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企業生產現場的管理非常繁雜且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筆者曾經做過6年合資飼料企業的技術員,負責技術管理和現場管理。國外稱這一職位為supervisor,即監督管理,現場技術員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要“監管”部下的工作;管理好一個生產現場,使其正常運轉;并保證良好的飼料產品質量,完成企業的質量目標;同時創造一個干凈、無污染的操作環境。這些不僅需要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知識。
管理活動離不開管理目標,管理手段只有適應行業發展的要求,企業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可能。不少人以為管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甚至簡單到老板一紙任命書下來,你就是管理人員,事實上遠沒有這么簡單,管理人員只有在明確目標和恰當運用方法的前提下,才會產生好的管理效果。
飼料生產現場中存在著各種生產要素,基本可分為人、機(設備)、料(材料)、法(作業方法)、環(環境)5大部分。
1 生產操作人員
現場管理的第一對象就是人,也就是生產操作人員。對于人員的管理,需講究科學性,不能太硬性管理,指東喝西,也不能太軟弱,到處遷就操作者,使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時間長了,肯定亂了“章程”。人員管理涉及到很多問題,例如人員的心理狀況、人員的心理素質、人員的體質、人員的家庭情況等,都需要管理人員去了解,去關心,對于每一個人,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使每個操作人員都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及主觀能動性,呈現出最佳工作狀態。
每天下達的生產任務,尤其是復合預混料產品的生產,品種多、配方多、批次多、人員多及班次多,相應地標簽多,因此要抓住要點,同時要明確目的,要清楚、詳細和耐心地向員工指明,某工作由誰來做、應該什么時候去做、怎么去做,這樣操作人員才會知道自己的作業目標值是什么,才能保證工作過程中不出差錯,順利地完成本職工作。輔導部下的基本方法實際就是OJT法,即對員工所擔負的工作內容進行培訓指導,尤其是對于新進公司或轉換崗位尚未熟練掌握工作的人。首先找些輕松的話題,打消對方的緊張心理,緊接著,就要將工作內容、要點,四周環境逐一說明。
另外,人員管理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平時要有計劃地培養全能工,挑選那些手腳靈活、接受能力強及好學上進的操作人員進行培養,有計劃地對其進行不同產品、不同工序的培訓,并使其與一般操作人員的待遇適當分開,使其掌握作業內容和適應作業強度,發揮其全能工的積極性。
個別輔導與集中指導相結合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力差的要個別輔導,使其達到平均水平,集中指導是為了明確集體目標,強調協同配合意識,以及借用眾人的智慧。
健全的獎懲制度是現場管理的基礎。高明的指示、命令是調動積極性的關鍵,積極性調動起來,再棘手的難題都能得到圓滿解決。而獎勵優秀人員是為了激勵其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懲罰惡行,是為了保障每一個人的行為都符合最低的工作要求及標準。
再就是要筑起良好的上下級關系。主動親近部下,贏得部下的信賴和尊重后,指導他們才有可能成功。為了筑起良好的上下關系,在與部下打交道時,作為上司要不惱怒、不苛求和不偏袒,要有主動姿態;另外要注意的是夸獎人時要在人多的場合,批評時要單對一,尤其是不要點名道姓地訓斥人。
2 飼料設備
現場管理的第二個對象是設備。飼料生產企業的主體設備是混合器,它的好壞、精度,關系到飼料產品的最終質量。首先是對其故障的管理,設備的故障應該以防為主,以修為輔。設備什么時候發生故障,沒有人可以精確地計算出來,但是通過健全的日常維護,卻能大大地降低故障率,確保生產的正常進行。其次是對設備精度的校正。為了生產出質量均勻的合格產品,并能夠正確評價材料、產品的品質,需要校正設備的精度。通過合理設定校正周期,定期對設備進行校正,并適時記錄校正結果,保證設備的精度,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第三是對設備的清潔和日常保養。要制定對設備的日常清潔制度,并由操作人員在操作結束后立即實施清潔,規定用什么方法,用何種洗滌劑,用什么樣的抹布,清潔到什么程度,必要時將維護和清潔項目形成表格,每次實施后要加以記錄,以便管理人員確認。
3 原料材料
現場管理對象之三是材料。對材料的管理絕對不能馬虎,尤其是要重視飼料原料中的有毒物質及藥品的管理。首先,材料入倉庫之前,一定要核查實際數量是否與《送貨單》上的數量一致,一致以后才能簽字;如果有差異,及時向送貨方提出賠償要求,補足數量。同時要向供貨方索要產品《檢查合格證》,以確保來料的質量合格、可靠。
其次,材料要先進先出,即先制造的材料先用,后制造的材料后用,這是防止品質產生混亂,保持良好的可追溯性的先決條件之一,因為材料本身也存在保質期的問題。
第三,材料使用的賬目更要清楚。收貨時是多少數量,出貨多少,最后剩余多少,都要記錄清楚,但是通常實際剩余數量總比賬目顯示的數量要少,這是因為材料在使用的過程中被悄悄地分流了,因此耗用賬目記錄一定要準確、及時和全面,這樣才能保證材料的使用不出現虧空。
另外對于上面提到的有毒物及藥品,需要專庫保存、上鎖、雙人管理,帳目尤其要清楚,入庫、發放和領用均需2人簽字。
輔料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著產品的品質,還在成本中占據一定比例,因此對它的管理絕不能是糊涂賬。要指定專人管理,分門別類放好,同時要額定使用量,并定期統計臺賬,尋找使用規律。
為了加強對生產現場材料消耗的管理,精確地把握生產運行的結果,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定期盤點。盤點是一段不得已暫時中止生產、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非常時期,務必在短時間內、高精度地完成對實物剩余數量的清點。SAP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經營管理應用系統,但目前應用的企業恐怕還很少,因為費用很高。如果使用SAP系統,通過平時每日做生產定單把數據輸入SAP,在系統中進行消耗,然后系統中會自動顯示出各種原材料當日的剩余量,這樣可以保證方便地進行盤點,通常情況下,每月上旬、中旬、月末都要做盤點,上、中旬盤點的時候,就可以把數據對齊,在保持正常消耗的情況下,使SAP中的剩余數量與現場數據一致。
4 作業方法
現場管理的對象之四是作業方法,首先要有《標準作業書》,就是把各種規章制度、產品規格、生產順序、生產要領、注意事項等形成文字,用來指導操作人員作業的標準;《標準作業書》可以看成是企業內部的“法律”,它是企業內部每個成員工作的準則,也是判定正確與否的依據所在,同時還是建立品質保證系統的關鍵因素之一,操作員工必須認真地依照它進行生產,從而使生產順利進行,并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其次是質量控制(QC)7手法。優良的品質是靠科學的方法管理出來的,QC7手法正是現場品質管理最常用的科學工具之一。QC7手法是指排列圖法、因果圖法、散布圖法、直方圖法、檢查圖法、分層法和控制圖法。利用QC7手法可以產生如下的效果:
★ 產品品質穩定并能提高;
★ 不良品率下降;
★ 人機怠工減少,返工減少;
★ 檢查頻度和數量減少,各種試驗費用隨之減少;
★ 合理地、有重點地進行各種裝置、設備的修理、改善或增設;
★ 生產成本下降,為增加產量打下基礎,等等。
其間接效果有:
★ 不是憑直覺或經驗,而是科學地、有效地分析現場,把握現場問題;
★ 平日被忽略的問題突出地表現出來,避免管理遺漏;
★ 可以從雜亂的變化中發現問題規律性;
★ 不會被個別的問題分散了注意力,可以看到整體問題;
★ 因為具有客觀性,容易統一眾人意見;
★ 在狀況說明時,因為有統計分析過的數據,可以簡單地進行;
★ 看一眼圖就能大致明白現狀,可以提高全員對品質的責任心和關心程度。
總之,QC7手法是達成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現場管理、作業改善的一種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從而更好地管理現場生產。
第三是推進5S活動。5S活動是指在生產現場中,對材料、設備、人員等生產要素進行相應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修養”活動。它不僅能夠改善作業環境,還能提高作業效率、品質,士氣,牽一而動百,是其他管理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石之一。
其他如測算工序能力,產品一次合格率如何控制等問題也都是現場技術人員所需要掌握并充分利用,在日常工作中管理生產的有效方法。總之,只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生產作業方法,并加以認真實施,才能保障生產正常有效地進行,才為企業帶來可觀的效益。
5 生產環境
現場管理的第五個對象是環境。對于公司的環境管理,首先應制定環境管理標準,如清掃房間、崗位、設備的人員、時間、方法、程度等,把打掃環境衛生作為員工的工作內容之一,要求操作員工每天生產結束后認真打掃環境衛生,并且管理人員每天作現場檢查,不合格要重新打掃;其次是對一些用過的廢棄材料及廢品物料的處理,按公司廢品處理規定,捆扎好,貼上標簽后,放于指定地點,由專門人員定時取走,集中處理。
總之,在飼料生產現場的管理過程中,如果能夠抓住生產現場管理的5大對象,即人、機、料、法、環,使每個環節都能夠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和相互支持,再加上管理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努力,相信一個井井有條、干凈整潔,能夠為企業帶來豐厚效益的生產環境就會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 本帖最后由 qingfeng77121 于 2007-12-26 21:52 編輯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