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9178|回復: 1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動態] 對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業應用情況的考察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7-14 21:1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由于工業“三廢”、城市生活污水、醫用污水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全球氣候的異常變化,水產養殖業的自身污染和水資源的日益緊缺原因,使得我國水產養殖業水質惡化和供水不足問題日趨嚴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危及了水產養殖生產的安全和產品質量安全。因此,為保持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持續發展,并確保養殖水產品質量水平的穩步提高,近十多年來,水產養殖用微生態制劑產業應運而生,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專業生產企業,年銷售量近萬噸,銷售額達4億多元。   然而,迄今為止關于水產養殖用微生態制劑的研究僅限于產品開發和使用效果方面,后續影響問題還沒有開展什么研究工作;在各種形式的宣傳中也只見其利,不見其害。誠然,微生態制劑對養殖水產品無毒副作用,無藥物殘留,無抗藥性等優點,可用來改善養殖生態環境、凈化水質、作為飼料添加劑等廣泛使用;但在不同種類合理配伍、測水施用技術、抑制與清除技術等方面還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以確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簡釋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又稱有益微生物、益生素、微生態調節劑、益生菌、利生菌、活菌制劑等。他是從天然環境中提取分離出來的微生物,經培養擴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劑。從廣意上講,他包括了益生素、益生元和合生元。也可以說是在微生態理論的指導下,改善和調理微生態,保持微生態平衡,調試水產養殖生物環境,提高其健康水平或增進健康狀態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和生長促進物質的制品。養殖生產上實際應用的微生態制劑應包括活菌體、死菌體、菌體成份、代謝產物及具有活性的生長促進物質等部分。   二、微生態制劑的科研與開發概況   微生態制劑的研究起始于1905年,當時,梅奇尼科夫(Eliemetchnikoff)用酸奶(乳酸桿菌)治療幼畜腹瀉,并研究得出乳酸桿菌具有抑制大腸桿菌的作用。此后,有關微生態制劑的研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978年,卡特(Carter)和柯林斯(Colins)實驗證明,10個腸炎沙門氏菌(Salmonellaenteritidis)可以殺死1頭無菌豚鼠,但要殺死1頭攜帶完整的正常菌群的普通豚鼠(conventionalguineapig)卻需要109個菌群。這就引起了人們對正常腸道菌群以應有的重視。此試驗也帶動了微生態制劑產品的研究;其后,微生態制劑在人類、畜牧業、農業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取得較快發展,但在水產業中的應用研究起步較晚。我國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最早應用于水產養殖業的微生態制劑是“光合細菌”,主要是用于調節養殖水質,同時也在光合細菌的培養擴增技術、干法和濕法保存技術及應用效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后,水產養殖用微生態制劑的研究和開發領域與內容也更加廣泛,到目前為止,已有乳桿菌屬、雙歧桿菌屬、弧菌屬、假單孢菌屬、芽孢桿菌屬的眾多種類及硝化細菌、光合細菌等應用于水產養殖業。這些微生態制劑主要包括醫用微生態制劑、動物用微生態制劑、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與環境凈化劑。用途包括預防疾病、凈化水質及作為飼料添加劑等。   三、現階段水產養殖業中應用的主要微生態制劑種類及用途   (一)單一菌群微生物制劑   1、光合細菌   到目前為止,在水產養殖業中研究得較多、應用較廣泛的微生態制劑是光合細菌(BBS)。光合細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具有原始光合成體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厭氧條件下進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細菌的總稱。根據《伯杰細菌鑒定手冊》(第九版)可分為6個類群,即著色菌科、外硫紅螺菌科、紅色非硫細菌、綠硫細菌、多細胞綠絲菌和鹽桿菌。目前在水產養殖業中應用的是科研人員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從土壤中分離出來、經過人工選育和繁殖擴增制成的液體或固體微生物制劑。   目前,養殖水質污染較為嚴重的指標是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過高、PH值不適、化學耗氧量(COD)過高、溶解氧含量過低。在水產養殖系統中,尤其是高密度養殖系統中,殘餌、糞便及動植物尸體等有機污染物沉積量較大,外加藥物殘留和外源污染物過多等。這些有機物在厭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如氨態氮、亞硝酸、硫化氫等,直接危害水產養殖動物。輕度污染可導致養殖動物的生活不適、生長緩慢、飼料系數升高等一系列問題;嚴重污染時可導致養殖動物的缺氧死亡,甚至引發疾病。對上述問題,傳統的解決方法是采取機械或化學增氧及大換水措施,從而造成養殖成本增加及需水量加大等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光合細菌具有多種不同的生理功能,如固氮、固碳、氧化硫化物和促進有機物充分分解等,能將嫌氣細菌分解出的有毒物質如氨態氮、亞硝酸等吸收利用,并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氫等,促進有機物的循環,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光合細菌在進行光合作用時不消耗氧氣,也不釋放氧氣,而是通過吸收水體中的耗氧因子,如有機質和硫化氫等物質,從而使好氧微生物因缺乏營養而轉為弱勢,降低氧氣的消耗而直接起到增氧作用。另外,通過上述作用,可提高水體的透明度,促進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大放氧量,也可間接起到增氧作用。   光合細菌也可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其所含的蛋白質和礦物質較多,能起到降低飼料系數、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養殖成本、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養殖對象健康生長的作用;因其個體較小,施用于養殖水體中的群體可以被濾食性魚類攝取利用和為浮游動物提供餌料來源,起到增加天然餌料的作用。   光合細菌作為飼料添加劑的研究較多,如言世賢等人將其作為添加劑用于養魚試驗,連續兩年中,夏花魚種的生長速度分別較上年提高24.1%和9.9%,而飼料系數則分別降低26.0%和20.7%,魚種畝產分別提高23.9%和91.8%。在2002年谷軍的報道在養魚池塘中施用光合細菌后,水中的氨態氮平均降低0.077毫克/升,溶解氧提高1.64毫克/升減少換水量達30%。王彥波(2004年)的研究發現,光合細菌降解水體中氨態氮的能力十分顯著,還可降低COD的含量,減輕水體中PH值的變化,如果與芽孢桿菌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大連水產學院利用光合細菌凈化養蝦池水質的試驗表明,氨、氮下降77.8%,溶解氧提高84.8%。等等。   2、硝化細菌   廣義上講,凡能使土壤或水域中的氨氮氧化成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的細菌都可稱為硝化細菌;但嚴格的是指利用氨或亞硝酸鹽作為主要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為主要碳源的細菌。因此,硝化細菌可分為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兩大類群。   狹義上的硝化細菌在氮的循環中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而被藻類利用,從而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硝化細菌廣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時間長(約20小時一個繁殖周期)而限制了亞硝酸鹽的降解。   硝化寶和硝化素是一種純硝化細菌制劑,是一種以硝酸鹽為營養來自身繁殖的有益微生物制劑。他在降解毒性較大的亞硝酸鹽的同時產生藻類可以利用的硝酸鹽,促進藻類的生長和水質凈化,緩解和治療亞硝酸鹽中毒癥。   3、芽孢桿菌   芽孢桿菌為芽孢菌屬的種類,革蘭氏染色陽性,是一類好氣性細菌。該菌無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種酶類和抗生素。其可直接利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從而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另外還能利用分泌的多種酶類和抗生素來抑制其他細菌的生長,進而減少甚至消滅水產養殖動物的病原體。   丁雷等1999年發現芽孢桿菌不能分解水體中的小分子有機物和同化氨氮,但對亞硝酸鹽的去除卻有明顯作用。Moriarty1988后在斑節對蝦養殖池中施用芽孢桿菌后,發現對蝦的成活率有所提高,池底沉積物中發光弧菌的比例降低,水體中其他致病菌也降低到最低程度。仇麗等人2002年使用枯草芽孢桿菌生物凈化劑后,育苗期水質的氨氮下降52.5%,養成期下降50%,減少換水量60%;2001年用于改善中華絨螯蟹人工育苗水質,換水量大大降低。   4、蛭弧菌   蛭弧菌是寄生在某些細菌并導致其裂解的一類細菌,最早是由德國的Stolp在土壤中發現的。蛭弧菌能防止或減少蝦、蟹病害的發展和蔓延,改善蝦、蟹體內外環境,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   陳家長2001年將蛭弧菌用于河蟹養殖時發現,施用后水體中的COD、氨氮、硫化氫等含量明顯降低。何進義等人1996年將蛭弧菌用于魚類細菌性疾病的防治時發現,蛭弧菌對水體中的大腸桿菌和其他致病菌有明顯去除作用,并對氨氮和亞硝酸鹽等有去除作用。陳家長等人2002年還將蛭弧菌和與光合細菌混合使用來改善養殖水質環境,25天后發現試驗組較對照組的細菌數減少了3個數量級,COD、氨氮、硫化氫等都維持在較低水平。   5、放線菌   鄢慶枇等人2002年從海底泥中分離出38株放線菌,并通過紫外線照射獲得4株誘變放線菌,這4原放線菌對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有較強的拮抗作用。王軍等人2001年還研究了海洋放線菌對大黃魚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抗菌譜。吳偉等人2001年利用諾卡氏菌處理養殖水體中的氨氮時也取得較好效果;2001將其與酵母菌融合細胞處理養殖水體時,也得到了氨氮去除率分別為32%和28%的效果,并對增加溶氧和穩定PH值有較好效果。   6、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蛋白(SCP),為真核生物,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酵母菌中維生素含量比魚粉高30倍以上,尤其是富含B簇維生素。氨基酸含量也很高,且比例適當,廣泛用于飼料添加劑;近年來也有人用作水質調節劑,并取得了較好效果。   酵母菌是喜生長于偏酸性環境中的需氧菌,可以在消化道內大量繁殖。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長,使其在與有害菌生存競爭中成為優勢種群,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長。目前,在水產養殖業中大量使用的有隱球菌屬、釀酒酵母、面包酵母、假絲酵母和脂肪酵母等。 7、霉菌   霉菌在水產養殖業的應用還未見報道,但在工業廢水處理中應用較廣泛。屠娟等人1995年用黑霉菌吸收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獲得成功,發現其對鉛、銅等離子具有較好的吸附力。翟素軍等人1999年用白地霉菌處理有機酸含糖廢水時發現,其對COD、糖成分有較好去除作用。   8、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種厭氧或嫌氣菌,是能在PH3.0—4.5條件下生長的無芽孢革蘭氏陰性菌。他們通過降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和其他有機酸,使動物腸道內的PH值下降,從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并對動物的免疫和抗病能力產生一定影響。乳酸菌合成的B族維生素和短鏈脂肪酸能中和動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的毒性,如抑制胺的合成等。乳酸菌是益生菌中應用最早和最廣泛的微生物,是食品發酵工程中應用的主要微生物。其主要種類有乳酸桿菌、鏈球菌、嗜檸檬酸串球菌等。   (二)復合微生物制劑   復合微生物制劑是一類多菌種的微生物制劑。在光合細菌研究開發的基礎上,隨著研究的深入,又開發出許多優于光合細菌的產品應用于水產養殖業。   1、益生素   益生素是一種能全面改善水質的微生物制劑。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硫化細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等多種微生物。他能分解水中和池底的有機物,降解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改善池底的厭氧環境,抑制養殖水體中藻類的過量繁殖,保持養殖微生態的平衡。   益生素除含有大量的光合細菌外,還含有大量的非光合細菌。其除具有光合細菌的功效外,還利用非光合細菌如硫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將水體中有毒的亞硝酸鹽轉化為無毒的硝酸鹽;反硝化細菌還利用池底的有機物為碳源,使池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毒的揮發性氣體釋放于大氣中,減少池中的有機物和硝酸鹽,防止水質的劇烈變化,減輕對養殖動物的影響。此產品多為粉劑型活性菌,貯存和使用較方便。   2、EM菌   EM菌為一類有效微生物菌群,是日本琉球大學研制出的一種新型復合微生物活菌劑。其主要成分有光合細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及發酵性絲狀真菌等16屬80多個菌種。光合細菌可與EM菌中的其他菌起到協同作用。EM菌外噴涂于全熟化的顆粒飼料上,被水產養殖動物攝食后,能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質的產生。   3、海肥菌   肥海菌是一種復合活菌肥,是針對海水養殖池塘的特點,將有機肥通過接種有益菌株后培養、發酵制得的產品,主要菌群為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并復配海洋微藻所需的微量元素。海肥菌投放到海水中后,休眠菌能很快復蘇和崩解,并以成數倍速度繁殖擴增,很快形成優勢種群,迅速分解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消除水體中的氨態氮、亞硝態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并將其轉化為海洋微藻類的營養源,促進硅藻、綠藻、金藻類等餌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長,抑制有害藻類的繁殖,起到肥水、增氧、凈化水質和產生免疫活性物質的作用,并間接地控制致病菌。   4、益水寶   益水寶(高效芽孢桿菌)是一種復合微生物種群,以枯草芽孢桿菌屬的種類為主,含有多個共生菌株。成品為粉劑,菌群處于休眠狀態,入水后即復活萌發和迅速繁殖。其作用與肥海菌大體相同。   5、生物抗菌肽   生物抗菌肽主要是由納豆菌和乳酸菌復合而成的微生物制劑,他通過與有害菌產生拮抗作用來達到抑菌目的。納豆菌和乳酸菌在動物腸道內繁殖時,能大量分泌“纖溶酶”和“抗菌肽”,這兩種分泌物能抑制動物腸道內的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作為水質改良劑使用時,能對水體中的弧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   四、微生態制劑對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防治作用機理   水產養殖業所用微生態制劑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高效調節水質或水體微生態環境而間接地防治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發生,也有的種類可參與動物體內微生態的調節。主要機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參與養殖動物體內的微生態調節   微生態制劑通過競爭作用調節宿主體內菌群結構,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長,減少和預防疾病的發生。微生物制劑進入動物體內后,在動物腸道內產生有益菌群,與致病菌爭奪生存和繁殖空間、定居部位及營養素等。具體機理為:   1、分泌抑菌物質抑制病原體的增長。乳酸菌通過分泌細菌素、過氧化氫、有機酸(包括乳酸、乙酸、丙酸、丁酸等)等物質,使腸道內的PH下降,抑制有害病原微生物生長,所產生的過氧化氫抑制劑能抑制病原體的生長和繁殖,使有益微生物在細菌種間相互競爭中占優勢。   2、與病原菌爭奪營養或附著點,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將具有拮抗特性的微生態制劑施入養殖水體中或添加于飼料中,能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為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二)防止動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積累   動物機體在受到某些刺激而產生應激反應時,會使腸道內的微生態失調,如需氧菌增加,并使蛋白質分解產生胺、氨等有毒物質,致使動物表現出病理狀態。有些益生菌,如乳酸桿菌、鏈球菌、芽孢桿菌等可以阻止毒性胺和氨的合成。多數好氧菌產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幫助動物消除氧自由基。有些微生態制劑中的益生菌如芽孢桿菌可在動物腸道內產生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類,從而降低血液及糞便中的氨、吲哚等有毒氣體的含量。   (三)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   微生態制劑也是一種很好的飼料添加劑,并能起到機體免疫激活劑的作用,能刺激動物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濃度和巨噬細胞的活性,通過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因子等激發機體免疫力的增強。動物口服益生菌后,調整腸道內菌群構成,使腸道內的微生態平衡加以改善,活化腸粘膜內的相關淋巴組織,使SigA抗體分泌增強,提高免疫識別能力,并誘導T、B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產生細胞因子,通過淋巴細胞再循環而活化全身的免疫系統,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   (四)凈化水質,消除污染物   由于長期的養殖,養殖水體內會殘留有大量的殘餌、糞便等有機污染物,并有大量動植物尸體,這些有機污染物在嫌氣細菌的作用下會分解產生大量對水產養殖動物有毒有害的氣體,如氨氣、硫化氫等,進而危害養殖動物的生存和生長。微生態制劑性的水質凈化劑在微生物的代謝過程中具有氣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硝化及固氮等作用,能將上述物質分解為二氮化碳、硝酸鹽、硫酸鹽等無毒物質,進而被水體中的微藻類加以利用,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另外,還從兩個方面間接起到增加水體溶氧的作用:一是通過降低COD而增加溶氧,二是通過促進藻類繁殖和生長而增加放氧量。目前常用的水質凈化劑有光合細菌、枯草桿菌、芽孢桿菌。   (五)促進養殖動物生長   微生態制劑對水產養殖動物的生長有一定促進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作為飼料添加劑的微生態制劑,其菌體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為養殖動物補充營養。光合細菌的粗蛋白質含量高達65%,富含B族維生素、泛酸、生物素、葉酸、類胡蘿卜素、鈣、磷和多種微量元素及輔酶Q等。二是一些微生物在發酵或代謝過程中產生促生長類的生理活性物質,產生各種酶類并提高動物體內消化酶的活性等,有助于養殖動物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進其生長和發育。   五、存在的問題與待研究領域   盡管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業的應用結果表明其有許多優點,研究和開發工作日益加深,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待研究領域,這一點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菌種的選擇   雖然目前有許多商品性的微生態制劑應用于水產養殖業,但大多數是為陸生動物設計的,有的菌株并不適合水產養殖動物的消化和養殖水體的環境,因水產養殖動物為低等動物或冷血動物,其消化道內的微生態系統與陸生動物有很大不同,養殖水體環境也與陸地環境有很大不同,在選擇菌種時應引起充分注意,要在研究基礎上加以選擇和確認。   (二)施用技術的明確   微生態制劑對養殖水體的生物修復存在一些局限性,養殖水體的水型較為復雜,有海水、內陸鹽水、淡水之分,也有按鹽型的不同劃分的鹽酸鹽型、碳酸鹽型、硫酸鹽型、硝酸鹽型等水型,而每一種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適應環境要求,微生態制劑中的特定有益菌只能降解特定類型的化學物質,狀態稍有變化的化合物就不可能被同一微生物所降解或破壞,微生態制劑并不能適用于所有養殖水體環境或不能降解所有養殖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因此,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研究測水施用技術。對于不同水型確定不同微生物種的配伍、用法與用量等技術內容,確保使用的有效性。   (三)應用對象和環境的限制性問題   對于微生態制劑的不同施用對象的毒力變化、施用后對養殖環境的影響、對宿主的有害作用及致病性問題等都要進行深入研究,因為有些菌為有條件致病性,可能無毒或無致病性的分離株在釋放入環境或用到宿主后發生變異,從而產生致病能力,這一點往往容易被忽視。   (四)種屬特異性和環境適應性問題   某些特異來源的菌株可能對分離動物或分離地的環境具有更突出的作用,當環境或分離物改變后,其作用也會有所變化。   (五)配伍的和諧性問題   對于復合微生態制劑而言,相互配合在一起應用的有兩個以上或多個菌種,這些菌種并非是各個單獨發揮作用,在一定條件下,他們之間也會產生相互影響,如拮抗或抑制作用等,從而失去配合的意義,甚至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六)對水域微生態的影響問題   因有的微生物是有條件致病性的,在特定的條件下會產生我們所希望的作用,而在另一種特定條件下會產生相反的作用。而在從事微生態制劑開發應用過程中,大多只是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試驗,并未對各種水域條件進行試驗,從而出現在實際生產應用過程中效果不穩定或出現相反結果的原因所在。   六、發展方向   有關專家學者指出,對于水產養殖動物而言,藥物防治疾病只是暫時性的手段,而且存在著對產品食用安全性等問題;生態防治才是解決問題的要本出路。因此,要加強對微生物群的作用特點和優化養殖水域生態結構的研究,使養殖活動良性循環發展,才能取得更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長期合理地應用微生態制劑必定會使養殖水域形成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生態優勢,起到促進養殖活動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作用。   隨著分子生物學、代謝工程學和微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在細胞水平研究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已成為可能,這將有利于建立特定微生物物種降解具體污染的資料庫,以用于指導具體水產養殖者針對具體養殖水域和水體情況,選擇適宜地微生物產品。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7-15 11:19:38 | 只看該作者
水產菌種的總結,可以參考,但實際應用需要具體分析.
板凳
發表于 2008-7-16 07:19:53 | 只看該作者
飼料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大家共同努力啊!
地毯
發表于 2008-7-16 09:48:54 | 只看該作者
綜述的不錯,我國現在微生態制劑從研究到生產應用都很混亂,基礎研究很不夠,好的菌種不多,生產過程中更是什么條件的都生產。
5
發表于 2009-1-7 11:38:49 | 只看該作者
現在的微生態制劑絕大部分是忽悠人的,有實際效果的太少了,需要多做科研和應用方面的工作
6
發表于 2009-1-13 12:56:06 | 只看該作者
對5樓的說法不是很贊同,我個人的觀點,微生態制劑的推廣有兩道關口需要邁過去,一道是研發生產關,如何提高微生物對特定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在特定環境下的繁殖能力是重點;第二道是使用關,我們現在使用微生態制劑的方法不全合理,不同情況和需求下,必須使用不同的菌種解決問題,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微生態制劑上,微生態制劑可以很好地解決一部分問題,但絕對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7
發表于 2009-1-13 12:58:09 | 只看該作者
到底微生態制劑的效果怎么樣,是不是都是忽悠人的,這點應該很好判斷,論壇內很多都是實際應用的文章,我想這些不會都是杜撰的吧。從我最近兩年的使用情況看,有效率比較高,無效或者出現副作用的比例可以控制在10%以內。
8
發表于 2009-1-13 13:13:59 | 只看該作者
前景很好,形式穩定,步伐緩慢
9
發表于 2009-1-20 11:06:06 | 只看該作者
綜觀整個水產養殖業,微生態制劑發揮的作用是肯定的,而且在部分替代抗生素,實行健康綠色養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由于市場上的微生態產品質量優劣并存,再加上使用方法不當,不能根據實際情況使用等,導致了很多人認為微生態的效果不好等現象。根據6樓樓主的說法,其實我覺得還有一方面應該加強,就是對市場上的優劣。不合格微生態產品進行淘汰,保證市場供應產品質量的穩定,這對發揮其作用也有著重要的作用。關于研發方面,舉光合菌來講,目前研究得好的是在日本、臺灣和美國;他們對光合菌研究得比較深入,我們應該多走出去,加強與他們的合作。
10
發表于 2009-2-8 08:22:29 | 只看該作者
文章中有兩個知識點我很喜歡:霉菌對銅鉛的富集作用和微生態制劑變異作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3 08:2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