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25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瑞典奶業發展情況考察報告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6-9 11:0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了學習先進國家在奶牛養殖方面的經驗, 提高我國學生奶奶源基地建設水平, 由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組織的“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試點企業考察團一行14 人, 于2005 年8 月8~17 日, 對瑞典奶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考察。考察期間, 參觀了位于瑞典TUMBA 的利拉伐示范奶牛場———Hamra 牧場、利拉伐擠奶設備生產工廠等,聽取了有關北歐奶業生產、學生奶以及原料奶質量控制方面的講座, 并與瑞典畜牧業協會、Arla 食品公司進行了學術交流。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1 瑞典奶業發展基本情況

瑞典的畜牧業是該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畜牧業在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產值約占農業生產總值的80%以上, 產品主要是肉類和奶制品。奶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5%。奶業已經構成了一個從養殖到餐桌的完整的畜牧業經濟體系,尤其是在原料奶的質量控制、奶牛疫病預防、奶牛福利、行業協會作用的發揮、糞污的處理與環境保護等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1.1 瑞典奶業發展特點

瑞典奶業生產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小規模的家庭農場生產模式。按照歐盟對奶牛場的規模分類標準, 即使是那些所謂“大規模” ( 指飼養規模在70 頭以上) 的農場, 也仍然屬于家庭農場的范疇。

2004 年瑞典全國主要6 家乳品加工廠, 其中瑞典和丹麥合資的Arla 食品公司占市場份額的65%。瑞典養殖奶牛近40萬頭, 牛奶年產量達到了330 萬噸( 歐盟分配給瑞典的牛奶配額) ; 人均牛奶消費量為115L/年, 人均奶酪消費量為17kg /年, 而人均咖啡消費量為356L/年。由于人均牛奶占有量不斷下降, 在過去的20 年中, 瑞典的牛奶生產行業進行了重組, 奶農數目削減了一半, 奶牛存欄數也減少了20%, 但牛奶的單產卻有了明顯的提高。牛奶生產和牛奶消費量的減少為肉牛的飼養創造了空間, 目前, 大約16.5 萬頭奶牛被用于肉類加工, 而奶牛和小牛是瑞典牛肉的主要來源。由于考慮到牛奶中脂肪、膽固醇對健康的影響, 消費者比較喜歡低乳脂率的液態奶產品。在過去的40 年中, 瑞典牛奶的脂肪含量大幅降低。1960 年, 瑞典97%的牛奶脂肪含量超過了2%, 而1999 年這一數字降低到了35%。目前脂肪含量在1%~2%的牛奶占瑞典市場的45%, 而脂肪含量在1%以下的牛奶占市場的20%。

1.2 瑞典的奶牛群健康計劃

由于20 世紀90 年代中期瘋牛病以及2001 年口蹄疫在歐盟國家的曝發, 歐盟成員國在奶牛群的疾病預防、治療以及疫病的防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切實可行的工作。瑞典在全國實施了Friskko 計劃( 奶牛群健康計劃) , 該計劃的核心是以疾病和疫病的早期預防為主, 治療為輔, 改變了過去“有病治病”的被動思想。2004 年瑞典有300 多個奶農協會為牛奶生產者提供服務, 50 多位獸醫深入全國參加該計劃, 為奶牛場做預防性工作, 以確保原料奶生產僅限于那些無各種牛屬動物疫病的健康個體, 包括無肺結核、無布氏桿菌病、無白血病、無鉤端螺旋體病。對每頭奶牛都實行身份和注冊管理。奶牛的所有健康記錄被存儲在互聯網上的全國奶協數據庫中,供查詢。

對奶牛健康保障和良好健康記錄進行檢查的內容有: 強制性的奶牛健康證制度實施情況; 開展以經常性檢查為基礎的疫病控制計劃落實情況; 通過身份和注冊管理體系對每頭奶牛實行強制性注冊登記制度的情況。奶協和獸醫部門共同負責頒發健康證書和進行疫病跟蹤檢測。

1.3 飼料的質量檢測

瑞典的奶牛大都采取以放牧為主、補飼為輔的飼養管理方式。草場都是經過精心維護的人工草場, 牧草也是專門為奶牛飼養而選育出來的品種。奶牛冬季日糧的主要成分———牧草和玉米, 都產自自家的農場。為了保證日糧的營養均衡,奶牛需要飼喂具有補充性的優質混合飼料。這些混合飼料是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的, 不含抗生素, 不含產量增長劑, 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的添加劑。只有那些具有良好操作規范( GMP) 合格證書的飼料企業才被允許向奶牛場提供混合飼料。飼料企業獲得GMP 認可的依據是ISO9002 質量管理標準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 技術標準。這些標準是以一種一攬子要求的方式來實施的, 涉及飼料終端產品的配料、混合、制粒、防止交叉污染及產品構成等方面的內容。對飼料加工過程中的質量保障進行檢查的內容有: 質量管理標準的實施情況; 原料成分( 有害物質) 檢測標準的實施情況; 加工設備的技術參數; 加工和貯藏衛生標準的實施情況; 飼料( 構成及質量) 的最終檢測標準實施情況; 制定配料和終端產品的運輸規則。

2 瑞典奶業的技術進步

2004 年, 瑞典成母牛單產接近7400kg。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 這種單產的增加是在存欄母牛數下降的情況下取得的。這就意味著瑞典的牛奶產量的增長,主要是依賴奶牛個體生產力的提高, 而不是依賴群體規模( 數量) 的擴張。這表明瑞典的奶業已經完成了由奶牛的數量擴張型向奶牛個體生產力水平提高型的根本轉變, 而這種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在以技術進步為主要動力條件下完成的。瑞典奶業的技術進步主要表現在由手工勞動向機械作業的轉變, 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 由傳統技術向現代科技的轉變。

2.1 Hamra 農場: 利拉伐科研、生產示范牛場

Hamra 農場建有一個犢牛舍, 存欄犢牛52 頭; 大牛舍( big barn) 是帶有短小牛欄的拴系式牛舍。2002年, Hamra 農場又為180 頭青年母牛提供了產犢的牛欄和處置牛欄, 如果需要, 可以利用安裝在牛舍的利拉伐MU350 系統擠奶。

Hamra 農場1894 年由庫斯道夫·利拉伐( Gustav deLaval) 建設, 目前由利拉伐公司提供部分財政補貼, 同時也是一個商品牛奶生產場。1900 年, Hamra 農場建設了現代化的牛舍作為研發基地。1985 年, 利拉伐利用新設備建立了新的實驗牛舍來滿足未來研發的需要。這一高技術集中的牛舍是利拉伐新設備的饈院涂?⒒?亍EI岵捎蒙⒗桿茄?J?帶有漏縫地板和機械通風系統。在實驗牛舍的第二層是參觀走廊。奶牛飼養區的上端有自動喂料系統, 它可以根據計算機提供的配方直接從飼料倉把飼料運送給奶牛。2002 年, 利拉伐建成了最先進的機器人擠奶系統, 擠奶可采用魚骨式擠奶設備, 每天擠奶3 次; 也可采用機器人擠奶系統。另外還配有測試擠奶設備配件的系統。

Hamra 農場的奶牛頭數在逐年下降, 從1985 年的201 頭減少到2004 年的185 頭, 但奶牛的平均單產卻從7910kg提高到10776kg, 超過10000kg的奶牛頭數從1985 年的1 頭增加到2004 年76 頭; 原料奶體細胞數常年保持在20 萬個/mL以下; 牛群的產間距保持在12.5 月, 產后第一次配種時間平均為86 天。每100kg ECM 牛奶的收益在增加, 從1985 年的13.8 歐元提高到2004 年的17.3 歐元。

2.2 傳統技術向現代科技的轉變

瑞典的農場主們一直高度重視利用現代科技來發展奶牛業。他們緊跟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步伐, 及時把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 人工授精、現代飼養技術、奶牛群智能化管理以及現代環保技術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在瑞典, 奶牛場采用計算機管理已經相當普遍。每頭奶牛都要求佩帶耳標, 耳標中的芯片記錄了奶牛的個體身份、育種記錄、健康記錄以及每天的采食量、產奶量等相關情況。計算機的采用大大提高了農場主的管理和決策效率。

1990 年后, 奶牛飼養業以不同方式造成的環境污染在瑞典越來越受到重視。奶牛糞便在牛舍中累積和在耕地中施肥,都會產生氨氣向空氣中釋放, 糞便中的氮可滲入地下水, 特別是飲用水。如果氮的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地下水的氮污染就會成為問題。為此, 歐盟在20 世紀90 年代制定了專門的法規。該法規要求, 牛的糞便不得露天存放,必須存放在帶有屋頂的建筑物內, 以便減少氨氣的釋放量。該法規對耕地的最大施肥量也作出了明確限定。此外, 不允許在秋季和早冬季節以糞漿的形式對草地施肥。現在, 傳統開放式的施肥方式已經被灌注的施肥方式所取代。

3 瑞典的牛奶質量控制體系

3.1 瑞典的原料奶收購標準、計價體系與原料奶質量控制

3.1.1瑞典的原料奶收購標準、計價體系

瑞典原料奶的收購價格由加工了瑞典99%原料奶的8 個乳品廠制定, 每個乳品廠都有自己的價格體系。瑞典原料奶價格由以下因素決定: 脂肪和蛋白質含量、細菌數、體細胞數、孢子數、氣味、冰點、質量等級、季節等。

脂肪和蛋白質的測試為每月3 次。表1 顯示了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對原料奶收購價格的影響。

體細胞數和細菌數每7 天檢測1 次。表2 顯示了牛奶價格的獎罰與每毫升原料奶中的細菌數和體細胞數的關系。

2005 年8 月, 瑞典全國原料奶的平均收購價格為0.29EU/ kg ( 約合2.9 元RMB/kg) 。瑞典原料奶的收購標準高于歐盟標準, 歐盟的收購標準為體細胞數<40 萬個/mL,細菌數<10 萬個/mL, 抗生素不得檢出。

3.1.2瑞典的原料奶質量控制體系

瑞典對于農場提交的每一批牛奶都進行采樣。全部樣本都被送往原料奶檢測實驗室, 檢測這些樣本是否符合規定的收購標準。收購標準根據瑞典和歐盟的相關法規制定。如果某個農場主生產的牛奶未能達到標準要求, 那么, 該農場主將可能會被禁止向乳品企業提供牛奶。牛奶質量檢測的內容有體細胞數、冰點、細菌數、抗生素殘留及感官指標。除此之外, 牛奶經常檢測的項目還包括有害物質, 如二惡英、多氯聯苯( PCBs) 、黃曲霉素、重金屬及獸藥殘留等。瑞典最大的乳業公司Arla 食品于2003 年10 月1 日開始在瑞典和丹麥實施“Arla 農場質量保證計劃” ( Arla Farm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me) 。該計劃的宗旨是在牛場重視奶牛福利, 注重環境保護和具備記錄追蹤體系的條件下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營養的乳制品。

計劃要求所有參與的奶牛場必須遵守丹麥或瑞典飼料使用準則和動物保護準則( 兩國上述具有法律意義的條款比其他歐洲國家要嚴格) , 同時還要求奶牛場必須提供文件記錄系統。懲罰措施也是必需的, 具體由Arla 食品負責執行, 如果農場在某些方面有嚴重的不足, 懲罰手段可能是罰款、降低牛奶的收購價格和暫時停收牛奶; 待不足之處改正后, 懲罰手段即解除。








計劃要求產品的溯源性。如果一旦乳品質量出現問題,可以一直追溯到原料奶生產者。具體措施包括: 所有牛場使用的飼料原料和配合飼料必須與供應商提供的原始單據一致;所有奶牛場必須保留獸醫用藥記錄; Arla 食品定期對每個農場提供的原料奶進行采樣分析。通過以上的記錄系統可以追溯到有問題的農場用哪個奶罐存奶, 用哪個奶罐車運輸, 原料奶最后運到哪家乳品企業了。







計劃要求乳品的安全性。牛場提供給Arla 食品的原料奶必須將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控制在準則要求的環境條件范圍內。計劃的貫徹基于預防性的安全要求, 這些安全要求是最優先考慮的, 關鍵詞是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除了要遵守丹麥或瑞典飼料使用準則和動物保護準則外, Arla 農場質量保證計劃還要求: 飼喂奶牛的高質量的精飼料必須來自于國家認定的飼料供應商; 剛施肥后的粗飼料不能立刻收割; 每年對奶牛場的水源進行化驗; 為了避免傳染病的發生, 奶牛場不能進口其它活家畜; 購買的奶罐必須安裝警報裝置, 并且能發出發散性的警報, 能顯示、記錄奶罐中的溫度和清洗程序; 每次擠奶后都要對擠奶設備進行清洗, 奶罐排空后必須清洗; 奶罐必須放置在干凈的地方, 并且要與奶牛進出牛棚的通道分開; 為了避免傳染, 如果一個參觀者參觀了其他國家的奶牛場后要參觀瑞典奶牛場必須有48 小時的間隔; 原料奶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體細胞數、細菌數、抗生素和其它可以觀察的指標的分析。

計劃要求對原料奶的口感、氣味以及質量進行檢測。Arla農場質量保證計劃要求不能飼喂那些奶牛食用后會造成原料奶口感、氣味以及質量發生不良變化的飼料。

計劃對動物福利和環境有嚴格的要求。提供給Arla 食品的原料奶必須來自注重自然環境和動物福利保護的奶牛場。為了保護自然環境, 奶牛場應該建立一個基于植物營養的營養素平衡體系; 而且, 不主張使用殺蟲劑, 除非田間的雜草、病害和真菌的危害已經難以控制。

Arla 食品為使該計劃能順利實施, 在丹麥和瑞典配備了約60 名資深顧問, 幫助兩國奶農理解并配合項目的進行。他們計劃訪問11000 個奶牛場, 目的是通過計劃的實施, 評估奶農滿足計劃要求指標的程度, 并且幫助奶農改正不足。通過專家的訪問, 評估這些奶牛場是“合格”還是“合格但需要整改”。整改措施會在下一次訪問中得到落實。如果一個奶牛場沒有合格, 食品安全和動物福利做得不好, 那么該奶牛場的牛奶就要被暫時拒收。到2006 年, 要訪問到所有奶牛場。

3.2 乳品企業的質量檢測

瑞典的乳品加工行業組織自己制定了質量管理體系, 所有的乳品企業都要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生產加工。體系中的標準在許多情況下比歐盟法規要求的還要嚴格。該體系包括工廠設計、車間管理、籌備和衛生等方面的標準。產品認證和HACCP 認證體系提供了從農場到產品生產的全過程的質量保障。

乳品生產過程的質量保障檢測內容有: 質量管理標準實施情況; 牛奶從奶牛場運輸到加工廠的過程中的技術標準執行情況; 原料奶進入工廠后立即實施檢測; 加工設備的衛生標準執行情況; 制定各種乳制品生產過程的議定書。

4 我國奶業和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可以借鑒的經驗

4.1 加強奶牛養殖小區規范化管理, 關注奶牛福利

可以肯定地說, 在我國奶牛養殖業發展的初級階段, 奶牛養殖小區是可行的模式, 是奶牛養殖業由初級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過渡類型。隨著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適度的家庭規模牛場和股份合作制的奶牛養殖公司將是未來我國奶牛養殖業的主體。

在我國, 奶牛養殖小區是實現分散的奶農集中飼養, 集中擠奶, 統一防疫, 統一技術服務的合理模式。但部分養殖小區是開放式的, 沒有圍墻和防疫隔離帶, 奶牛的買進與賣出缺乏嚴格管理, 買進的奶牛沒有經過檢疫、隔離就進入了小區; 沒有設計糞污固定堆放地點, 對環境污染嚴重; 還有的小區建有擠奶廳, 每天3 次擠奶, 不同養殖戶把奶牛從方圓10km范圍內趕來, 由于無法了解每個奶農牛群和每頭奶牛的健康狀況, 奶牛每天3 次“見面”, 增加了“兩病”和其它疫病傳播的風險。

我國奶牛養殖戶共有147 萬戶, 平均每戶飼養奶牛的數量為5 頭, 而歐洲和美國的養殖規模為100 頭以上, 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省也都超過60 頭。沒有養殖規模就不可能有規模效益, 就不可能有機械化的擠奶方式, 就不可能有優質的原料奶。

目前, 我國的奶牛飼養主要以舍飼拴系飼養模式為主。散欄式管理是將自由牛床飼養和擠奶廳集中擠奶相結合的現代奶牛飼養方式, 它雖然比拴系式管理復雜, 但具有以下優點: 更加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 使奶牛可根據生理需要全天候自由采食、自由飲水、自由運動; 奶牛的飼養工藝由精粗分開飼喂向精粗混合的全混合日糧飼喂方式轉變, 全混合日糧飼喂機械廣泛應用, 可以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擠奶由人工擠奶、管道式擠奶向擠奶廳魚骨式擠奶、轉盤式擠奶轉變, 要做到奶牛飼養區和擠奶區完全分開, 從而保證原料奶的衛生質量。散欄式管理方式在歐洲已推行30 余年,歐盟規定2004 年所有奶牛場必須采用散欄式飼養, 充分體現了歐盟重視動物福利, 以動物的舒適、健康、產品安全為宗旨的原則。散欄式飼養模式在我國剛剛興起, 但各地實踐表明, 可以在奶牛養殖小區內采用散欄式飼養模式。

4.2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瑞典秀美的自然風光, 7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以及藍天、碧野, 草原上悠閑的奶牛, 花園式的牛場, 糞污的處理與根據土壤對氮磷的需要進行科學施肥的國策, 都是我們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林業“兩危”, 給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造成了嚴重威脅。保護自然環境, 使資源可持續利用, 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是建設“兩優一高”農業的重要內容。目前, 我們有必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利用各種形式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 宣傳正反典型, 使奶農了解環境惡化的危害, 多掌握一些生態平衡的知識, 認識到保護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認識到搞好生態農業是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的重要舉措。

我國的奶業優勢區域要按照全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 結合本地區的實際, 制定自己的環境保護、發展生態畜牧業的規劃。制定與實施規劃要始終遵循3 個原則: 一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二是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兼顧的原則;三是既要按經濟規律辦事又要按自然規律辦事的原則。

4.3 繼續做好“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試點的推廣工作,提高原料奶質量

我國于2003 年啟動的國家“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 與瑞典實施的“Arla 農場質量保證計劃”非常相似, 即通過一系列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進行質量控制, 保證原料奶質量,并實行優質優價的原則; 保證奶農的利益, 鼓勵奶農加強牧場管理, 引進良種奶牛, 改進生產技術, 為企業生產高質量的原料奶等。目前“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已經組織有關專家和人員對“學生飲用奶計劃”定點生產企業和有關奶源基地進行了調研和考察, 確定了上海光明乳業申星牧場等代表我國不同奶牛養殖模式和發展方向的10 個示范基地為試點單位; 制定了《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升級指南》和《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示范基地試點單位升級測評表》; 編寫了《中國學生奶奶源管理技術手冊》, 派專家深入試點企業, 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 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各試點單位的升級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根據專家和牧場的反饋情況, 各試點牧場的疫病防制、飼養管理、原料奶指標及環境保護都有了明顯改善, 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奶源管理模式和操作規范。試點牧場之一的廣東燕塘牛奶公司的燕海奶牛場已經通過升級計劃提高了原料奶質量, 得到了企業給予的優質優價的實惠, 為“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進入推廣示范階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考察團成員:

團長: 王林昌; 團員: 李勝利 黃勇李存杰 胡菊林 陳文軍 李建中 李志軍 何桂林 朱保軍 李順航 包國庫 鄧愛明 柴彤濤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5 01:5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