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奶牛品種
1.荷斯坦牛:原產于荷蘭北部的北荷蘭省和西弗里生省,經長期培育而成。荷斯坦牛風土馴化能力強,世界大多數國家均能飼養。經各國長期的馴化及系統選育,育成了各具特征的荷斯坦牛,并冠以該國國名,如美國荷斯坦牛、加拿大荷斯坦牛、日本荷斯坦牛、中國荷斯坦牛等。近一個世紀以來,由于各國對荷斯坦牛選育方向不同,分別育成了以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國為代表的乳用型和以荷蘭、德國、丹麥、瑞典、挪威等歐洲國家為代表的乳肉兼用兩大類型。
外貌特征:體格高大,結構勻稱,皮薄骨細,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別龐大,乳靜脈明顯,后軀較前軀發達,側望成楔形,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被毛細短,毛色呈黑白斑塊,界限分明,額部有白星,腹下、四肢下部及尾帚為白色。成年公牛活重為900—1200千克,母牛體重650—750千克,體高135厘米。犢牛初生重40—50千克。
生產性能:乳用荷斯坦牛的產奶量為各奶牛品種之冠,1999年荷蘭全國荷斯坦牛平均產奶量為8016千克,乳脂率為4.4%,乳蛋白率為3.42%;美國2000年登記的荷斯坦牛平均產奶量達9777千克,乳脂率為3.66%,乳蛋白率為3.23%。荷斯坦牛的缺點是乳脂率較低,不耐熱,高溫時產奶量明顯下降。
2.絹姍牛:屬小型乳用品種,原產于英吉利海峽南段的絹姍島。
外貌特征:體型小、清秀、輪廓清晰。頭小而輕,兩眼間距寬,眼大而明亮,額部稍凹陷,耳大而薄,鬐甲狹窄,肩直立,胸深寬,背腰平直,腹圍大,尻長平寬,尾帚細長,四肢較細,關節明顯,蹄小。乳房發育勻稱,形狀美觀,乳靜脈粗大而彎曲,后軀較前軀發達,體形成楔形。成年公牛活重為650—750千克,母牛體重340—450千克,體高113.5厘米。犢牛初生重23—27千克。
生產性能:絹姍牛的最大特點是乳質濃厚,單位體重產奶量高,乳脂肪球大,易于分離,乳脂黃色,風味好,適于制作黃油,其鮮奶及奶制品備受歡迎。一般年平均產奶量為3500公斤,乳脂率5.5%—6%,乳蛋白率3.7%—4.4%。絹姍牛較耐熱,印度、斯里蘭卡、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均有飼養。
3.愛爾夏牛:屬于中型乳用品種,原產于英國愛爾夏郡。該牛最初屬肉用型,1750年開始引進荷斯坦牛、更賽牛、絹姍牛等乳用品種雜交改良,于18世紀末育成為乳用品種。愛爾夏牛以早熟、耐粗,適應性強為特點,先后出口到日本、美國、芬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30多個國家。我國廣西、湖南等許多省市曾有引進,但由于該品種富精神質,不易管理,如今純種牛已很少。
外貌特征:角細長,形狀優美,角根部向外方凸出,逐向上彎,尖端稍向后彎,為蠟色,角尖呈黑色。體格中等,結構勻稱,被毛為紅白花,有些牛白色占優勢。該品種外貌的重要特征是其奇特的角形及被毛有小塊的紅斑或紅白紗毛。鼻鏡、眼圈淺紅色,尾帚白色。乳房發達,發育勻稱成方形,乳頭中等大小,乳靜脈明顯。成年公牛體重800千克,母牛體重550千克,體高128厘米。犢牛初生重30—40千克。
生產性能:美國愛爾夏登記牛年平均產奶量為5448千克,乳脂率3.9%,個別高產個體達7718千克,乳脂率4.12%。
4.中國荷斯坦牛:原名“中國黑白花牛”,是由國外引進的純種荷斯坦長期與各地黃牛進行級進雜交、選育而成,是我國的最主要奶牛品種。
外貌特征:體質細致結實,結構勻稱,毛色為黑白相間,花片分明,額部有白斑,腹下、四肢膝關節以下及尾帚呈白色。乳房附著良好,質地柔軟,乳靜脈明顯,乳頭大小、分布適中。
生產性能:成母牛平均產量奶量為4774千克,平均乳脂率在3.4%以上,個別高產牛群產奶量已超過8000千克。總體上,北方地區產奶量較高,平均為5000—6000千克,南方地區由于氣候炎熱,產奶水平相對較低,平均為4500—5500千克。
二、飼養管理
奶牛飼養管理大致分為犢牛、育成牛、泌乳母牛、干奶牛四個階段。
(一)犢牛:指出生到3月齡或到4—6月齡的小牛,這主要取決于哺乳期的長短。犢牛的飼養管理要點,一是注意日糧的配比,滿足犢牛的能量需要,為犢牛瘤胃上皮組織發育提供所需的乙酸和丁酸。二是做好犢牛的早期斷奶。三是做好犢牛的防寒、防病工作。
(二)育成牛:指從犢牛斷奶到第一胎產犢前的母牛。在此期間,育成牛的瘤胃機能已相當完善,可讓育成牛自由采食優質粗飼料,但玉米青貯由于含有較高能量,要限制飼喂。精飼料一般根據粗料的質量進行酌情補充。配種后的育成牛一般仍可按照配種前日糧進行飼養。在產前20—30天,要求將妊娠牛移至一個清潔、干燥的環境,用泌乳牛的日糧進行飼養。精料每日喂給2.5—3千克,并逐漸增加精料喂量。注意在產前兩周降低日糧含鈣量,以防產后癱瘓。同時,玉米青貯和苜蓿也要限量飼喂。
(三)泌乳牛:指處于產犢后到干奶期的一個產奶期間的母牛,泌乳牛的泌乳期一般用305天計算。泌乳牛的飼養管理要點。一是注意日糧的類型及質量。泌乳母牛的日糧中應該含有高質量的青綠多汁飼料、豆科干草,其所供給的干物質應占日糧干物質的60%左右。泌乳牛日糧還必須是由多種適口性良好的飼料配合而成的全價飼料。飼料日糧要有一定的容積和營養濃度,有較多的精飼料,有適當的輕瀉作用。二是注意飼喂方法。泌乳牛飼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飼料保持穩定,換料應注意新舊過渡。冬季和夏季日糧變化不宜過于懸殊,青粗飼料要做到:青中有干,干中有青,青干搭配。飼料清篩,防止異物,以免造成網胃心包創傷。此外,還應保持飼料的新鮮和清潔,禁止飼喂霉變、病毒污染飼料。三是注意飼喂次數及順序。每天飼喂時間、飼喂量應保持相對穩定。四是注意飲水。要求在奶牛的運動場設飲水槽,自由飲水。對高產奶牛還要全年堅持飲混合料水,即在水中少量摻入糖渣、精料、豆餅、食鹽等。冬季要飲溫水。五是注意運動和刷拭。泌乳牛在舍飼期間,當產量平穩以后,每天要有適當的運動。經常刷拭,對保持牛體清潔衛生、調節體溫、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和保證牛奶衛生均有重要意義。
(四)干奶牛:指兩個泌乳期之間母牛不分泌乳汁的一段時期,通常為60—65天。干奶牛的停奶方法分為逐漸停奶法和快速停奶法兩種。停奶時可向乳房內注入抗生素等藥物,注意防止乳房炎的發生。干奶期要增加奶牛粗飼料特別是干草的飼喂量,同時做好為母牛分娩和下一個泌乳期的準備工作。
三、小區建設及管理模式
(一)小區建設
1.選址:小區應建在地勢平坦干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場地水源充足、未被污染和沒有發生過任何傳染病的地方。距離公路約500—1500米,交通便利,便于運輸飼料和送交原料奶。應便于防疫,距村莊居民點500米以上的下風處;遠離其它畜禽養殖場,周圍1500米以內應無化工廠、畜產品加工廠、屠宰場、醫院、獸醫院等,交通供電方便。
2.布局:奶牛小區包括3個功能區,即管理居住區、生產區和糞污處理、病畜管理區。設計要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小區內水電路、綠化等設施齊備,消毒池、獸醫室、飼料加工、人工授精等附屬設施完善。
生產區包括牛舍、擠奶廳、飼料間、青貯池等設施。要有充足的運動場,運動場要求平整干燥,排水良好。每頭牛占用面積不少于20平方米。
擠奶廳應建在小區的上風頭或中部側面,距離牛舍50—100米。根據小區奶牛的頭數建造擠奶廳的個數,按照每200—300頭牛一個擠奶廳建造設計。
青貯池與飼料間應根據牛舍的分布合理設計,以便于飼料的儲存及飼喂為宜。
(二)小區的管理
小區的組織形式可以不同,但養殖關鍵環節應統一,目前奶牛小區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六統一,一集中”。即:統一規劃建設奶牛飼養小區、統一奶牛飼養小區管理規則、統一制定防疫消毒制度、統一進行奶牛飼養管理技術指導、統一飼料和飼養標準、統一進行配種與品種改良,集中擠奶。集中擠奶已成為奶牛小區的必備條件。
四、主要疫病
奶牛疫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危害性較大的傳染病,另一類是常見病。
(一)主要傳染病
1.口蹄疫:是發生于偶蹄獸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高度傳染性疫病。以奶牛的易感性最高。防治措施注意是做好平時預防,對偶蹄獸堅持接種口蹄疫疫苗,預防疫病發生。
2.結核病:結核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主要特征是在肺部和淋巴結上形成干酪樣的結核結節。奶牛場應建立以預防為主的防疫、衛生、消毒、隔離制度。
3.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人畜共患病。消滅布魯氏菌病的措施是檢疫、隔離、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培養健康牛群及主動免疫接種。
(二)主要常見病
1.乳房炎:乳房炎為奶牛最常見疫病之一,也是對奶牛危害性最大的一種疫病。該病妨礙正常奶牛生產,影響牛奶質量、產量。生產過程中應加強對奶牛飼養環境、擠奶設備和牛體的清潔消毒。對乳房炎的治療越早越好,應注意消滅病原微生物和控制炎癥過程,改善奶牛全身狀況,防止敗血癥。
2.產后癱瘓:產后癱瘓又叫乳熱病,為奶牛分娩后1—3天發生的一種急性低血鈣癥。預防的方法是產前飼喂低鈣飼料,鈣磷比以1:1—1:3為宜。
3.奶牛不孕癥:子宮內膜炎和持久黃體是造成奶牛不孕癥的兩種主要生殖性疫病。防止奶牛不孕癥一是要做好環境及牛體的清潔消毒,消滅傳染源。二是對奶牛產后子宮處理應及時徹底,防止感染。三是做好奶牛發情及配種的觀察記錄,及早發現病情進行治療。
五、選購奶牛應注意的事項
(一)優良奶牛的選購要點。高產奶牛是指一個泌乳期305天產奶量6000千克以上,乳脂率3.4%(或與此相當的乳脂量)的牛群和個體奶牛。
1.根據品種
當前全世界奶牛品種,主要有荷斯坦牛(又稱黑白花牛)、娟珊牛、更賽牛、愛爾夏牛及瑞士褐牛。我國飼養奶牛品種中95%以上是中國荷斯坦牛(中國黑白花牛),荷斯坦牛屬大體型奶牛,產奶量最高,年產萬千克以上的牛群比較多見,我國最高牛群已達8773.2千克。美國個體產奶量最高的1頭母牛里斯達365天產奶已達30833千克,乳脂率3.3%。所以為了獲得奶牛高產,首先應選擇荷斯坦牛。
2.根據產奶成績
測定牛的產奶和乳脂率兩項指標(有的還測定乳蛋白率),是挑選高產牛最重要的依據。生產者對每頭產奶牛,每個月應自己測量1次產奶量和由收奶單位分析1次乳脂率,兩次測定的間隔時間不能少于26天,不能長于35天。奶牛在正常情況下,l年產犢1次,產前停奶2個月,所以1個泌乳期產奶時間規定為305天,高產牛也可為365天。從遺傳學角度講,產奶量和乳脂率呈負相關。產奶量越高,乳脂率越低。所以挑選高產牛,除根據產奶量外,對乳脂率更應重視。其次,挑選高產牛還有個特點,分娩后,產奶高峰期出現比低產牛晚(高產牛一般在分娩后56-70天;低產牛為產后20-30天),而且高峰期持續時間較長(100天左右);高峰期過后,高產牛產奶量下降趨勢比低產牛緩慢;泌乳末期,低產牛一般自動停止產奶,而高產牛則產奶不止。如果購買奶牛,購買者必須查閱擬購牛的產奶記錄或現場觀察產奶實況。
3.根據體型外貌
奶牛體型外貌的優劣與其產奶成績關系非常密切。挑選好的體型外貌,特別是好的乳房及肢蹄對提高產奶成績十分重要。高產牛的體型特點是:體格高大,中軀容積多,乳用體型明顯,乳房附著結實,肢蹄強壯,乳頭大小適中。(1)體重體尺:我國北方荷斯坦牛成母牛體重和體高分別為500-600千克和136厘米,南方體高為130厘米。(2)整體呈三角形,即從前望,以耆甲為頂點,順兩側肩部向下引2條直線,越往下越寬,呈三角形;從側面看,后軀深,前軀淺,背線和腹線向前伸延相交呈三角形;從上邊向下看,前軀窄,后軀寬,兩體側線在前方相交也呈三角形。(3)乳房,它是最重要的功能性體型特征,乳房基部應前伸后延,附著良好。4個乳區勻稱,后乳區高而寬。乳頭垂直呈柱形,間距勻稱。(4)肢蹄,尤其后肢更為重要。母牛生殖器官及乳房均在后軀,需要堅強的后肢。總之,具備體型高大,乳用特征明顯,消化、生殖、泌乳器官發達的奶牛,一般能多產奶。
4.根據系譜譜系
包括內容有:奶牛品種,牛號,出生年月日,出生體重,成年體尺,體重,外貌評分,等級,母牛各胎次產奶成績。系譜中,還應有父母代和祖父母代的體重、外貌評分、等級,母牛的產奶量、乳脂率、等級,另外牛的疾病和防檢疫、繁殖、健康情況也應有詳細記載。
5.根據年齡與胎次
年齡與胎次對產奶成績的影響甚大。在一般情況下,初配年齡為16-18月齡,體重應達成年牛70%。初胎牛和2胎牛比3胎以上的母牛產奶量低15%-20%;3至5胎母牛產奶量逐胎上升,6至7胎以后產奶量則逐胎下降。根據研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隨著奶牛年齡與胎次的增長,略有下降。所以,為使奶牛或奶牛群高產,生產者必須注意年齡與胎次的選擇。一般人認為,l個高產牛群,如果平均胎次為4胎,其合理胎次結構為:l-3胎占49%,4-6胎占33%,7胎以上占18%。
通過看牙齒、角輪來確定奶牛的年齡;1.5—2歲乳牙脫落長出永久鉗齒,2.5—3歲長出內中間齒,3.5—4歲長出外中間齒,4.5—5歲長出隅齒,6歲鉗齒呈長方形、7歲呈三角形、8歲左右為四邊形或不等邊形、10歲左右逐漸變為圓形。
6.根據飼料報酬
評定飼料報酬是一項挑選高產牛的指標,也是評定牛奶成本的依據。為此生產者應收集每頭產奶牛精、粗飼料采食量,并計算其飼料報酬[全泌乳期總產奶量(千克)÷總飼料干物質(千克)]。高產奶牛最大采食量至少應達體重4%的干物質。每產2千克牛奶至少應吃干物質1千克,低于這個標準可導致體重下降或引起代謝等疾病。
7.根據排乳速度
測定排乳速度是挑選高產牛的一項重要指標。據測定,美國荷斯坦每分鐘排乳3.61千克,上海荷斯坦為2.28千克。所以高產奶牛應挑選排乳速度快的個體。
以上是挑選高產奶牛常用的幾種方法。為達到既高產、又高效的目的,建議對第6、7兩條反復進行測定,不斷尋求提高高產牛生產效益的途徑,并防止高產不高效。
(二)其它一些注意事項
1.注意了解奶牛的繁殖能力
對成年奶牛要了解其初產月齡、以往各胎次的產犢間隔、本胎產犢日期、產后第一次配種日期、最近一次配種日期等。對青年奶牛要了解其初配月齡、配種日期、受胎日期、配種次數等。
2.注意了解奶牛的健康狀況
一要通過觀察奶牛的精神狀態、膘情狀況、食欲情況、鼻鏡濕潤程度等判斷其是否健康。二要查看譜系資料中奶牛的患病記錄及以往檢疫結核、布氏桿菌病等和預防注射炭疽、口蹄疫等情況。三要了解當地是否有牛傳染病流行,重點是結核、布氏桿菌病、口蹄疫、傳染性氣管炎等。四要看是否有當地獸醫主管部門開具的近期檢疫證明。
3.了解健康奶牛群的疾病控制指標
對于一個飼養技術好、管理水平高的奶牛場來說,疾病控制目標是:(1)全年總淘汰率在25%—28%;(2)全年死亡率在3%以下;(3)乳房炎治療數不應超過產奶牛的1%;(4)8周齡以內犢牛死亡率低于5%;(5)育成牛死亡率、淘汰率低于3%;(6)全年懷孕母牛流產率不超過8%。
4.注意奶牛的安全運輸
對運輸牛群的車輛進行清掃和消毒,其碼槽的高度不低于1.5米,防止牛滑倒。根據牛的體格大小和生理階段進行分隔,如育成牛和青年牛裝在車后部,妊娠牛和犢牛裝在中間或前部。運輸時間超過6小時以上時途中要飲水,泌乳牛運輸超過24小時以上時中間要擠奶和休息。運輸途中不允許牛只臥地休息,防止被其它牛踩踏致傷。冬季運輸選在午后,夏季運輸選在早晚進行,防止冷熱因素應激。運輸車速保持每小時40公里以下,避免急剎車、急轉彎、突然變速引起牛因擠撞、應急造成流產。
5.注意奶牛的隔離觀察和飼草料過渡
新購回的牛只應圈養在牛場下風的隔離舍內,或放在樹林內隔離觀察,進行飼草料過渡。如果以前是放牧飼養的牛,還要進行驅蟲。隔離觀察和飼草料過渡約需1周時間,其間進行檢疫和防疫注射工作。每天適量飼喂青粗飼料,充足供水,如果沒有任何異常的情況可以放回正常牛舍內飼養。以后逐漸加料,直至飼喂到正常的料量為止。
六、個體養奶牛應具備的條件
1.要有適當的場地。奶牛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家畜,成年荷斯坦牛的體重在600-650公斤左右,甚至更高,必須為其有足夠的場地,包括牛舍、運動場地。
2.要有適當的資金投入。養奶牛需要大量的資金投人,這包括母牛、飼料、防治等。(1)成年高產奶牛每頭的價錢在10000元左右;(2)根據《高產奶牛飼養管理標準》一頭高產奶牛全年應貯備、供應的飼草和飼料的量為:青干草1000-1850公斤,糟渣類2000-3000公斤,塊根、塊莖類1500-2000公斤;(3)每頭奶牛的年防治費用在500-600元左右。
3.要有充足的飼料資源。飼養奶牛應具備青干草、青貯料、精料等各種飼草飼料資源。
4.要熟悉飼養管理技術。奶牛的產奶量直接關系到效益的好壞。而奶牛的生產性能,遺傳因素只占25%一30%,70%左右都是管理好壞的結果。良好的管理技術和擠奶技術是取得高產穩產和更多經濟效益的關鍵。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