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潘清
歲末,滬深股市以一波連續8個交易日的慣性下跌,為2008年畫上了并不圓滿的句號。當滬深股市以一波小幅上揚為2008年的交易拉開序幕時,大概沒人能預見到這一年將以這樣一種狀態留在新中國證券發展史上。
滬深股市一年累計下跌超七成
滬指年初以5265點的點位開盤,10個多月后,滬指創下1664點的年內新低。按照2007年10月滬指上摸6124點歷史高位計算,A股在短短一年中累計下跌幅度超過七成。
股指連連破位下行的同時,股價持續下跌,即使績優藍籌股群體也未能幸免。作為“A股第一權重股”,中石油(10.17,0.00,0.00%,吧)從上年末的30.96元一路跌至10元附近。“破發”“破增發”甚至“破凈”現象屢見不鮮。
來自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統計顯示,2007年以來共有264家公司首發募資,其中92家公司目前復權后的收盤價已低于首發價,占首發公司總數的35%。同期實施增發的公司中,190家復權后收盤價跌破了當初的增發價。另外,截至12月29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82家上市公司股價跌破了最近報告期末的每股凈資產。
年初的首個交易周,滬深股市總市值達到335126億元。而截至12月30日,這一數據已減少至122273億元。這意味著A股64%的市場規模在過去一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多重不利因素讓A股遇冷
曾在2007年創下全球漲幅第一的A股,在2008年令人尷尬地成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場之一。
在許多市場人士看來,A股頻頻遇冷,是國際國內多重不利因素“共振”的結果。
由美國次貸危機蔓延而導致的全球金融海嘯,無疑是拖累A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國內,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殃及眾多企業,人民幣升值、海外訂單萎縮導致出口受挫,消費意愿下降波及房地產等諸多行業。
“企業盈利水平的下降導致宏觀經濟下滑,而令人擔憂的宏觀經濟數據,又影響到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期。”上海天相投資咨詢公司策略分析師仇彥英說,股指和股價的持續下行,實際上反映了投資者對于未來的心態。
一組統計數據或許可以印證仇彥英的觀點。截至12月25日,滬深兩市共有547家上市公司發布2008年度業績預告,其中78家預減、49家略減、85家首虧、35家續虧,近半數公司業績堪憂。
除了盈利預期,由“大小非”減持帶來的供求關系失衡,也令A股承受巨大壓力。有統計顯示,2008年最后一個完整的交易周內,14家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合計減持1.36億股,減持市值近16億元。
在宏源證券(11.70,-0.36,-2.99%,吧)研究所所長程文衛看來,A股市場要實現逆轉,有待于盈利預期的逆轉和供求的逆轉。
股市運行環境正日漸寬松
站在2009年的門口,投資者們滿懷期待,中國股市的春天能夠早點降臨。
實際上,許多事實和跡象表明,市場的早日回暖或許并不僅僅是期待而已。
過去幾個月中,宏觀政策層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實現由“穩健”和“從緊”向“積極”和“適度寬松”的雙轉向,管理層推出4萬億元擴內需、保增長計劃,央行五度降息并數次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中央匯金公司高調入市增持股票……股市運行環境正日漸寬松。
而在上市公司層面,股價下跌甚至超跌使許多個股投資價值凸現,增持或回購行為也因此頻頻出現。統計顯示,自證監會8月27日宣布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鼓勵大股東增持以來,已有137家上市公司發布大股東增持股份公告,22家公司發布了高管增持股份公告,其中6家公司高管增持股份數量超過50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臨近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出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在2009年5月30日前完成對公司章程的修訂,明確現金分紅政策。這意味著一直受到投資者詬病的上市公司“只索取、不回報”的狀況,有望在來年獲得根本性的改變。
全球金融危機的消退需要時間,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顯現需要時間,市場信心的重塑也需要時間。對于中國股市來說,春天也許已經不遠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