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形泰勒蟲病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地方性寄生蟲病,多呈急性經過,以高熱,貧血,出血,消瘦和體表淋巴結腫脹為特征,發病率高,病死率大,使養牛業遭到嚴重損失。
病原體 環形泰勒蟲寄生于紅細胞內的蟲體稱為血液型蟲體(配子體),蟲體很小,形態多樣。有圓形、桿形、卵圓形、梨籽形、逗點形、十字形、三葉形等各種形狀。其中以圓環形和卵圓形為主,占總數的70~80%(圖2-5-18)。寄生于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內進行裂體增殖所形成的多核蟲體為裂殖體(或稱石榴體或柯赫氏藍體)。裂殖體呈圓形、橢圓形或腎形,位于淋巴細胞或巨噬細胞漿內或散在于細胞外。用姬氏法染色,蟲體胞漿呈淡藍色,其中包含許多紅紫色顆粒狀的核(圖2-5-19)。
圖2-5-18 圖2-5-19
生活史 感染泰勒蟲的蜱在牛體吸血時,子孢子隨蜱的唾液進入牛體內,首先侵入局部淋巴結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內進行裂體增殖,形成大裂殖體(無性型)。大裂殖體成熟后,破裂為許多大裂殖子,又侵入其它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內,重復上述的裂殖過程。同時大裂殖子可隨血液循環至全身各組織器官。裂體增殖反復進行到一定時期后,有的可形成小裂體(有性型)。小裂殖體成熟后破裂,許多小裂殖子進入紅細胞內變為配子體(血液型蟲體)。
當幼蜱或若蜱在病牛身上吸血時,把帶有配子體的紅細胞吸入胃內,在蜱體內經過一段有性生殖后,最后產生許多具有感染性的子孢子。在蜱吸血時,子孢子被接種到牛體內,重新開始在牛體內的發育和繁殖。
癥狀 潛伏期14~20天。病初體溫升高到40~42℃,呈稽留熱,少數病牛呈弛張熱或間歇熱。病牛隨病情的發展表現精神沉郁,行走無力。脈弱而快,心音亢進有雜音。呼吸快,。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腫脹,流淚,以后貧血黃染,有綠豆大小的溢血斑??梢曊衬ぜ拔哺?、肛門周圍、陰囊等薄的皮膚上出現粟粒乃至扁豆大的、深紅色、略高出皮膚的溢血斑點。有的在頜下、胸前、腹下、四肢發生水腫。病牛排干而黑的糞便,常帶有粘液或血絲。體表淋巴結腫脹為本病的特征。大多數病牛一側肩前或腹股溝淺淋巴結腫大,初為硬腫,有痛感,后漸變軟,常不易推動(個別牛不見腫脹)。病牛迅速消瘦,血液稀薄。病后期食欲、反芻完全停止,溢血點增多變大,瀕死前體溫下降,臥地不起,衰竭死亡。耐過的病牛成為帶蟲動物。
病理變化 全身皮下、肌間、粘膜和漿膜上均有大量的出血點和出血斑。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皺胃粘膜腫脹、充血,有大頭針大至黃豆大,暗紅色或黃白色的結節。結節部上皮細胞壞死后形成糜爛或潰瘍。潰瘍中央凹下呈暗紅色或褐紅色,周圍粘膜充血、出血,構成細窄的暗紅色帶。皺胃的上述變化具有診斷意義。肝、脾、腎腫大,膽囊擴張。
診斷 本病的診斷與雙芽巴貝斯蟲病相同,觀察臨床癥狀和鏡檢血片中有無蟲體;此外,還可作淋巴結穿刺檢查石榴體。
治療 對環形泰勒蟲無特效治療藥物。但如能早期應用比較有效的殺蟲藥,再配合對癥治療,特別是輸血療法以及加強飼養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
1.磷酸伯氨喹啉 劑量為0.75~1.5mg/kg體重,每日口服一劑,連服3劑。
2.三氮脒 劑量為7mg/kg體重,配成7%溶液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連用3天。如果紅細胞染蟲率不下降,還可繼續治療2次。
3.苯脲咪唑 3~4mg/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用2天。
對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顯著下降的??蛇M行輸血。每天輸血量,犢牛不少于500~2000ml,成年牛不少于1500~2000ml,每天或隔2日輸血一次。
預防 預防的關鍵是消滅牛舍內和牛體上的璃眼蜱。在本病流行區可應用牛泰勒蟲病裂殖體膠凍細胞苗對牛進行預防接種。接種后20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一年以上。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