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曾到七臺河訪問過一個很特殊的預混料企業,老板姓王,是個干練的女士,還是某局的局長,人稱王局長。
這個企業擁有一個很大的發酵車間,用七臺河生產的褐煤和泥炭(富含腐植酸)做底物發酵,再用發酵后的產品做載體生產預混料,料的顏色是黑的,在牡丹江地區的飼養試驗效果很好,當時覺得這個產品很有創意,一定會有很好的前景,可是,后來這個企業被賣給一個叫做海外集團的企業了,這個腐植酸預混料也就夭折了。
想起這件事,是因為我最近又在研究腐植酸了,在七十年代,國家關于腐植酸的研究曾經紅火過一陣,腐植酸幾乎成了天然光譜抗生素的代名詞,資源豐富,價格便宜,現在很多養殖戶還在用,可是對它的研究卻沒有深入,希望聽聽壇子里的大師們對此產品的看法。
再有蒙脫石,也是在04年,到河北圍場縣考察沸石資源,接觸到膨潤土,知道它的主要成分竟然是大名鼎鼎、價格不菲的抗瀉藥物斯密達的主要成分-蒙脫石,當時就建議我的公司對此進行研究,用腐植酸和蒙脫石代替傳統的稻糠、麥飯石、沸石之類的載體,強化載體的保健功能,替代部分藥物,可惜沒有被采納。
再后來,聽張若寒老師講課,又知道眾多的霉菌毒素吸附劑的主要成分也是蒙脫石,就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腐植酸和膨潤土,一定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天然、便宜、好用。
希望大家對此討論一下,如果可行,將會就很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