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7260|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鱔生態養殖技術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12-7 15:4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養 殖黃鱔是一項經濟效益較高的項目,但技術要求高,死亡率高,真正成功者少之又少。(部分的養殖者甚至在相互欺騙,或倒賣苗種、技術推廣、高價出售黃鱔雄化 激素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養殖者沒有充分了解黃鱔的生長條件,盲目地、強制地改變黃鱔的生長所需的條件,最終導致黃鱔無法適應而造成成批死亡;其二是 養殖黃鱔需要大量的活體動物蛋白飼料,如蚯蚓、蠅蛆、小魚蝦等,而現在普遍的養殖戶中基本都未解決這個難題。本人從94年開始養殖黃鱔,創造出一套與眾不同的黃鱔生態養殖技術,雖然產量不是很高,但卻是一項低風險、低成本、高成活、大規格的養殖方法。本人認為,此項技術特別適合初涉黃鱔養殖者。現將此項技術首次完整對外介紹如下。
第一步     建池     
     欲養殖黃鱔,必須在養殖前4—6個月開始建池。場地應選擇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泥質含沙量少且較軟的田塊,有照明用電更好。決定養殖黃鱔前,首先把蚯蚓養殖備用(黃鱔養殖戶都知道,如果沒有蚯蚓來作為黃鱔的開口食物,黃鱔是很難養殖成活的。),適當的話連同養蛆房一同建立。 場地選擇好以后,開始建池。每個鱔池以150平方米以下,四周田基在40厘米以上,田基用三合泥或水泥抹嚴防逃。  在軟泥巴與硬泥巴中間鋪設一層有機墊層,具體做法是:把上面的軟泥巴挖起30厘米放在一邊,在取走軟泥巴的地方先撒一層0.5厘米厚的生石灰,接著鋪一層30—40厘米厚的有機墊層(玉米桿、花生桿、油菜桿或野草一種也 可以,但幾種混合更佳,注意:稻草和含有特種氣味的植物不能作為墊層),在有機墊層上撒一層   0.5厘米厚的石灰,把先挖起放在一邊的軟泥巴回過來鋪在有機墊層上,打碎大塊泥巴,扒平。放入水源,淹沒泥巴20厘米,測試PH值,此時應大于13,如達不到13,應加入生石灰調節,一星期后應穩定在8,若不能穩定在8(一般偏低),應再加入生石灰進行調節,直至水在一個星期中都穩定在8時,測試合格。
      測試合格后,放干水,讓太陽曬5--7天,使泥巴略為變硬,開始堆砌泥埂,以下為兩種泥硬堆砌方法如下圖。
泥埂堆砌應筆直美觀,完工后,打開進水口,察看水是否流暢,保持水深25厘米處設立溢水口,讓上下水流動一個星期,關掉進水口,第二天測試PH值,低于8則加入生石灰 并用鐵桿往泥中插入無數小孔以利廢氣排出,保證有水流動,2個月后即可投放鱔苗。
   第二步           
放苗前泥埂邊插入秧苗,放入少量水葫蘆(遮蓋水面不超過二分之一)造成較好的生態環境。
    鱔苗的選擇:鱔苗的來源一般到市場上去收購,最好是收購昨天晚上捕獲的黃鱔,不要收購已經擺賣了兩天以上的鱔苗。對質量要求為:體表無傷,頭無腫大,不長時間把頭浮出水面,活動有力,伸手入盆中隨手抓一把黃鱔,健康的黃鱔應一抓即逃,只要發現有其中一兩條黃鱔不愿逃離或無法逃離手中,應整盆黃鱔都不能購買,這種鱔苗大多是藥或電捕的。黃鱔苗個體以每千  50尾以下為好,高于每千克50 成活率相對較低。在養殖實踐中,鱔苗規格一般選擇在每公斤30-40尾,因此規格的鱔苗,當年即可養成上市。
     黃鱔對溫度極為敏感,水溫突然降低或升高相差±2℃就可能會患上較難治愈的感冒病 , 所以,收購中頭腫大,肛門出血等病狀不能要。運輸中千方不要用低于盆中水溫的冷水加入鱔苗盆中。 鱔苗運到家后,應首先放在陰涼的地方靜養2個小時,為防止患發燒病,可在盆中每百公斤水體中加入2克硫酸銅預防。2個小時后,開始調節水溫練苗。
      練苗的方法是:首先用溫度計測試準備放養黃鱔池和盆中水溫,若兩者溫差超過±2℃,就要使之平衡,平衡的方 法是:從欲養殖黃鱔的池中提一桶水放在裝鱔苗盆子的上空,用一條小管子使水慢慢流入盆中,其流量的標準是: 溫差在一個小時里盆中與鱔池的水溫中和一度。在池與盆中溫度達到一致時,就可進行消毒處理。
      消毒的方法是:盆中的水以淹蓋黃鱔為準,每100公斤黃鱔要用4公斤食鹽溶化于100公斤的水后再倒入鱔苗盆中,馬上用紗布蓋在盆上面,此時黃鱔會亂竄,約3--8分鐘后(以黃鱔不竄邊為準),黃鱔漸漸平息下來,馬上用紗布把黃鱔與消毒的鹽水分開,放于同溫的另一盆清水中,選出體色有斑白、爛尾、有出血現象、上翻和有創傷的病鱔,5分鐘后再轉入另一盆同溫清水中浸5分鐘,消毒結束(注意:當空氣溫度超過25℃時,不要對黃鱔消毒,直接放入鱔池中,否則黃鱔會大批死亡。此時應直接放入鱔池中后用二氧化氯全池潑撒進行整體消毒即可。
放苗前2小時,每個100平方米的鱔池先要用50克增氧劑全池潑灑。放黃鱔苗時應離水平面較低投放,過高撒入容易造成鱔體新的損傷,投放要均勻。投放密度為:每平方米面積投放0.5公斤,根據餌料是否能供應充足而定。
    池中的水位一般保持在10-20厘米,進水口慢慢注入新水在池中循環流動。
第三步         
     鱔苗入池后,會迅速分散,在30分鐘內應全部入泥或草中躲藏,凡在30分鐘不入泥靜在泥上不動者,應拿出作淘汰對象。
        第二早上巡池,撿出死鱔和不入泥土者(死鱔處灑一點石灰),用增氧劑全池撒一次,若太陽光太大,應作遮陰處理,水溫嚴格控制在28℃以下。
       第三天早上巡池,撿出死鱔和不入泥者,用二氧化氯全池潑撒一次。
       第四天晚上用蚯蚓拌入大蒜素(大蒜剁細也可,10公斤蚯蚓用5克大蒜素或50克大蒜)少量開始投喂,投喂量以黃鱔總重的2%,以后慢慢增加。第一次投喂必須是在放苗后的第3—4天, 若超過這個時間,許多黃鱔就會從此而絕食,造成極大的損失;第一次投喂一定要選擇在晚上九點鐘以后,并且一定要選擇蚯蚓來作為黃鱔的第一次的開口食物,因 為黃鱔經過從野外的捕捉、買賣、運輸、消毒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處理,黃鱔已處于極度地恐懼等等,它們幾乎沒有了食欲(黃鱔可以幾個月不取食物,只靠消耗身體 來維持生命),但黃鱔最喜歡吃的食物是蚯蚓,所以此時如果用蚯蚓去刺激黃鱔恢復食欲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黃鱔由于經受不起蚯蚓氣味的誘惑,就會開口取食。只 要黃鱔吃了第一次,它們就會很快地恢復正常的食欲。
       以后每天傍晚定時投喂,半個月內一定要用蚯蚓投喂,半個月后可用蠅蛆等其它餌料投喂,可用蠅蛆、黃粉蟲等與蚯蚓混養幾個小時投喂,并每晚定時打開黑光燈。      
      半月后要放入泥鰍,泥鰍的數量以黃鱔的10--15%。黃鱔混養泥鰍的目的是由于泥鰍好動,會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和排放出泥中的有害氣體等。投餌料數量逐日增加,以黃鱔重量的8--15%,雨天少投或不投。
      黃 鱔的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泥中,投喂又是在晚上進行的,我們很難觀察到黃鱔的吃食、生長、健康等情況。此時我們就要對黃鱔訓導它們慢慢地能在白天里取食,這 樣,我們就能觀察到了黃鱔的一切的情況。具體做法是:黃鱔吃食穩定后,選擇一個晴天,喂食時間比過去提前半個小時,連續投喂3天;3天后在此時間基礎上又提前半個小時;再過3天后又再次提前半個小時……。以后穩定在每天的1900投喂為最佳。因為此時不但能看到黃鱔吃食的情況,而且能掌握黃鱔的其它如生長、疾病等情況。馴化后你會發現,在離投喂時間前半小時,幾乎所有的黃鱔都集中在投食處等候吃食。
     雄化技術:黃鱔不同于別的魚類,它在小的時候(一般在120克以下)它是雌性的,此時生長速度比較緩慢,當它轉化成雄性后(120克以上),它的生長速度就會非???。所以,在人工養殖中為了加快黃鱔的生長速度,對黃鱔進行人工雄化,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具體做法是:在黃鱔吃食正常后,在黃鱔投喂的飼料中加入黃體酮(醫藥門市部有銷售),每100公斤飼料(如蚯蚓)中加一支黃體酮,連喂20天停止投喂黃體酮(過量過久投喂會造成肉質下降等,影響賣價),達到了對黃鱔的雄化。
第四步    食物鏈組建
       1 鱔苗放養前一兩個月,在泥埂上投放30厘米厚發酵腐熟的牛糞,每米泥埂放入1000條蚯蚓良種(如大平2號、北星2號,本地土蚯蚓效果不佳 ),在糞上蓋一層草,定期灑水,每月添加一次發酵腐熟的牛糞,保證蚯蚓有足夠的餌料,蚯蚓就會大量繁殖。蚯蚓大約能滿足黃鱔20%的餌料。
       2、在水中放入福壽螺,以每米水面放0.5公斤種螺,福壽螺主食是鱔池中水稻的葉和水葫蘆,根本不用投喂。福壽螺是一種繁殖力極強兩棲螺類,它的繁殖速度十分驚人,每只母螺每年能繁殖后代幾萬只,而福壽螺的幼仔是黃鱔的極佳的餌料。在福壽螺繁殖高峰期,福壽螺的幼仔可滿足黃鱔50%的天然飼料。另外,福壽螺還是清潔工,當有黃鱔死亡后,福壽螺就會馬上把黃鱔的尸體吃掉,防止死鱔污染水質。
         3、在每個池中放入10只左右癩哈蛙,不但癩哈蛙的蝌蚪是黃鱔的飼料,它們定期排出的分泌物能防治多種疾病。
       當你組建好了以上的食物鏈后,黃鱔70%的飼料都是由食物鏈提供,你只要補充30%的飼料即可。食物鏈的組建,能節約你大量的養殖成本。
第五步     疾病防治
        人工高密度養殖黃鱔疾病較多,一定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根據我場養殖經驗,每 7--15天用二氧化氯全池潑撒一次、每3天用大蒜素拌料喂一次、每3天每個池用2公斤EM有效微生物(EM可以自己培育生產,自己培育生產一公斤EM成本不足1毛錢,而使用效果基本與工廠生產的一致)注入進水口一次、每半個月用敵百蟲或敵蟲死 全池潑撒一次。一年中黃鱔基本沒有發病,就是偶爾有幾條黃鱔有病,以上四種藥物完全可以應付。
第六步   
      黃 鱔一般在冬季捕撈,因為冬季黃鱔是其它季節價格的好幾倍。同時暫養時間長,也不會發病死亡。但捕撈卻十分困難,絕大多數養殖者均采取全池挖泥取鱔的辦法, 其勞動強度大,黃鱔損傷大,需要時間長,同時也破壞了鱔池載體的生態結構,有損于次年的生產,現將一快速安全有效的辦法介紹如下:
        草墊誘捕法:初冬放干池水之前作誘鱔的準備。 1、將較厚的新草墊(稻草、麥草、野草均可,把草捆扎成一個個的草包,每個干品時在5—10公斤左右)或草包以5%的生石灰浸泡24小時消毒后,再用2%的漂白粉水溶液中洗除堿,涼置2天備用;   2、將上述草墊一一鋪入鱔池泥溝1層,草墊上撒上厚約5厘米的消毒稻草(用5%的生石灰浸泡24小時),再鋪上第 二層草墊后撒上一層厚約10厘米的干稻草;3、當水溫降至13℃以下時,逐步放水至5-10厘米深,降至10℃---8時,再于泥 溝中加蓋一層約20厘米稻草(南方不用),溫度明顯下降時,徹底放干池水,此時由于稻草層的逆溫層效應作用,溫度偏高于泥層,加之泥埂裸露于冷氣之中,可有效地將黃鱔引 入草墊之下和二層草墊之間; 4、此法可長時間保證黃鱔群居泥草之間和草墊之間而不會跑掉,如果需要保持到嚴冬時節時(南方不需要再加),還需要根據冰凍情況進一步加蓋保溫; 5、收取時,不要將全池一次性揭去稻草,收取多少即揭去多少,先將一塑料簿 膜或大盆放旁邊,先揭去干草,揭草時,如濕草中藏鱔較多,可將濕草連同草墊上起 抬到塑料膜上進行清理,同時將泥面的黃鱔用小抄網撈起(冬季此時黃鱔很難鉆入泥中)。 此法效果極佳,可以把池中95%以上的黃鱔、泥鰍捕獲,且不破壞泥埂,明年消毒后又可以放養。
     經濟效益分析:每畝可放鱔苗330公斤左右,成活率70%以上,養殖七個月后可產商品鱔在800公斤以上,產值約3萬元以上(按冬季出售價36\公斤),養殖成本約需1.2萬元(含建池費,第二年成本下降),每畝可盈利1.8萬元以上。每畝最高盈利可達4萬余元。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2-3 14:26:29 | 只看該作者
很詳細的資料,但不知道是否自己的養殖經驗。總之,謝謝樓主了。
板凳
發表于 2009-2-18 15:43:34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畝收益達不到2萬的,我以前養過的。
地毯
發表于 2009-3-3 21:17:37 | 只看該作者
有沒有喂黃鱔的飼料可用?
5
發表于 2009-6-3 09:05:45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有黃鱔養殖的培訓班,那都是騙子,我就是受害者,和我一起去學的有5個,還有我找過的10多個,,都失敗了,,是因為技術行不通,被騙了。。
建議想養黃鱔的朋友,吸取我的教訓,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14-7-29 13:25:40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畝收益達不到2萬的,我以前養過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9 02:3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