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5530|回復: 1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國奶牛養殖業發展趨勢預測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4-30 08:3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奶牛的育種方向李教授說,據澳大利亞奶協的資料,2003年全澳約有240萬頭奶牛,總產量1064萬噸,以牧場為主,80%奶牛放牧養殖,其中在澳大利亞奶協注冊的奶牛不到30%。根據這個數字推算,我國近年來打著種牛進口的10萬頭奶牛中,真正能算上種牛的恐怕不會超過30%。
由于澳大利亞的奶牛養殖業主要以放牧為主,為了避免頭胎牛難產(娟姍牛與荷斯坦牛雜交牛的個體小),會選用部分娟姍公牛與荷斯坦奶牛配種,如果引進的是懷孕青年牛,后代中有相當數量的奶牛是荷斯坦牛與娟姍牛或西門塔爾牛的雜交后代。

娟姍牛的特點是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較高,產奶量較低,而我國現階段和相當長的一個階段主要是提高奶牛單產。因此,我認為F1代的育種方向主要是利用荷斯坦公牛按級進雜交改良方式,向荷斯坦奶牛方向發展;同時,也為著我國今后奶酪工業發展的需要,利用好這些遺傳物質,可以考慮利用娟姍公牛繼續與F1代交配,培育出含3/4娟姍牛、1/4荷斯坦奶牛的品系,向高乳脂率、乳蛋白率方向發展;也可以考慮利用國內好的蒙貝利亞或乳用型西門塔爾,向乳肉兼用方向發展。
良種奶牛數量少李勝利教授分析說,近3年來,盡管我國奶牛數量呈兩位數增加,但荷斯坦良種牛比重仍不足1/3,大約有240萬頭牛,如果按成年母牛60%、成年母牛繁殖率80%,公母牛比例50%、犢牛成活率95%,產間距420天計算,每年增加的良種奶牛數量為240×60%×80%×50%×95%÷1.15,那么我國每年增加的良種母牛為54.72萬頭,自然淘汰率(疾病、低產、年老等原因)按20%計算,每年淘汰28.8萬頭,因此,每年凈增加的良種奶牛數量只有26萬頭,自然增長率只有10.8%。
這樣的增長速度與近3年我國某些省區奶牛養殖業發展規劃要求的年增長50%,或者成倍增長的目標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我國良種奶牛的主要來源是規模較大的國營奶牛場,但由于他們自身要發展,因此,出售和淘汰的數量有限。很多地區為加快奶牛養殖業發展和良種進程,大量從國外進口荷斯坦奶牛,據統計,2001年和2002年兩年我國進口奶牛1.5萬多頭,比改革開放前20年進口種牛的總和還要多,2003年我國從新西蘭、澳大利亞兩國進口奶牛數量更是創歷史新高,達到了4萬多頭。但是,隨著進口量的增加,利潤的驅使,進口奶牛以及在我國所產的后代奶牛(30%左右的荷斯坦奶牛與娟姍牛的F1代)的育種方向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要強化奶牛疫病防治針對目前奶牛疫病、特別是布氏桿菌病和結核病在我國部分地方有蔓延的趨勢,李教授說,從2000年開始到2003年出現全國范圍內的“奶牛熱”,國內、國外奶牛交流和貿易頻繁,奶牛在全國范圍內“大旅行”,許多農戶、公司在沒有任何奶牛養殖知識的情況下引進奶牛,對引進牛的品質、性能、系譜、疫情等情況全然不知,相當部分的農戶甚至買回假牛、異性雙胎牛和淘汰牛,加上許多動物衛生檢疫所(站)的檢查人員把正常的疫病檢疫看成是一種買賣行為,即只要交錢,不問是否檢疫合格就蓋章放行,增加了奶牛疫病和“兩病”的防范難度。
我國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牛結核病、副結核病以及布氏桿菌病等傳染性疾病,有的小區兩病的發病率甚至超過30%,存在著流行的趨勢。
特別是個別地區在沒有凈化的情況下,給牛群注射布病疫苗,給檢疫工作留下巨大隱患。如果一旦發生疫情,且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發展成為疫區,由于感染疾病的奶牛屬于撲殺范圍內,疫區的產品不能進入市場,這樣養牛戶和加工企業將會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并影響消費者對奶制品的消費,對我國奶制品走出國門也會形成難以逾越的障礙。
為預防奶牛疫病,我國應實行奶牛防疫垂直管理體制,加大疫病防治力度,加強防疫體制建設。
按照國家規定,所有奶牛每年春秋兩季必須進行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的檢疫,檢出的病牛必須宰殺、淘汰處理。對不進行檢疫的牛群,所產鮮奶不得上市銷售。通過檢疫、淘汰病畜,使牛群得到凈化。同時在引進牛時,一定要經過產地動物防疫監督部門的檢疫,持有檢疫合格證明和健康證的奶牛才能出入產地。
應加快發展奶牛養殖小區李教授認為,在我國奶牛養殖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奶牛養殖小區是目前我國奶牛養殖的可行模式,是奶牛養殖業由初級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過渡類型。隨著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適度的家庭規模牛場和股份合作制的奶牛養殖公司將是未來我國奶牛養殖業的主體。
我國的奶牛養殖小區是解決分散農戶集中擠奶、集中飼養,統一防疫、統一技術服務的合理養殖模式。
但由于部分養殖小區是開放式的,沒有圍墻和防疫隔離帶,奶牛的買進與賣出沒有人管,買進的奶牛沒有經過檢疫、隔離就進入了小區;許多小區沒有設計固定的糞污堆放地點,環境污染嚴重;還有的把擠奶廳設在小區,每天3次擠奶,不同養殖戶把奶牛從方圓10公里地方趕來,由于無法了解每個養殖戶牛群的健康和奶牛的狀況,奶牛的每天3次見面,增加了兩病和疫病傳播的風險。
我國奶牛養殖戶共有147萬戶,平均每戶飼養奶牛的數量為5頭,而歐洲和美國的養殖規模為100頭以上,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省也都超過60頭,沒有養殖規模就不可能有規模效益,就不可能有機械化的擠奶方式,就不可能有優質的原料奶。
眾所周知,奶牛養殖是一項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需要從優質牧草的種植、加工,青貯的制作,飼料貯備、配制,發情配種,產犢,飼養管理,擠奶,牛奶加工和銷售等方面獲得技術和資金支持,需要為奶農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技術服務。
目前,我國的奶牛飼養主要以舍飼拴系飼養模式為主。
散欄式管理是將自由牛床飼養和擠奶廳集中擠奶相結合的奶牛現代飼養工藝,它比拴系式管理更為復雜,在北美和西歐已推行30余年,我國則剛剛興起。散欄式飼養模式有以下的優點:更加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使牛根據生理需要全天候自由采食、自由飲水、自由運動;奶牛的飼養工藝由精粗分開飼喂向精粗混合日糧飼喂方式轉變,全混合日糧飼喂機械廣泛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擠奶由人工擠奶、管道式擠奶向擠奶廳魚骨式擠奶、轉盤式擠奶轉變,做到了奶牛飼養區和擠奶區的完全分開,保證了牛奶衛生質量。各地實踐表明,可以利用養殖小區將分散的個體奶農集中起來,按統一服務、統一防疫、統一飼料配方、擠奶廳統一擠奶、統一牛奶銷售的方式采用散欄式飼養模式。
今年乃至今后我國奶業的發展李教授說,我們可從五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1.近年來,國家在畜牧業調整戰略中,將發展奶業作為畜牧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十五”期間農業部制定了奶業優勢區域發展規劃,重點對我國奶業發展的優勢區域進行大力支持,科技部為解決制約我國奶業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實施了國家奶業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建國以來,從國家的層次上重視奶業發展,這是前所未有的。
2.奶牛自身的生理和生物學特性以及較高的投資決定了奶牛養殖業是低風險的產業大家都知道,由于豬的世代間隔短,繁殖率高,單頭的投入少,一旦市場行情好,農民可以很快擴大養殖數量,因此,從近十年我國養豬業的發展來看,高潮和低谷的周期性變化很快,在今年養豬掙錢的同時,要想到明年就可能賠錢。
但養奶牛不同,由于奶牛的世代間隔長,繁殖率低,單胎以及投資大的特點,家里存款不多的不敢發展奶牛(要發展3頭以上的奶牛養殖,需要投資5萬元以上,對農民來講不是個小數字),所以根據奶牛自然增長率低、投資大的特點,不是任何想發展奶牛養殖業的農戶都能做得,這是和發展養豬養雞最大的不同。所以,近五年來我國奶牛養殖業一直是穩步發展的勢頭。
3.2004年全國夏糧和秋糧的豐收為2005年我國畜牧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1年來,由于種糧效益的下降和耕地面積的急劇減少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糧食總產從最高年份(1998年)的接近5億噸下降到2003年的4.31億噸。
根據農業部統計資料,200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4.57億噸,2003年糧食總產量為4.31億噸,2003年比2002年糧食總產下降260萬噸。在我國糧食生產逐年減少的同時,我國畜牧業卻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2003年我國肉類總產、豬肉產量、牛羊肉產量、奶類產量分別達到6932萬噸、4518萬噸、997萬噸和1848萬噸,分別比2002年增長5.2%、4.4%、10%和34%。尤其是奶業的發展速度超過了30%。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一方面是我國糧食產量的急劇減少,另一方面是畜牧業的快速持續增長。
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對糧食的需要和依賴程度,尤其是對玉米和蛋白質飼料的依賴程度增加,由于2003年我國糧食產量的下降以及國際貿易中大豆價格的上揚和較長時間的高價位,造成了2004年我國飼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極大地影響了養殖業的效益。糧食安全問題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2004年年初,國家和各省都制定了減免農民稅收和增加種糧補貼的優惠政策,糧食生產在經歷了連續5年徘徊下降的局面后,實現了增長,預計總產超過4.5億噸。2004年美國的大豆也獲得了豐收。從2004年11月開始,國內飼料市場原料價格大幅下降,玉米已從高峰期的1.3元/千克下降到1.0元/千克,豆粕的價格從3.5元/千克下降到2.2元/千克,由于新疆棉花豐收,棉粕的價格也降到了1.2元/千克。飼料價格的下降意味著奶農養殖收益的增加(奶牛飼養成本的60%-70%是飼料成本)。
因此,隨著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實施、2004年糧食豐收以及美國大豆的增產,2005年我國奶牛養殖業的飼料成本將會維持在較低的價位,奶牛養殖業的效益會好于2003年。
4.中國奶牛業發展時機已經成熟國民對奶、肉、蛋的消費量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以及收入和購買力呈正相關,隨著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牛奶以及肉制品在工資中的支出份額下降。
如在20世紀80年代,奶類消費占人們收入的1/20(月工資按100元,用于奶類消費為5元),而現在奶類消費只占1/100(月收入按2000元左右,用于奶類消費為20元),而且我國人均奶制品消費量很低(13.1千克/年),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以及富裕農民的增加,我國潛在的牛奶消費市場很大。
5.乳業集團的快速發展,將拉動中國奶業的發展從2001年開始,我國各大乳業集團的年銷售額都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這些企業帶動了中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同時拉動了種植業和畜牧業等多個行業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乳品加工企業為核心的奶業產業化鏈條,為中國奶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此,雖然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我國奶牛養殖業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困難,但這些問題和困難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是任何事物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我國奶牛需要在發展中調整,需要在發展中克服困難,問題和困難是壞事,但壞事也可變成好事,問題解決了,我國的奶牛業將會健康持續發展。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4-30 10:59:24 | 只看該作者
事情應該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的
板凳
發表于 2008-4-30 11:35:54 | 只看該作者
是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不是近期奧。
地毯
發表于 2008-4-30 18:44:03 | 只看該作者
希望奶牛養殖業越來越好
5
發表于 2008-4-30 21:23: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ann 于 2008-4-30 11:35 發表
是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不是近期奧。

慢慢來吧,靜觀其變。
6
發表于 2008-5-7 14:33:19 | 只看該作者
價格上漲了,估計得發展壯大!!!
7
發表于 2008-5-7 15:32:08 | 只看該作者
各種因素對養牛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希望國家能出臺對牛奶的最低收購價格的保障政策!
8
發表于 2008-5-9 16:23:51 | 只看該作者
圍欄散養很好的模式,可惜就是TMR還沒推廣開,希望政府能在這方面補貼
9
發表于 2008-5-10 09:13:18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中,我們需要奶牛養殖的技術人才
有這方面技術的請聯系我們 13592311085
10
發表于 2008-5-11 18:10:04 | 只看該作者
多種形式發展畜牧業,我國國情不同國外,不能照搬別人模式,我們應該形式多樣,總目的是為了提高單產而不是增加奶牛頭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5 10:1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