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點:本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多發于夏秋季節和蜱類活躍的地區。由雙芽焦蟲致發本病的一歲齡小牛發病率較高,癥狀輕微,死亡率低。成年牛與其相反,死亡率極高;由巴貝西焦蟲致發病的3月齡至一歲內小牛病情較重,死亡率較高。成年牛死亡率較低。良種肉牛易發本病。
臨床病狀:病牛病情迅速惡化、高熱、反芻停止、精神沉郁、脈搏增數、呼吸困難、有的有血尿。
剖檢變化:體表淋巴結腫大、可視粘膜黃染、皮下結締組織發黃、水腫、血凝不全、膀胱內積有血尿。
診斷:根據病牛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流行特點、蜱類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采病牛尖血圖片,奶姬氏鏡檢,在紅細胞內尋找特征性蟲體。
防治:病牛以藥物治療為主。
三氮脒又稱貝尼爾或血蟲凈,是治療焦蟲病的高效藥物。臨用時,用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作分點深層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一般病例每千克體重注射3.5-3.8毫克。對頑固的牛環形泰勒焦蟲病等重癥病例,每千克應注射7毫克。黃牛按治療量給藥后,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副反應,如起臥不安,肌肉震顫等,但很快消失。
滅焦敏:主要成分是磷酸氯喹和磷酸伯氨喹啉。片劑:牛每10-15千克體重服一片,每日一次,連服3-4日;針劑:牛每次每千克體重肌注0.05-0.1毫克,劑量大時可分點注射。每日可隔日一次,共注射3-4次。
對重病牛還應同時進行強心、解熱、補液等對癥療法,以提高治愈率。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