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料企業:今年重點建立行業信用觀念 發布時間: 2008-4-8 14:52:12 來源: 南方農村報 作者:
受去年各蝦料企業資金回收普遍較差的影響,今年,各企業開始統一思想,逐步規范市場。日前,廣東恒興飼料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湛江市飼料行業協會會長王建紅介紹說,目前湛江的幾大蝦料企業已經達成共識,今后要逐漸改變完全賒銷的經營方式,建立行業的信用觀念。 經營現狀:四高四低 3月16日,在湛江召開的“2008’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廣東恒興集團副總裁蔣洪斌說,目前的蝦料企業經營現狀可簡單概括為“四高(高投入、高消耗、高賒銷、高增長)四低(低產出、低循環、低效率、低效益)的高投入獲取量的增長的粗放式經營”。而且,目前產業鏈的利益分配極不合理,“兩頭大,中間小:苗種和終端產品流通環節占據了不合理的利益,對蝦飼料企業投入大而獲取微薄加工利潤,卻起著推動產業鏈發展的主導作用”。 飼料企業其實是對蝦產業的支柱,粵海集團董事長鄭石軒介紹說,它們從資金、技術服務、配套服務、種苗及收蝦等全方位對養殖業進行支持。是飼料業的資金撐起了對蝦養殖業的資金,才使養殖業發展如此之快;在種苗質量出現退化時,飼料企業來搞優質種苗;蝦價低迷時,飼料企業大量收蝦,對穩定蝦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飼料企業卻成為水產食品安全的“替罪羊”,質量出問題,都會聯系到飼料上,而功勞卻歸到加工出口企業,因為他們在解決出路。 鄭石軒認為,蝦料企業已經趨向微利化,迫使行業正由習慣性的賒銷向現金過渡。行業競爭也不斷加劇,“這幾年每年增加生產線10條以上,使產能大幅上升;大公司紛紛介入集團化浪潮,不惜血本進行收購、合并。” 蝦料生產:成本損失達利潤的30% 面對飼料行業的當前現狀,政府應該發揮更積極的作用。蔣洪斌認為,政府可以做到的,一是繼續執行對飼料行業的增值稅減免政策;二是通過行政法規提高準入門檻;三是通過能源政策、環保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財政獎勵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投資準入政策等調整引導對蝦飼料企業向高產出、高循環、高效率、高效益的產業良性發展模式邁進;四是從國家層面為對蝦產業企業創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 同時,蔣洪斌還介紹說,盡管蝦料已經趨向微利化,卻仍在生產加工環節存在極大浪費。目前整個對蝦飼料企業的生產加工環節浪費驚人,成本損失達到了利潤的30%以上;在今后較長時期內加強產品加工的管理環節可以為蝦料企業增效20%以上,一些生產管理基礎較差的企業甚至可以達到40%以上。“應該在提高出品率、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以及控制并穩定質量指標幾個方面尋求產品加工管理辦法。” 承擔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責任 蝦料企業在經歷了去年原料價格暴漲,利潤越來越低以及資金回收普遍不理想的情況下,今年一開始就對經營策略達成共識。王建紅在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湛江的幾大飼料企業已經有了四點共識:一是控制賒銷,抓緊資金;二是建立行業的信用觀念;三是實行種苗——養殖——加工的產業化運作,以維持適當的蝦價;四是加強飼料安全。“以前養殖戶養蝦大都存在賭博的心態,到該收蝦時不賣,要等高價,賭贏了是自己的,賭輸了就欠飼料廠的錢。但現在不行了,要讓養殖戶自己拿出一部分資金來養,風險共同承擔的話,他們就不敢這樣賭了。所以今年的重點是改變養殖戶的思想,建立行業的信用觀念。” 對蝦產業要持續健康發展,飼料企業要承擔更多責任。鄭石軒認為,飼料企業以后要研制更環保飼料,倡導生態平衡;鼓勵有能力的人養蝦,無能力的人不養蝦;鼓勵條件好的蝦塘養蝦,條件差的蝦塘養魚或魚蝦混養;降低對動物原料的依賴;發展優質種苗和加大收蝦力度;加強對蝦是最安全的食品的宣傳力度;加強飼料企業之間的聯系和合作,以提高在對蝦原料市場的影響力和對蝦價的拉動力。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