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dy Condition Scoring
奶牛體膘膘度評分是指奶牛皮下脂肪的相對沉積。為了測定這部分的皮下脂肪,已開發了5分制評定系統。奶牛體膘膘度評分是提高產奶量和繁殖效率,并同時降低代謝疾病和其它產前產后疾病的重要的管理工具。
體膘膘度過低(小于3.0)的奶牛很可能缺乏持續力,并導致產奶量低下。偏瘦的奶牛沒有足夠的能量儲備以用于有效的繁殖。
產犢時過于肥胖(大于4.0)經常導致采食量下降,并易在產犢時出現代謝疾病(如酮病、真胃移位、難產、胞衣不下、子宮內膜炎和卵巢囊腫)。
為了跟蹤奶牛體膘膘度變化,應對奶牛體膘膘度每月評定一次。理想的話,產后30天內,80%的奶牛的體膘膘度評分的下降幅度不應超過0.5-1.0分.如果在泌乳早期奶牛體膘膘度下降過大(如大于1.0),則不利于奶牛的健康,并導致繁殖效率低下及泌乳高峰產奶量不高。
當成母牛不再處在能量負平衡(產后50—60天)時,它將每周增重2—2.5公斤,因而要使奶牛體膘完全恢復,大約需6個月時間,頭胎奶牛,由于仍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因而需額外增重14—18公斤。
理想的體膘評分使得奶牛在泌乳早期即使處在能量負平衡狀態,仍能達到較高的高峰產量。體膘良好的奶牛能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因而減少了代謝疾病的發病率。為了確保奶牛在產犢時處在良好的健康狀況,我們管理的目標為:奶牛在干奶時就達到理想的膘度評分—3.5,這樣的話,干奶期就主要應關注體膘恒定、乳腺系統的收縮、復原及胎兒的良好生長。
泌乳階段
| | | 干奶期
| | | 產犢
| | | 泌乳早期
| | | 泌乳中期
| | | 泌乳晚期
| | | 生長發育的青年牛
| | | 青年牛產犢時
| | |
在一個管理良好的奶牛場,少于10%的奶牛的體膘在上述范圍之外。
記住,如果我們無法測定,我們就無法監督,如果我們無法監督,我們就無法加以管理和改進。密切關注奶牛體膘膘度評分應成為牧場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