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農業科技創新項日——油菜籽粕為主要蛋白源制備水產生態營養型配合飼料技術
在日前的水產養殖業生產中,所用配合飼料中的蛋白源,大多采用魚粉、豆粕等為主要蛋白源。而油菜籽粕中的蛋白質含量雖可達38%左右,但因其中含有硫苷、芥子酸兩種有毒物質,因而嚴重地影響了其在水產配合飼料中的應用。油菜籽粕是我國的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籽的副產品,其產量超過豆粕,開發利用好這一資源,對提高油菜籽粕的利用率,減少對角粉、豆粕蛋自源的依賴,具有重要意義。
一、技術原理與技術路線
1.技術原理
按照水產養殖主要品種魚、蝦、蟹的生長發育機理和動物生態營養理論,在現行經濟動物營養需求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出安個無公害生態飼料配方,選用優質雙低油菜籽粕等原料,運用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及解毒劑,采用解毒的加工工藝,并引進食品、藥品生產管理理念,將GMP管理原則運用到配合飼料生產個過程,開發出以菜粕為主要蛋自源的安全營養新型水產系列配合飼料。有效地減少飼料中菜粕及其它原料有毒有害物質的存在,增強了動物機體的免疫力、抗病力,減少了養殖過程中化學藥物的使用和產品中的藥物殘留,同時提高了飼料利用率及養殖效益,減少了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景,達到養殖產品食用安全標準,提高養殖產品經濟價值,并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2.技術路線
根據不同養殖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科學設計飼料配方:選擇優質雙低菜粕原料;對原料進行粗粉碎及膨化、解毒處理,然后1次配料和1次混合后再進行超微粉碎:再進入一次配料和幾次混合,同時加入新烈綠色飼料添加劑。混合物料經蒸汽多級調質后進行制粒,;卞在多)劊川隔滅菌器中80--90℃滅菌熟化,然后烘干、冷卻、外噴涂(保護飼料中有效活性成分),再經冷噴涂風力防腐器處理,制成配合飼料顆粒型產品;生產擠壓膨化飼料時,物料經蒸汽多級調質后進行擠壓膨化,然后烘干、冷卻、外噴涂,再經冷涂風力防腐器處理,制成膨化配合飼料產品。
二、產品制作技術工藝
1.選用雙低菜籽粕,為制備優質生態價養型水產飼料奠定基礎。
雙低菜籽粕是菜粕中有毒物質硫苷含量應小于40微摩爾/克,芥子酸含量小于1‰的油菜籽粕。因此,油菜粕原料采購進貨時,要把好質量關,做到每批貨必檢硫苷、芥子酸兩項指標,禁止超標菜粕原料進入。此外,還應選購脫皮冷榨、膨化、浸出等工藝加工而成的雙低
菜籽粕,盡量減少菜粕中的抗營養因子。
2.根據制作不同水產系列飼料,進行不同的油菜籽粕解毒處理。
(l)膨化處理。雙低菜粕先經膨化機膨化處理,達到初步解毒目的。飼料膨化可增進對植物蛋自的消化吸收,增加可溶性纖維含最,提高粗纖維的可消化率,從而提高飼料轉化率(膨化工藝還有利于提高水產飼料的水中穩定性,避免營養物質流失)。
(2)添加解毒劑去毒處理。在菜粕中加入0.5‰硫酸亞鐵,混合均勻后,毒物硫苷可形成含鐵鰲合物,使硫苷失去活性而脫毒。
(3)在菜粕中加入0.5‰—l‰碳酸鈉混合均勻后,可破壞硫苷芥子酸,達到解毒效果。生產各種海水、淡水魚系列配合飼料,經過上述三步處理,即可達到安個要求。菜粕使用量可達主要蛋白源60%以上。
(4)超微粉碎及三級調質器處理。膨化后的雙低菜籽粕,進一步經超微粉碎處理,使其粒徑達到60目以上粒度,在粉碎過程中,含水率可下降3%--4%,并經粉碎加熱作用,可進一步起到降毒作用。采用三級差速調質器,使加溫降毒時間由一般調質50秒延至3分鐘,可使菜粕毒性進步降低。再經過上述處理,蝦蟹類配合飼料中,菜粕使用量可達40%以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