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常見疾病的防治(轉貼)
●兔瘟:又稱兔病毒性出血癥,是由兔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對3月齡以上的青年和成年家兔危害很大,乳兔一般不發病。常在初春暴發流行。多數病兔體溫升高41℃以上,精神萎靡,食欲減退,呼吸急促,四肢呈游泳狀,有的發生驚厥,鼻中流出泡沫狀血液,多在12至36小時內抽搐而死。該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關鍵在于接種兔瘟疫苗進行預防,1至2月齡兔肌注1毫升,成年兔肌注2毫升兔瘟疫苗,即可有效預防該病發生。
●兔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侵害2至6月齡家兔,尤以春季多發。急性型病兔,表現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1℃以上,呼吸急促,打噴嚏,流鼻涕,有時下痢,死亡前體溫下降,全身發抖,四肢抽搐,多在12至18小時內死亡。慢性型病兔,表現為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發出如拉風箱似的響聲,流濃鼻涕,打噴嚏和用前爪抓鼻,食欲減退,病兔多因消瘦、衰竭死亡,病程1至2周。此病只需預防接種兔巴氏桿菌苗,就能有效防治。發病后,可按每只兔用鏈霉素0.5克加40萬單位青霉素肌注,每天2次,連續5天,效果較好。也可用10%磺胺嘧啶2毫升肌注,還可按每只兔用土霉素O.25克,拌飼料中喂,每天2次,均有顯著效果。
●兔大腸桿菌病:主要侵害1至4月齡兔,尤其是第一胎仔、幼兔最易發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但尤以春季最甚。病兔體溫正常,精神沉郁、消瘦、磨牙、流涎、不食、喜歡飲水、腹脹、肛門附近黏有黃色水樣稀便,糞中含大量似鼻涕樣黏液,有的糞便呈透明結晶,有的糞便質地較硬,形如鼠樣干糞。該病的預防,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力求不輕易更換飼料,不喂霉敗飼料。一旦發病,應及時施治;按每千克體重用痢特靈15毫克或用黃連素0.2克,內服,每天3次,連服3天。也可肌注慶大霉素或磺胺嘧啶,每兔每次2毫升,每天2次。
●兔球蟲病:是感染球蟲寄生在腸道上或肝臟膽管內所引起的一種疾病。病兔消瘦、貧血、拉稀、腹脹。可視黏膜黃染,后期出現神經癥狀。平時可用20%石灰水消毒兔舍。如發現有兔患上該病,按每千克飼料加入氯苯胍30毫克飼喂1周,以后減半。
●兔螨病:是家兔中侵襲性極強的一種寄生蟲病,常見于兔的足、爪、鼻和外耳部等處。患兔出現劇烈癢痛、皮膚發炎甚至脫毛,由于奇癢難忍,到處摩擦、搔抓或啃咬,食欲不振,日漸消瘦。對病兔應及時隔離治療,徹底清洗圈舍及污染的用具,然后用雙甲脒噴灑消毒。保持圈舍通風、透光和干燥。對患部用熱水清洗后涂以硫磺軟膏,3天1次,連續2至3次即可痊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