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2449|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什么是定位?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8-14 09:14: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侯惪夫



    自1969年杰克•特勞特提出“定位”以來,定位論已經四十不惑。然而,定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多數人還是困惑,你看市場上失敗的產品和平庸的企業那么多!這就是你的機會。無論任何時候,誰能首先搞懂定位,誰就能在人生游戲中領先一步。  

    定位的定義

    所謂定位,就是讓你的品牌在顧客大腦中占據一個有價值的位置。

    這個定義,是從阿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確立定位論的奠基之作《定位》中得來的。簡單嗎?但要真正理解它,需要掌握其中包含的三個要點可不容易,你得首先跟你頭腦中原先根深蒂固的觀念做斗爭——事實上,如果人們能輕易改變頭腦中已有的觀念,也就不存在“定位”了。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三個要點是什么吧!  

    第一要點:定位的對象是品牌  

    你的產品會給顧客多方面的體驗,但顧客最終把它們都濃縮到你的名字里存入記憶。名字就是一個錨,顧客關于你的一切聯想都靠它來拴住。大家知道,錨是確保船舶安全的必不可少的設備,起著固定船、穩定船的作用,沒有錨或錨的質量不好、船錨斷裂,你就是航空母艦,遇到大風大浪也照樣翻船。在商業中,一個好名字就是幫助你抗擊風浪的錨具。

    1995年蓋天力制藥推出白加黑,上市僅180天銷售額就突破1.6億元,被業內稱為“白加黑震撼”。但1997年開始白加黑因價格、渠道混亂迅速滑坡,到2000年銷售額僅有2300萬元,蓋天力也被東盛公司收購。隨即在2000年11月,白加黑就借PPA事件重新崛起,2001年銷售額達到2.67億元,進入感冒藥市場前三強之列。白加黑為什么能夠起死回生?最重要的是它平中見奇的名字,既好記又形象表達了品牌的定位與產品特性——“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幾乎讓人聽一遍就記得住。市場調研顯示,“白加黑”的品牌知曉率穩居同類產品榜首。

    就顧客心智的角度來說,名字本身就是第二個定位方法。事實上,不管你花了多少錢,起作用的只是名字而已。因此,定位論認為,營銷的核心就是打造品牌,而你最重要的營銷決策就是給產品命名。

    這個觀念好懂,但容易接受嗎?哪里。傳統營銷從來沒有真正理解它。

    由于傳統營銷是從4P發展而來,產品而非品牌被作為營銷的核心,產品概念被一再延伸,向顧客提供“更高價值”成為公司獲勝的關鍵。遺憾的是,更好的產品并不奏效,而追求“顧客充分滿意”的努力并沒有給企業帶來預期的利潤。

    被喻為“現代營銷教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營銷管理》(第12版)中對“定位”的定義是:“定位就是對公司的供應品和形象進行設計,從而使其在目標顧客心目中占有一個獨特的位置的行動。”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定義有模有樣,但支撐它的理念仍然是產品信仰。這個微妙的差別導致的結果卻不能小看,科特勒在其被尊為“營銷圣經”的大部頭中雖然用兩章的篇幅專門來講品牌,但對品牌名稱卻只是作為品牌元素寫了聊聊數筆而已。這根本不足以應付當今品牌競爭的需要。你若照此實行,先天基因就會有很大缺陷。

    當今中國企業最缺的就是品牌信仰,由此品牌的名字問題也被普遍忽視。不知有多少企業家、創業家有好的產品、好的創意,卻僅僅栽在了名字上。不信你到超市里看一看,算得上好名字的有多少?從這一點上說,他們壓根從一開始就不是在打造品牌,而只是在賣產品——難怪賣場的進場費“猛如虎”呢!

    產品誰都會做,賣出不同則要傾注心力打造品牌。奧利奧(Oreo)憑借風靡全球的廣告語“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和神秘、簡短、瑯瑯上口的名字,成了一種有趣的餅干,甚至成為一種美國的獨創性產品,盡管這種奶油夾心餅干根本沒有什么獨創性可言。

    里斯和特勞特說的好:“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里給產品定位。”好了,現在提到定位的第二個要點——  

    第二要點:定位的地點是心智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競爭。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競爭的決勝地點在哪兒呢!按傳統營銷的4P理論,顯然是渠道,于是我們看到深度分銷、終端制勝成為中國營銷最受寵的策略。現實卻表明,這種努力用錯了地方,因為決定產品/品牌命運的不是渠道,而是顧客的心智。

    2003年,科龍推出低端品牌“康拜恩”,借助于強大的分銷渠道,康拜恩冰箱、空調短期內銷量迅速增長,雙雙躍居行業第五,引起不少專家驚呼。然而,2006年海信并購科龍后,卻放棄了這一品牌。這是正確的,為什么呢?很簡單,康拜恩擁有的只是過去的銷量和一個低價格,并不具有多大心智價值。現在,這個品牌被格林柯爾授權給佛山康拜恩和中山康拜恩兩家公司使用,不僅無復往日風光,今后也不會有任何成就。

    那要怎樣贏得顧客心智呢?首選方法是做第一個進入顧客大腦的品牌。但很多品牌往往是第一個進入市場,并沒有成為心理上的第一,這就給了后進品牌捷足先登的機會。比如在白加黑面世之前,中美上海施貴寶已于1994年推出了日夜百服嚀,可日夜百服嚀并沒有依靠其獨特區隔進入消費者的認知,反被白加黑搶占了這一定位,以致于很多消費者以為日夜百服嚀是模仿白加黑的。

    從顧客心智的角度講,只有一種定位,就是品牌定位。所謂產品定位、渠道定位、公司定位之類的說法都是不靠譜的,顧客不可能把你的產品、渠道或公司放進大腦。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以為可以憑借更好的產品、更有力的渠道、更大的公司規模來打造品牌。與此相比,品牌高手甚至不用生產一個產品、不要一個工廠,也不必為分銷嘔心瀝血,他們把制造和分銷都外包出去了,而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在顧客心智中定位、定位、再定位!

    像房地產業講究位置、位置、位置一樣,品牌定位的關鍵也是位置、位置、位置,只不過位置的地點是在顧客的大腦里罷了。位置,就是定位的第三個要點。  

    第三要點:定位的根本是位置  

    品牌如果在顧客心智中沒有擁有一個穩固的位置,名字這個錨就勾不住東西,就會出現“走錨”現象。船舶走錨、在水上亂漂是非常危險的。在顧客大腦中占據一個有價值的位置,就相當于選擇了一個有利錨位,能為你提供最佳的避風條件。

    但是,與地理上的位置不同,大腦中這個位置必須要有一個名稱,不然就是不存在的。人類的記憶具有分類特征,即大腦會自動根據信息的屬性進行整理、歸類,并且這種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這在老年癡呆癥患者身上尤為明顯。類別的名稱就是信息歸類的標簽,好比郵局的歸類箱,要是找不到適合郵件的格子,信就無法送達。顯然,你要提高你的品牌信息對顧客大腦的送達率,莫過于讓這個位置直接與你的品牌名字掛上鉤。因此,里斯和特勞特把“有價值的位置”進一步明確,發展成“一詞占領大腦”的理念,即:定位就是讓你的品牌在顧客大腦中占有一個字眼。如格蘭仕代表“微波爐”,喜之郎代表“果凍”,高露潔代表“防蛀”,而云南白藥代表“止血”。

    一個定位確立之后,只要它所代表的屬性對顧客還有足夠價值,就應該保持不變。定位本質上是累積性的概念。把你的錢堆在一個位置上,你壘得越高,勢能越強。

    萬事皆變。要是有一天那個位置在顧客心智中的價值大大縮水了怎么辦?當然你就要重新定位。不過這時會有一個悖論:顧客心智一旦對你有了成見,就很難改變,大多數改變顧客觀念的營銷活動都以失敗告終,而你能夠從一個位置遷移到另一個位置,則說明原來你在那個位置上并不是真正扎下根來的。很明顯,解決這一矛盾的惟一辦法是啟用新品牌。

    問題是人們很難拋棄一個取得過輝煌成功的舊名字。柯達是什么?膠卷。這讓柯達不管怎么努力向數字業務轉型,總是難以擺脫虧損的陰影。里斯和特勞特多次建議柯達推出新品牌,柯達不聽。太好了!要不是這些老牌廠商頑固不化,這個世界哪里會有新秀們表演的機會呢?

    三株自常德事件后多次力圖復興卻都無疾而終,也是名字作祟。史玉柱雖然也舍不得拋棄“巨人”,但他把這個名字隱藏起來,跑到上海重新注冊了“健特”(GIANT,英文巨人的音譯)公司,通過打造“腦白金”而重成“巨人”。2001年三株內部曾就是否繼續使用三株品牌發生過一番爭論,有部下主張像史玉柱那樣“曲線救國”,但吳炳新說:“其他可以商量,但三株這個牌子不能丟。”并強調:三株和史玉柱不同,實力還在,資金還很雄厚,三株知名度沒問題,關鍵是美譽度有問題。——問題就在這,商戰的本質是認知之爭。你的成敗機會就在顧客的腦子里,如果他把你放在一個不利的位置上,你干嘛還賴著不走呢?

    扯得有點遠了。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并不存在重新定位的問題。他們的品牌還根本談不上定位呢,雖然他們的營銷計劃里也許塞滿了“定位”這個字眼。為什么大家都知道定位很重要,可用起來卻那么敷衍隨意呢?骨子里,大多數人并沒把定位當回事,他們認為戰略才是重要的,營銷就是執行戰略,他們把N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在4P和激勵員工上,卻不愿意花一丁點努力搞懂定位到底是什么。糊涂!如果他們知道戰略與定位根本是一件事,就不會被忽悠得忙于“執行”、“把信送給加西亞”了。看來,對戰略我們也得來一番正本清源。  

    什么是戰略?  

    “戰略”這個詞被濫用的程度比“定位”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定義林林總總,其學派五花八門,而且大師們相互攻詰,令人無所適從。戰略這個在軍事領域清晰、明確的概念,在商業領域的應用竟成為一種混沌、模糊的藝術。做企業,你不僅要應付競爭的挑戰,還得能承擔被高人們糊弄的代價啊!

    當然,他們未必不是認真的,只是他們欠缺對商業的洞徹、對營銷的理解,他們罕能像一個真正的銷售員那樣對顧客、對競爭有真切的感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亨利•明茨伯格——“目前世界上戰略管理領域大佬級的牛人”——在其代表作《戰略歷程》中,描述了十個戰略學派,真夠復雜,不用說,你的求知努力所收獲的,對戰略的認識不是更清晰而是更混亂了。在定位學派中,明茨伯格介紹了孫子、克勞塞維茨和邁克爾•波特,一個字也沒提到“定位之父”里斯和特勞特。這并不奇怪,英國人托尼•格倫迪在《大師論戰略》這本書里講了40多位大師,里面甚至有他自己,卻同樣沒有里斯和特勞特。大概在學者們看來,里斯和特勞特搞的是營銷,而他們搞的是戰略,戰略能從營銷里面學到的東西太少了。反過來,另一個英國人所寫的《大師論營銷》中,邁克爾•波特等戰略大師又現身了,似乎營銷要從戰略那里接受指導。戰略真的比營銷高一個層次嗎?

    聽聽營銷大師萊維特是怎么說的吧:

    “一個無可辯駁的真理,那就是沒有哪一項有效的公司戰略不是營銷導向的,不是最終要遵循下面這條永恒的規則: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和留住顧客。”

    “按照這種思想,沒有哪一項公司戰略從根本上說不是一項營銷戰略。”

    萊維特的這篇文章《市場營銷與企業的目的》發表于1977年。戰略大師們顯然對它不屑一顧,后來的里斯和特勞特的一系列著作被忽略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然而,哪一位戰略大師能否認這一點呢:戰略的績效是由顧客決定的——慢!有人會說戰略的績效是由執行決定的。聽起來有理,可它的前提是假設戰略是英明的。事實是,差勁的戰略遠比糟糕的執行多得多,而且所有執行問題的根源往往是出在戰略上。因為戰略是否成功,歸根結底在于顧客對你的品牌具有何種認知。如果你的品牌沒有在顧客大腦里占據有利位置,成為顧客在某一方面的優先選擇,那你所做的一切選擇和努力都會被證明是無效的,執行者會對無效的作為保持熱情嗎?反之,正確的戰略契合顧客的認知,很快就會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執行者受到鼓舞,成功帶來更多的成功。

    因此,從顧客的角度來看,戰略實際上分為兩種:心智的戰略和非心智的戰略。“得人心者得天下”,建立在顧客心智基礎上的戰略就是打“人民戰爭”,得道多助,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企業經營方式。相反,脫離顧客心智的戰略,戰術上再怎么折騰,成功希望也很渺茫,若有強勁對手就更加不妙。

    格蘭仕在2000年進軍空調業,想“將空調也做成世界第一”,且不說其空調品牌還叫“格蘭仕”與顧客心中的“微波爐大王”認知不符,單說它極力主攻的“光波空調”,意在把空調品類分化出一個新品類,可是消費者頭腦里有一類空調叫“光波空調”嗎?沒有,誰都明白那是一個噱頭而已。“光波空調”在心智中沒有基礎,格蘭仕空調也仍然平庸地煎熬著,除掉其出口的話,格蘭仕空調在國內抗戰八年、幾度換帥卻無任何進步。

    可是格蘭仕仍然只是看到市場上的機會,卻沒有瞅瞅顧客大腦里是否也有這個機會。于是2007年格蘭仕冰箱、格蘭仕洗衣機又粉墨登場了,可憐,它們注定只能在顧客心智的邊緣討活。要是誰請你去上這條沒錨的船,你可別犯傻哦!

    管理宗師德魯克曾說:“關于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顧客決定了企業是什么,那么,關于企業戰略,事實上也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心智定位。如果說確實存在非心智的戰略的話,那它們也應該是從心智的戰略中派生出來的。比如并購戰略,什么樣的并購是有效的呢?有助于加強你在顧客心智中的認知的并購,也就是并購你的競爭對手,而多元化的并購,大都以失敗告終。

    我們來看看特勞特對戰略的定義:“戰略就是讓你的企業和產品與眾不同,形成核心競爭力。對受眾而言,即是鮮明地建立品牌。”這里的“戰略”一詞可以直接換為“定位”。也就是說,戰略的作用與目的,就是樹立或加強你的品牌在顧客心智中的定位而已。你若對定位有真知灼見,也就決不會在戰略上犯錯了。

    定位是競爭性的概念。一個有價值的位置,如果已經被別的品牌牢牢占據,那這個位置對你而言就是不存在的了,別再在上面浪費你的金錢,你應該另外找個空子,在那里樹立你的品牌才是最有意義的。要是你的老板一意孤行呢?傳統戰略會說讓我們做規劃吧,戰略規劃下來,傳統營銷會說讓我們看看怎樣執行吧。定位論卻會從一開始就說,No!此路不通。科學的基本特征是形成其領域內獨特的原理和一定條件下有預見性。定位論無疑使營銷向成為科學邁進了一大步。

    定位是戰略的起點,也是戰略的終點。它的本質是差異化。同質化的戰略其實等于沒有戰略,它把勝利的希望寄托在戰術比對手更優秀上。而差異化的戰略本身就是有效的戰術,它以差異化的角度打入顧客大腦,占據一個制高點,它能使小公司在與大公司實力極不對稱的較量中,巧借顧客之力而以弱勝強。這就是定位戰爭與傳統戰爭的區別所在,也是戰略這種比戰術更高級的競爭思維出現的根本目的。

    趕緊檢視你的戰略和定位吧,世界總是把好的位置給先覺醒的人!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8-30 01:40:41 | 只看該作者

格蘭仕在2000年進軍空調業,想“將空調也做成世界第一”,且不說其空調品牌還叫“格蘭仕”與顧客心中的“微波爐大王”認知不符,單說它極力主攻的“光波空調”,意在把空調品類分化出一個新品類,可是消費者頭腦里有一類空調叫“光波空調”嗎?沒有,誰都明白那是一個噱頭而已。“光波空調”在心智中沒有基礎,格蘭仕空調也仍然平庸地煎熬著,除掉其出口的話,格蘭仕空調在國內抗戰八年、幾度換帥卻無任何進步。 可是格蘭仕仍然只是看到市場上的機會,卻沒有瞅瞅顧客大腦里是否也有這個機會。于是2007年格蘭仕冰箱、格蘭仕洗衣機又粉墨登場了,可憐,它們注定只能在顧客心智的邊緣討活。要是誰請你去上這條沒錨的船,你可別犯傻哦!

 

 

 

 格蘭仕曾經說過,堅持只做微波爐的,結果還是轉向了其他領域。

板凳
發表于 2008-8-30 08:27:5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小農民 于 2008-8-30 01:40 發表 格蘭仕在2000年進軍空調業,想“將空調也做成世界第一”,且不說其空調品牌還叫“格蘭仕”與顧客心中的“微波爐大王”認知不符,單說它極力主攻的“光波空調”,意在把空調品類分化出一個新品類,可是消費者頭腦里有

微波爐已經做到世界第一了,它當然需要做其他的產品。而關聯家電,自然是首選!但是空調,洗衣機不是微波爐。他們切入的時間不一樣,所以結果也不同。

地毯
發表于 2008-9-9 23:45:26 | 只看該作者
定位論是我最喜歡的理論之一。當然,我也經常用。
5
發表于 2008-9-10 00:5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板凳 謀易 的帖子

如果早一段時間進入,也許能成功。
6
發表于 2008-9-10 07:18:24 | 只看該作者
很實用,有相當參考價值.
7
 樓主| 發表于 2008-9-10 12:58: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f_c2008 于 2008-9-10 07:18 發表 很實用,有相當參考價值.

能對你有所幫助,十分的高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5 19:3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