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15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網友在線交流并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
我國有良好應對金融危機的經濟基礎 影響主要在實體經濟
溫總理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說,在這場危機的沖擊下,我國經濟受到的主要影響是在實體經濟,因為我國的金融經過十多年的改革,已經具備應對危機的良好基礎,總體運行是穩定、健康的。但是我常說,中國管得了自己的事,管不了世界的事情。世界市場的萎縮,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趨大,對中國經濟特別是外部需求造成很大的沖擊,最主要影響東部沿海地區、外向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我國實施包含四個方面的“一攬子計劃”
由于外部需求減少,產品缺乏市場,工廠經營困難,也就造成農民工大批返鄉失業。應對這場危機,應該說是從去年6月份開始的,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現在為止,可以說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應對方案,我們稱之為“一攬子計劃”。
它包含四個方面:第一,大規模的政府投入和結構性的減稅,以擴大內需。第二,大范圍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涉及十大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行業。第三,大力度的科技支撐。我們準備在兩年加快推進科技專項規劃,投入1000億,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和后勁。第四,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單就大家關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我們計劃在三年內要投入8500億。
一些重要的經濟指標表明我們經濟開始有所好轉
你再問這些應對措施起到作用了嗎,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場危機來勢兇猛,我們應對措施是否能夠起到作用,取決于措施是否正確,措施的力度是否足夠,措施的進度是否快速有力。盡管這樣,我覺得我們正確的概括,就是說政府采取的應對措施初步見到了效果。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經濟開始有向好的方面發展的趨勢。一些重要的經濟指標表明我們經濟開始有所好轉。
應對危機 準備隨時出手更堅決有力的措施 已初見成效
當然,這些指標還是暫時的,有些還是不能完全可以對比的。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應對這場危機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沒有別的辦法,就是在危機面前一定要提振信心,沉著應對,隨時準備出手更堅決有力的措施,減少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危害。
網友們,我今天是沒有任何稿子和大家在交談,我會引一些數據,有些可能是正確的,有些憑記憶也有失誤,但是為了讓大家了解,我還是盡可能地向大家講一些事實。
我想講為什么說見到初步成效,有四個方面。第一,信貸投放有所增長。去年11月份,新增信貸大約4400億,12月份7700億,2009年1月份16200億。第二,消費占GDP比例。去年11月份38%,12月份42%,今年1月份45%。第三,消費。今年1月份的消費同比增長18%,但今年1月份的物價比去年同比要低。第四,我非常看重的就是發電量。發電量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發電和用電量都恢復了正增長。在全國,2月中旬增長15%,環比增長13.2%,在南方,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8%。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