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聯合早報網主編)
范美忠的外號已經廣為人知,叫"范跑跑"。
大地震了,老師跑了,生死關頭,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無可厚非。
跑則跑矣,可是這位老弟不甘寂寞,除了和僥幸逃生的學生耍嘴,解釋自己百米速度之快,丟下學生之絕然外,還寫了一堆博客文字,儼然成為“逃跑一族”的代言人。
可是“范跑跑”有錯嗎?
我們不用簡單的黑白好壞來看人。只要倒剝一次洋蔥,從里頭的本質開始,好好浪費一點時間,就可以仔細看到哪里出了問題。
從本文第二段都是四個字的前言不搭后語中,不難看出,本人自小對人性就不抱過大的期待,可謂少年老成(純屬自夸,各位看官勿嘔)。簡單、黑白分明地給人界定好壞、成分乃至階級,甚至于“扣帽子”或者“打棍子”,則更是單純的愚蠢。
因為人性乃是灰色,總夾雜著從黑暗的進化過程中甩不開的黑暗“獸性”,也有經過多年圣賢書的陶冶和培養形成的光明“神性”。
有圖為證,連癩蛤蟆遇到地震,都知道跑字當頭。萬物之靈的人,雖然第六感已經退化,但是見到要命的時候,比如說地震,意識和潛意識也會毫不猶豫地給自己猛灌腎上腺素,催促身體狂奔。
“范跑跑”感覺到教學樓晃動,拔腿就跑。這個反應,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只有反應時間和百米沖刺的速度的區別而已。況且,誰知道學校在建設的過程中被黑心地轉包了幾次,其中豆腐渣含量可能高于水泥鋼筋。
“地震了!跑吧!范美忠!”聽起來沒什么問題。
這是“范跑跑”和癩蛤蟆一樣的地方,沒有什么可驕傲的,但誰也不能說有錯,因為這個選擇題,連癩蛤蟆都會的。
但是人比動物強的地方是,我們有道德感和羞恥心。自從亞當和夏娃知道光著屁股不太雅觀而搞了點樹葉穿起來后,人類就開始不斷地去建設改造著自己的是非、愛憎和榮辱觀念。在道德觀念中,也總有幾個最大公約數,是全人類在作為社會人的時候,都期待且珍惜著的。
經過幾千年文明的發展,人類的獸性和人性的不斷掙扎,榮辱、道德觀念已經復雜到遠非刷在墻上的"八榮八恥"所能夠概括的。
以人際關系的親疏遠近,我們畫出來的這個洋蔥的里面,結結實實地包裹著自我這個核心。越往外,就越是疏遠的關系,一個以自私為基礎的人,就越不會拿自己的命去交換。
離核心外面一層,最接近天然的感情,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尤其是母愛。這一點不必多說。
在這樣的天然感情上,和絕大多數人一樣,范美忠的洋蔥皮沒有問題。
“地震了!抱起自己孩子跑吧!范美忠!”聽起來動人,甚至可以作為父母舍身救子的故事傳承下去。
在對子女之愛外的另外一層,是對自己父母之愛。
孝道,是道德最大公約數之一。華人文化,離不開“二十四孝”等等盡孝到幾乎不近人情的說教;還是信耶穌的干脆利索,也在舊約《出埃及記》二十一章第15節說:“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钡?7節說:“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睔怛v騰,簡單明了。
且看范美忠的說法:"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
紅燈亮起,問題出現。
請那位認識的朋友提醒一下美忠媽,她兒子對父母的孝道上,平日應該沒有問題,但是要有點生死的考驗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地震來了!丟下媽媽跑吧!范美忠!”這一幕。
可能美忠媽會嘴硬說:“我愛兒子,我就是要他別管我,自己快跑?!钡歉魑豢垂俟烙嬕驳眠f一張紙巾過去給她,擦掉點辛酸的淚水。
我不愿去猜測美忠爸媽和兒子的親密程度,以及他們之間親為什么親,疏為什么疏。但其實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常常因為各種世俗的問題,特別是錢財和疾病的糾紛而鬧出事端甚至是人命。
不必說地震了,就算是久病床前也無孝子,說的是人性中無可奈何的一面。
假裝世故一點來看,在他對父母的情感上,雖然有點不如人意,但也未必比大多數人的實際表現差得太多。
再外面一層的洋蔥皮,是他對自己的各種社會關系的責任。對朋友的友誼,對老師的尊重,對學生的愛護等等。
“范跑跑”被罵得最多的地方,除了他老實說出了他對孝道的有條件性外,就是因為他是老師的關系。
曾經,我們對師道尊嚴有無數的幻想。教師這個職業,和醫護人員一樣,是承載著其他一般職業所沒有的道德壓力。
“地震了!丟下別人的孩子跑吧!范美忠!”聽起來就很刺耳了。聽到這種說法,把孩子托付給學校的家長肯定要問候范家的無數長輩。
但是,在發生地震的時候,教師和學生的生命孰輕孰重?在地震之前,是否已經有明文規定教師不能先跑?(有教育局一這么宣布,馬上天下嘩然。)在地震之前,學校是否組織過地震的撤離演練,讓師生各自明白自己應當扮演的角色?
許多的問題,都沒有確切的回答。所以,在這一層上,我們從最核心的自私出發,不能完全否定“范跑跑”先學生之跑而跑的錯誤。
“范跑跑”是一個真小人。
他的問題在于,把許多應該在靜夜里的自言自語,放到了自己的小眾博客上,供大眾評說。而且把自己心里最自私的角落里的思考,灌輸給他的學生們。
一個真的小人,我們可以理解,但既不必捧更懶得摔。因為他和我們蕓蕓眾生一樣,站在低谷里,仰望著那些身體力行,以生命實踐師德的楷模們。
真小人的渺小和普通,是為了襯托真英雄的偉大,正如黑暗之襯托光明。
是人都有逃命的本能,才能夠襯托出那些壓抑了逃命的本能,為了學生放棄自己逃生的機會,放棄拯救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的機會,用生命撐起學生逃生的空間的老師們的宏偉群像。
不必去記得和我們一樣的“范跑跑”。
我們應該記得的人很多:
用雙臂死死地護著身下4個孩子的譚千秋老師;
救下了13個學生后殉職,留下1歲半女兒成孤兒的嚴蓉老師;
緊抱兩個孩子的手臂僵硬,唱著“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的張米亞老師;
已經逃生卻再返回教學樓引導學生疏散罹難的吳忠紅老師;
生命最后定格:胳膊下各抓了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個孩子的湯宏老師;
抱著學生撤離時被砸斷雙腿,胸部受重傷,還在叫“快救學生”的茍曉超老師;
雙手環抱將三名學生緊緊摟于胸前,身體被砸了成三段的向倩老師;
用后背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救孩子,自己殉職的瞿萬容老師;
臨死胸前護著三個幼小學生,雙手緊緊地各拉著一個學生的杜正香代課老師;
已逃生,為救兩名學生返身沖進猛烈搖晃的教學樓內而殉職的吳忠洪老師;
救出自己學生,卻舍棄了親生娃娃的聶曉燕老師;
機智地保護了59名學生,卻失去了自己的寶貝女兒劉寧老師;
等等等等......
沒有渺小,如何體現偉大。
這是“范跑跑”事件唯一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