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gn=center][color=blue]木桶理論新解[/color][/align]
[size=2] 何為“木桶理論”?在管理學中通常是這樣解釋的:木桶裝水能裝多少取決於其最短的那塊板子,要想裝更多的水必須補短板子. 這是沒錯的,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木桶能裝更多的水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木桶有桶底和桶身,所以可以裝水,而裝水能裝多少又取決於桶底的大小和桶身的高低. 這就吿訴我們:要想裝更多的水,首先必須要有桶底,桶身,要能裝水;其次是要有長板子;第三才是補短板子.
木桶沒有桶底就不能稱為木桶,充其量只能稱為“沒有桶底的桶”. 對企業人而言,桶底就好比是企業人本身,只要企業人存在,就有桶底. 組成企業人的每個要素都是桶底的組成部分,包括企業人的肉體,精神,思想,文化等所有硬件要素. 企業人的現實狀況就決定了企業人的基礎和地位,各方面的硬件條件越好,就越説明企業人的桶底越大越厚,企業人的基礎就越好越扎實.
組成桶身的各塊木板即為企業人的基礎競爭力,木板越長,木桶越深,裝的水就越多,企業人的競爭力就越強. 企業人的各種能力,比如學習,計劃,執行,控制,綜合管理等能力都是企業人的木板,也就是企業人的軟件條件,各項能力的強弱是企業人能裝多少水的關鍵. 企業人只有硬件設施是運轉不了的,只有既具備硬件設施又具備軟件條件,企業人這部機器才能運轉,才具備競爭力,才能裝水.
那么什么是長板子呢?長板子就是比其它木板高出一截的板子,就是企業人各項能力中相對比較突出的能力,即核心競爭力,是我們作為企業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性能力. 過分強調各方面能力均衡發展反而不利於自身的生存,甚至制約發展,因為我們是用“掦長避短”來謀生和發展的,而不是用已之短. 這與中小企業適合使用“重點集中”戰略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重點集中”是企業的競爭戰略,而修煉長板子則是企業人安身立命之根本罷了. 修煉長板子的方法也很簡単:先給自己做一個swot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然后針對現在面臨的機會和威脅不斷地去強化自身的優勢. 最好是這些長板子能達到內外競爭的領先地位,在競爭中奠定優勢,這樣才能騰出手來補短板.
一只木桶只要有長板子就可以補短板子了,企業人則應該在核心競爭力足夠強的時候再花大力氣補短板子. 近年來“迅速提高職業競爭力”似乎已經成了老生常談,但是很少有企業人在提高自身何種競爭力,如何提高職業競爭力上做文章. 多半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經常忙著學這,學那,沒有清晰的學習的目標,這樣做似乎競爭力是提高了,但是卻只是學得多,真正用得上的少,往往亊倍功半. 原因何在?就在於對學習的結果沒有評估的過程,控制學習就更談不上了. 這又怎能“迅速提高職業競爭力”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第一步,還是做swot分析,針對自身現在面臨的機會和威脅,這時就要去彌補自身的嚴重制約發展的劣勢以利於更好地抓住機會和回避風險. 補短板子的關鍵在於判斷那一項劣勢才是自身目前最應該彌補的,要有目的的補,而不是無目的,只是因為認為應該補短板就盲目地補;
第二步,制定補短板子的目標,即自身希望達到的學習效果. 這一點至關重要,目標一定是可以實現的,要量化以方便衡量結果,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有層次,而且要相亙協調;
第三步,要制定一個補短板子的計劃,由計劃來指導學習和工作,而不是隨意地想做就做;
第四步,制定一個補短板子行動方案和時間進度表,可以用5w1h為指導來制定,以利於控制計劃的執行和控制;
第五步,對補短板子的學習過程進行控制. 計劃執行的過程中要及時地去衡量學習的結果,進行評估,進而診斷結果,然后采取修正行動. 控制這一環節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視了,只是去補了,去學了,但是沒有控制. 補短板子有沒有真正做到“取長補短”,補短板子效果的好壞關鍵還是要看我們控制學習的能力.
最后,希望本文能給企業界的朋友們一個啟示:不要盲目地補短板子,在補短板子之前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基礎競爭力如何,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在想裝更多的水的時候,先想一想憑什么能裝更多的水吧! [/size]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