人感覺資料不充分,不知道上哪兒去搞的

jszq 于 2009-3-13 11:03 補充以下內容

呵呵,是農業部的???
難怪不準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5 07:5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