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專家”站到陽光下
一個人是否專家由其專業評定,這種專業評定就其專業領域來說是非暗箱的,也即應是陽光下的評定。如果一個專家要得到公眾承認,同樣也必須站在公眾的陽光下,否則便大可懷疑。衛生部網站2月14日出現了一篇報道,聲稱“專家認為飲用添加OMP的牛奶不會產生健康問題”。我仔細閱讀該報道,不僅行文中沒有時間、作者這樣基本的作文要素,更找不出一個所謂“專家”的名字。陽光下根本看不到任何專家的面目,這樣的“專家”要公眾承認其為專家,除非公眾沒有自己獨立判斷。
蒙牛公司生產的添加OMP的“特侖蘇”此次引發食品安全公共事件,表面上是因為“OMP不是我國現行國家衛生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原料。依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進口沒有國家衛生標準的產品應當經過衛生部的批準。蒙牛公司進口并使用OMP沒有事先申請批準,并擅自夸大宣傳產品功能,違反了《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也即主要是由其進口和使用OMP的程序缺陷而導致,但根本上是一個添加OMP的牛奶是否安全的問題。蒙牛公司生產和銷售“特侖蘇”并不是今天的事,而是在2006年春就推出了,當時蒙牛公司一再向公眾強調,這是一個“由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設題、蒙牛乳業擔綱研發”、“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機構”參與研究推出的產品。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所屬機構,相當于部級機構。這一背景下隆重誕生的“特侖蘇”,其進口和使用OMP的程序兩年后才被“有關執法部門”發現,已經證明所謂的程序并不是關鍵問題,關鍵的是“健康問題”,正因為這樣,才有這樣一個沒有時間、作者要素的報道出現。
聲稱OMP牛奶“不會產生健康問題”實在太不陽光了。這樣的聲稱到底是某個報道作者的個人行為,還是衛生部的行為,或者是某個個人代表衛生部發出的聲音?衛生部網站2月14日的這篇報道在跟公眾捉迷藏。具體報道內容更是稀里糊涂,聲稱是“衛生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組織衛生、營養、毒理、食品、農業等方面的專家”,但是,這些“專家”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呢?是不是真的是專家?他們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單位,擁有什么專業資格和職務?對于公眾來說,一切都是在暗箱里,而不是在陽光下。
早在去年12月,《第一財經日報》就連續刊登了《激素蛋白IGF-1與特侖蘇OMP之疑》、《特侖蘇“造骨牛奶蛋白”身份存疑》、《蒙牛OMP專利再探》等文章,對所謂“特侖蘇”進行了集中的輿論質疑,這些質疑的焦點不是蒙牛公司進口和使用OMP的程序問題,而是添加OMP本身的食品安全問題,因而主要就是一個專業認證問題。衛生部網站2月14日報道聲稱“專家對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進行了研討”,“專家根據對OMP的來源、生產工藝、添加量、檢驗報告以及國際同類產品政府許可和國外使用情況,認為消費者飲用目前市場上的該產品沒有健康危害”。竟然不是認證,而只是一個“研討”。不需要提交專業論文的中國特色“研討”,不過就是一幫人的座談會而已,是拿出一堆文件和資料邊喝茶邊翻翻邊聊聊。專業認證是個科學的活動,必須經過嚴格的實驗、試驗、跟蹤、觀察、統計、報告等環節,怎么僅僅通過“研討”就可以得出結論呢?
“特侖蘇”食品安全的關鍵是添加OMP,添加OMP的核心問題就是激素蛋白IGF-1是否具有致癌性。如果要說明“添加OMP的牛奶不會產生健康問題”,就必須認證激素蛋白IGF-1不具有致癌性,而不是不向公眾說出名字的專家“研討”。但是,至今為止沒有一名專家公開站出來,依靠科學界已經有的認證或他自己新的認證宣布激素蛋白IGF-1不具有致癌性。也許,這是永遠無法證明的,因此,就沒有“專家”站到陽光下來了!
(作者顧則徐,系法律工作者)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