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養羊業的持續升溫,波爾山羊由于具有適應性廣、生長速度快、肉質細嫩等優良特性為廣大飼養戶所青睞,被用來改良本地山羊,使得波爾山羊種羊價格多年來居高不下。
種羊高價位的誘惑使一些場商見利忘義,在經營中倒買倒賣,散布謠言。部分農戶致富心切又缺乏專業知識,一旦獲取不真實的波爾山羊供種信息后,在不了解實際情況、不依靠專業人員的情況下,只憑供種企業單方面的宣傳和道聽途說,就盲目引種,從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波爾山羊頭部和頸部有棕紅色的毛、耳朵下垂、體軀強健是其典型的外在表現,不少地方的農民將波爾山羊稱為“大耳山羊”。
名字本無所謂,但別有用心的人偏偏就在這個“大耳”上做文章,散布什么耳朵越長品種質量越好,耳朵越短品種質量越差,耳朵越長價格自然就越高等言論,這種論調誤導了很多地方的購羊者。流傳的言論時間一長,在一些地方倒成了一種選種的行規,從而在觀念上更大范圍地誤導了不明真相的購買者。不法場商則借助謊言趁勢哄抬價格,致使波爾山羊種羊價格成倍攀升。
據了解,如一只成年波爾山羊的耳朵和嘴相齊,價格就能賣到2萬元左右;假如波爾山羊耳朵超出嘴唇2~3厘米,每只羊的價格就能炒到4萬~5萬元。試想一下,2~3厘米的耳長就能炒賣到幾倍于黃金的價格,可能嗎?這是嚴重的引種誤區!
因此,提醒引種者,波爾山羊的價格根本不能以耳朵長短來衡量。
耳朵長的波爾山羊質量不一定優,耳朵短的波爾山羊質量也不一定差,種羊的生產性能不是從耳朵長短上體現的,耳朵長短與質量之間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在進行波爾山羊引種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進行綜合評定,體型外貌是第一位的,毛色特征是第二位,耳朵長短只是最后的輔助參考因素。需要引種波爾山羊時,一定要到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場家引種,最好先咨詢有關專家或認真查閱相關資料,真正從思想認識上走出波爾山羊的引種誤區。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